黃平縣且蘭文化藝術節

黃平縣且蘭文化藝術節

是文化空間的精品代表作。飛雲崖地理環境天造地設,前有溪流環繞,後有森林覆蔭,四周鳥語蟬鳴,蝶舞鷺飛,中間奇峰怪石,古建林立。明代王陽明贊曰:“天下之山聚於雲貴,雲貴之秀,萃於斯崖”。清狀元曹鴻勛則題書飛雲崖為“黔南第一洞天”等等。飛雲崖以其優美的環境,壯觀的古建築群,豐富的自然植被,侯鳥鷺鷥的家園,創造了“天人協和”的生態環境,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平縣且蘭文化藝術節
  • 英文名:Huangping county and orchid culture tourism festival
  • 別稱:且蘭文化藝術節
  • 節日時間:四月初八
  • 節日類型:祭祀牛神
  • 流行地區:貴州省黃平縣地區
  • 節日起源:明代
  • 節日活動:祭奠牛神儀式及蘆笙歌舞等表演賽
  • 節日飲食:吃牛稀飯,吹笙、踩笙、對歌到現在的斗謎
  • 節日意義:牛休息一天,不讓牛勞動
  • 設定地點: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且蘭文化廣場
  • 設立機構:黃平縣人民政府、舊州鎮人民政府聯合舉辦
  • 設定時間:四月初八
各地習俗,節日起源,

各地習俗

“四月八”民族集會逐漸演變為以祭牛神為主的綜合性節日,是文化空間的精品代表作。飛雲崖地理環境天造地設,前有溪流環繞,後有森林覆蔭,四周鳥語蟬鳴,蝶舞鷺飛,中間奇峰怪石,古建林立。明代王陽明贊曰:“天下之山聚於雲貴,雲貴之秀,萃於斯崖”。清狀元曹鴻勛則題書飛雲崖為“黔南第一洞天”等等。飛雲崖以其優美的環境,壯觀的古建築群,豐富的自然植被,侯鳥鷺鷥的家園,創造了“天人協和”的生態環境,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的意義。

節日起源

一年一度的貴州黃平飛雲崖“四月八”祭牛節於5月14日上午在飛雲崖隆重舉行,四面八方苗家兒女、當地民眾及來自遠方的朋友上萬人聚集在這裡參加節日,觀看祭奠牛神儀式及蘆笙歌舞等表演賽,熱鬧非凡。
“四月八”民族集會從古代的傳統祭祀,吃牛稀飯,吹笙、踩笙、對歌到現在的斗鳥、賽馬、鬥雞、鬥狗、斗羊,民間雜技、絕技、武術、工藝,原生態山歌對唱、猜謎等民間文化大融合,堪稱民族民間文化之經典寶庫。
“四月八”民族集會逐漸演變為以祭牛神為主的綜合性節日,是文化空間的精品代表作。飛雲崖地理環境天造地設,前有溪流環繞,後有森林覆蔭,四周鳥語蟬鳴,蝶舞鷺飛,中間奇峰怪石,古建林立。明代王陽明贊曰:“天下之山聚於雲貴,雲貴之秀,萃於斯崖”。清狀元曹鴻勛則題書飛雲崖為“黔南第一洞天”等等。飛雲崖以其優美的環境,壯觀的古建築群,豐富的自然植被,侯鳥鷺鷥的家園,創造了“天人協和”的生態環境,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的意義。
祭奠牛神,這是祭祀師率隊在大雄寶殿院壩舉行更為神聖的祭奠牛神的活動,祭奠隊伍穿戴民族古盛裝、銀飾排列於祭祀師之後,面對牛神塑像進行祭奠。祭奠開始時,由祭奠師燒香紙燭插於牛神台前,將1尺2紅布系在牛角上,祭師助手將酒倒於十二隻土碗內,作為供奉。祭台中牛神塑像為完好的牛頭骨架祭奠者進行三跪三叩後,祭師誦讀祭詞,以求牛神保佑平安,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吃牛稀飯,這是傳統儀式的第三道議程。祭奠牛神完畢後,端上已煮好的稀粥,人們圍坐於長桌,就開始吃粥。粥飯多少不等,凡參會者只要碰到,均可免費吃粥,吃完為止。吃牛稀飯,意在牛的生日四月初八這天,讓牛休息一天,不讓牛勞動,苗族各家各戶均要用稀飯餵牛一次,以表人類對牛的酬謝。
飛雲崖“四月八”民族集會歷史悠久,傳統性強,明代王陽明在飛雲崖《月潭公館記》中有記載:“附崖之戌卒官吏與苗仡木之種連屬而居者,歲時令節皆於是厘祝”。可見早在明代,這裡便成了當地少數民族節日活動中心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