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孔廟

黃岩孔廟

黃岩孔廟,又稱文廟、儒學。地處黃岩城關市中心。始建於唐,具體年代無考。北宋治平三年(1066)遷建於明因寺北。北宋元豐六年(1083)徙現址。元代元貞二年(1296)因黃岩由縣昇州而成州學,明洪武年間復為縣學。這是台州惟一有較詳的歷史記載的孔廟建築群。在科舉時代,大抵由縣令、學官相伴和士子樂助集資修建。黃岩孔廟被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岩孔廟
  • 年 代::清
  •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
  • 遷建:明因寺北
簡介,清代之前,清代,建築構造,概述,外形,建築藝術,大成殿,西廂房,奎星閣,文物保護,

簡介

黃岩孔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之前

舊名文廟,在黃岩城關鎮青年路與勞動路交叉口西南。宋元豐年間始建,屢建屢毀。

清代

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建,乾隆道光同治年間均曾重修。大成殿通面闊五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黃色筒瓦屋面;尾脊有龍飛鳳舞磚刻,間歇“天開文運”四個大字。殿柱大可合抱。柱礎或刻龍或雕蓮,前檐柱雕 龍琢獅,尤為精美。殿南有東西廡各9間,大成門5間。大成門又稱戟門。東西有更衣亭與神廚各3間。這些房子勾心鬥角合成凸字形建築結構。大成門南有泮橋跨泮池。泮池以狀名,又稱半月池。東南還有奎星閣3楹,也是重檐歇山頂,黃色筒瓦屋面。廟宇共37間,是台州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古建築群。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構造

概述

黃岩孔廟地處黃岩城關市中心。始建於唐,具體年代無考。北宋治平三年(1066)遷建於明因寺北。北宋元豐六年(1083)徙現址。元代元貞二年(1296)因黃岩由縣昇州而成州學,明洪武年間復為縣學。 黃岩孔廟建築在清康熙九年(1670)毀於火後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遭颶風損壞後作較大修建。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大成殿。道光同治年間又修繕增建。孔廟規模原來較大,現存有“萬仞宮牆”、文奎閣、泮池泮橋、大成門、兩莊、杏壇、大成殿建築。大成殿重檐歇山頂,五間開面,黃色琉璃瓦屋面,脊飾龍鳳堆塑各一對,間設“天開文運”磚雕大字。前檐柱上部雕琢雲龍戲獅,柱礎雕刻題材豐富,風格筒麗。整座大殿琉璃寶光規模恢宏。
黃岩孔廟黃岩孔廟

外形

大成門重檐歇山頂,五開間,蓋黑色簡瓦,飛檐翼角,花脊高壘,建築風格同大殿。文奎閣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面,正方造型,郴井內頂,繪龍虎相鬥彩畫。“萬切宮牆”殘存高約1.5米。孔廟舊有欞星門、射圃、題名坊、鄉賢詞、名宦柯、崇聖飼、明倫堂、尊經閣等,現已不存。
文廟制度,廟堂主祖孔子,每年春秋二祭。旁設學宮,培養生員,兼行每年會(鄉)試,並附先賢詞等。放文廟實是邦邑文化中心,緬懷則追美先哲,效法前賢,教授則弘揚文明,激勵後人。
黃岩孔廟主體建築保存較好,是浙江省現存較完整的文廟。一九八二年二月黃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藝術

黃岩孔廟接長街,廟東古為尚書坊、橋亭頭,前有騰蛟、起鳳二坊,後有五條河通舟楫。縣令或知州上任都要參與孔廟的祭祀大典。黃岩素有“小鄒魯”之稱,宋代中進士183名,其中一年中了18名進士,文風稱盛。
黃岩孔廟黃岩孔廟
孔廟在今址建廟以來,頻遭兵、寇、風、火之災;屢毀屢建,有記載的修建達28次。明代的孔廟,大殿三楹,東西各五楹,規模較大。
大成門又稱戟門,古代設儀仗,所謂列戟之地。泮池又稱半月池,也是孔廟特有建築。古代中秀才,可以進入孔廟,稱入泮。東偏還有奎星閣,《孝經》說奎星主文章。老戲慶壽時演“奎星點中”,扮一黑面獨腳跳的奎星一手執筆,一手執斗舞於台上。

大成殿

大成殿高16米,五楹,重檐歇山頂又稱九脊頂,正脊砌“天開文運”四個大字,邊飾龍鳳磚塑是黃岩孔廟特色。重檐八角以飛椽出檐,起翹高昂是江南廡殿式風格。副階卷棚,梁閣斗拱刻花繁縟;前檐柱琢獅雕龍為清代中期佳作。大殿南接東、西廡、聯大成門,有迴廊可通。大成門東、西有神祠和衣亭各三圍一字排開十一間面。大成門又稱戟門,前後抬梁古為設儀仗所謂列戟之地,重檐高聳南臨泮池,為全國孔廟建築中所罕見。偏東還有魁星閣,黃岩孔廟共存古建築37檐。
黃岩孔廟黃岩孔廟
大成殿北沿嵌以花窗。80年代晚期在孔廟明倫堂、崇聖神祠、尊經新聞片舊址上建造一個座孔園。這裡有古樹名木、奇花異石點綴於長廊,假山、亭軒、曲沼相同,古樟臨街,濃蔭匝地;古銀杏昂首園林,倚雙亭而停曲沼;妙智寺的羅漢松寺廢而樹存;同仁堂的黃楊樹喬遷而千枝競秀。南天竹牆邊茂發,紫竹、觀音竹層角森林;蟠樺如傘,榴花似火,並有鐵樹頻頻開花,銀桂累累結子。盛開的紫薇花更是把孔園映襯得古色古香。
大成殿系孔廟主體建築。面寬五間,通面寬21.4米,通進深25.6米。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面,正脊砌有“天井文運”四個大字,東西側堆塑龍形正吻。梁架系抬梁式結構,殿內置金柱18根,檐柱12根,柱礎高為0.50米,雕刻盤龍、纏枝牡丹花、連珠紋圖案。磉盤呈淺盆狀,由如意狀雲肩和幾何形勾連回紋相組合。東西廂廡各9間,面寬27米,進深4.8米。均為單層小青瓦屋面,滾瓦花脊。內置各式柱36根。柱礎素麵。廂房內南北兩則系平面天花板,中間為方形覆斗式藻井。東廂房南與神祠連線,北與大成殿相交。

西廂房

西廂房南與衣亭連線,北與大成殿相交。神祠、衣亭屋脊式樣與廂房類同,兩則為馬頭山牆。大成門又稱之戟門。面寬五間,通面寬18米,進深7.8米。重檐歇山頂,灰色筒瓦屋面,屋面較平緩,翼角起翹,滾瓦花脊。平面置各式柱子26根,柱礎素麵。地面鋪砌石板。在明間與次間的中柱間設大門,即一中門、二邊門。泮池位於大成門南端。距大門9.3米。泮池呈半月形,四周壁面由條石疊砌,泮池寬22.7米。泮橋為三孔梁橋,南北走向,橋長12.1米,寬2.15米。兩側設欄桿,望柱高0.60米,柱頭刻飾仰蓮與覆蓮,欄桿兩端置抱鼓石。

奎星閣

奎星閣位於孔廟東軸線上,距離大成門40米。始建於明未清初。面寬三間,通面寬10.2米,進深11米,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面。正脊為滾瓦花脊,兩側雕塑龍吻。
過去孔廟常年封閉,荒草沒脛,平民百姓是難以入內的;如今孔廟常年開放,遊人紛至沓來,有聯為證:憩小亭,閒話禾香稻熟;瞻文廟,長歌政通人和。

文物保護

黃岩孔廟建築因年代久遠,長期遭受風雨侵蝕,造成部分木結構建築及磚砌牆面殘損、倒坍。特別是“文革”期間,孔廟被視為“四舊”產物,遭人為破壞,其狀破爛不堪,1991年被浙江省文物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維修工程。黃岩孔廟維修工程得到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黃巖縣人民政府的重視,黃岩博物館對文物“以舊修舊”的原則,歷經3年工程維修,終於使這座古老的建築群以它獨特的原有建築風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黃岩孔廟作為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由於文物保護有現行法規可依,保護的效果相對比較明顯,而歷史文化保護由於長期沒有法律依據,給保護增加了許多困難。充分利用現行法規,處理好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的關係。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保護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