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堡鎮耀州窯遺址(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合併後單位),由原III-226黃堡鎮耀州窯遺址和後併入的VI-並16陳爐窯址組成,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

信息,簡介,陳爐窯址簡介,景區,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陝西省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擴)III-226
..

簡介

黃堡鎮耀州窯是中國古代六大名窯之一,是北方地區青瓷的主要產地,因為規模宏大,所以自古就有“十里窯場”之稱。遺址現已清理窯址近5000平方米,發現唐、五代、宋、金、元時期的制瓷作坊14處、窯爐18座以及數千件完好的瓷器和30多萬件瓷片。這些瓷器、瓷片的胎體瓷化程度非常高,質地堅硬。器物上還刻有各種山水、人物、花卉等紋飾、圖案。耀州窯瓷器的釉色多為青中泛綠,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發掘過程中還清理出一組唐三彩作坊,並出土了上千件的唐三彩器,說明耀州窯在唐代也是燒制唐三彩的基地之一。耀州窯遺址的發現,為全面認識耀州瓷窯窯址的歷史及北方各窯口唐至元、明時期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早在唐代,這裡已經開始建窯燒瓷,成為北方重要的手工業城鎮。後歷經五代,至宋代達到鼎盛,金、元續燒,元末明初停燒。從創燒到衰落,耀州窯前後歷經八百餘年,形成了“十里窯場”的宏大規模。其所產瓷器之精美,於宋神宗元豐七年的《德應侯碑》中可略窺一斑:“巧如範金,精比琢玉……方圓大小,皆中規矩……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經過三次大規模總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的考古發掘,耀州窯遺址迄今共出土各歷史時期文物標本300餘萬件(片),其中完整和可復原的達10000多件;出土歷代瓷窯100多座、作坊100餘座;這是我國目前發掘面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工藝流程科學合理、序列化最強的古陶瓷遺址,也是世界陶瓷遺址發掘之最。
..

陳爐窯址簡介

.陳爐窯場是古耀州窯的繼承和延續,是耀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陳爐窯將耀州窯的爐火傳承至今已有1300餘年,是唯一連續燒造從未斷燒的耀州窯系窯爐,是活著的耀州窯,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宋代,中國瓷業蓬勃興起,北方形成了“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四大窯系。這四大窯系以其精湛的工藝、精美的產品而享譽華夏,暢銷海外,被譽為中國北方的四大名窯。耀州窯在今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創燒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時期,金、元後逐漸衰落,明代斷燒。現有考古調查顯示,自金代開始,耀州窯瓷業重心逐漸向與其相距20公里處的東部山地立地坡(今陳爐鎮立地坡村)轉移,後又經上店(今陳爐鎮上店村)轉至今陳爐鎮區延續至今。故而,今耀州窯陳爐窯址包括立地坡、上店、陳爐三大窯場。明清時代,陳爐陶瓷生產達到鼎盛時期,鎮民800戶,俱業陶。縣誌記載:“瓷場自麓至巔,東西三里,南北綿延五里,爐火晝夜不熄,彌夜皆明,山外遠眺,瑩瑩然一鰲山燈也。”爐山不夜奇觀被列為同官八景(濟陽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風、瀑泉飛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連雲、爐山不夜)之一。古人賦詩讚曰:“山外遙看長不夜,星流月奔互參差”。這是當時陳爐瓷業繁盛的真實寫照。陳爐是繼古耀州窯後西北地區最大的瓷業生產基地,素有“渭北瓷都”之稱。
..

景區

陳爐三大窯場總規劃規模合計近20平方公里,發現陶瓷燒造區34處,其中陳爐窯場12處。今陳爐鎮區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樑為界括進地域,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景區總體地形似一口大盆,四堡及四周山樑為“盆沿”,溝谷底地為“盆底”,四周山地中部坡勢稍平緩處居民區和生產活動密集區為“盆幫”。在千年的瓷業發展歷史過程中,陳爐古鎮積澱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古窯場遺蹟遍布鎮區,罐罐壘牆、瓷片鋪路以及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民居構成了陳爐古鎮獨特的富有油畫效果的古鎮風貌,民食民膳和民俗風情也是自成體系,二十世紀陶瓷工業遺產與故窯場遺蹟古今交織,瓷坊陶吧星羅棋布,古老耀瓷製作技藝仍在眼前展現。這些,都吸引著廣大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人士和廣大中外遊客來此考察參觀。這是一個能滿足各個不同文化層次、雅俗共賞、各得其樂的理想休閒旅遊目的地。
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是陳爐古鎮諸多榮譽稱號中目前最為耀眼的四塊金字招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