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天地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友(?~1854年),史稱黃有使。福建漳平和睦里(今新橋)雲墩村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友
  • 別稱:黃有使
  • 所處時代:清鹹豐
  • 出生地福建漳平和睦里(今新橋)雲墩村人
  • 去世時間:1854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黃友(?~1854年),史稱黃有使。福建漳平和睦里(今新橋)雲墩村人。

人物生平

原在鄉務農,迫於生計,後改撐船為業。但生活仍然艱難,又到永安、大田、永春一帶闖蕩謀生。一日測字先生對他說:“友者反字出頭也。你要出頭,就要造反,否則就得一輩子受苦”。於是加入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他創立天地會的支派——紅錢會,成為會首。紅錢會用康熙年間的銅錢,在字上刻3劃,填上朱紅,作為入會標記。
鹹豐三年(1853)正月,他和江水等人秘密組織以紅錢會會友為主的農民武裝,並與黑錢會會首取得聯繫,準備起義。
鹹豐三年四月十五日(1853年5月22日)黃友利用會壇聚會之機,集2000餘人在永安的西洋揭竿起義。並經桂口、永漿、吉山等地奔襲永安城。清軍猝不及防,知縣金谷笙倉惶敗逃。義軍占城後,收繳知縣印信,開倉濟貧,開監放人,紀律嚴明,深得民心(王懿德《漳州鎮道被害並永安沙縣失守折》、永安茅坪吉山《劉氏族譜》。)。旋即分兵兩路,江水領一路於四月二十日(5月27日),指攻沙縣,數千義軍頭縛紅巾,入城後“無殺掠細民,惟勒派鄉富;自出錢粟,市廛交易如常。窮人從賊者不少”。是役活捉縣令邵犖,繳獲印信等物(劉存仁《屺雲樓文抄》卷四《復曉農五弟書》,民國《沙縣誌》。)。另一路由邱某領兵數百,經桃源攻大田,以大田生員陳某、監生范某為內應。二十一日上午(5月28日)攻下縣城,殺縣令李文照,張貼安民告示,並授陳某為大田縣令(民國《大田縣誌·大事記》。)。
黃友義軍半月內連拔三城,聲勢日高,隊伍益壯。四月二十九日襲擊延平秋竹營,接著圍攻延平府城。福建巡撫兼閩浙總督王懿德急飭福建陸軍提督炳文從浦城調官兵1500多人赴南平增援,並調台灣副將呂大升渡海助剿。
在黃友起義後的第九天,即鹹豐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永春武生林俊率眾起義,連下德化、永春。五月間,林、黃兩支義軍會合轉戰延平、沙縣一帶。在官軍重兵圍剿夾擊下,黃、林率部轉戰攻克尤溪,殺縣令金琳等人。但此期間,永安、沙縣相繼失守,林俊率部南移德化、永春,轉攻仙遊南安;黃友、江水先後兩次攻下大田後,又回師永安、沙縣。清知縣金谷笙急書朱諭令近郊“聯甲”范絅文等召集三鄉丁壯前往圍剿(永安茅坪霞嶺《范氏族譜》。)。義軍經過一番惡戰,傷亡慘重,內部產生分歧。黃、江分兵退到離永安僅十里的城南漁潭寨和岩洞寨築寨據守。兩寨對峙,互相呼應,與清軍周旋達8個月之久。
鹹豐四年(1854)春義軍失利,黃友棄守漁潭寨,率軍至永春的覆鼎鄉帽頂山寨與林俊會合,江水留守岩洞寨。同年夏,清軍胡應泰、李煜部包圍岩洞寨,義軍水糧俱絕。叛徒陳有旺約為內應,致義軍將領陳簡被殺,江水被擒,英勇犧牲。駐守洞內的義軍在敵人的火攻中全部殉難(《福建通志》卷一,《通紀·清七》。)
漁潭、岩洞兩寨既破,清軍集5000余兵圍攻帽頂山寨。鹹豐四年三月十二日(1854年4月9日),清軍在離帽頂山寨一里處向高地的船山頭攀登,居高臨下,襲擊帽頂寨。義軍糧盡水斷,被迫於寨後縋崖突圍,撤至南安牛庭鄉,後轉入仙遊蓋尾等地,並分別在高山密林地區,發動民眾築土堡、建營寨、設武館、習武藝,清軍數次圍攻不下。當時御史徐宗乾感慨地說:軍興以來“費帑將近二十萬兩,由仙遊至蓋尾僅二十里,是以萬金進一里而未能也。”
鹹豐四年十月間,黃友“由(仙遊)山後僻徑竄入南安,朝東暮西,蹤跡靡定”(王懿德《各州縣剿匪情形折》。)。清軍認為黃友系“逆首”,“一日未除終為心腹之害”,乃派員緊跟追擊。黃友隻身逃往永春,前往當地紳士、平和縣教諭陳榮登處,欲借款“過番”往南洋。陳榮登卻向州甲密告,並糾集本族團勇協同州牧吳翊昌追捕。鹹豐四年十一日,黃友在永春大鄉山被捕犧牲。
黃友起義時間雖短,但它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在福建的封建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