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興(中國有色金屬冶煉專家)

黃其興(中國有色金屬冶煉專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其興,多義詞人名,本詞條主要介紹了有色金屬冶煉專家黃其興,他是我國鉛鋅銅鎳冶煉技術現代化的開拓者之一。開發出高銅的鉛鋅混合精礦密閉鼓風爐熔煉技術,並攻克了高氧化鎂難熔鎳礦石鼓風爐熔煉的難題,為金川鎳基地初期建設奠定基礎。開發我國氧氣頂吹旋轉轉爐處理高鎳二次銅精礦冶煉技術。是我國富氧熔池熔煉技術開發群體的優秀代表,為我國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對天津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其興做了簡要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其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長沙
  • 出生日期:1926年5月18日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黃其興,1926年5月1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43年至1947 年在湖南楚怡高等工業學校礦冶專業就讀,其中1944年至1945 年,日本侵略軍占領後隨校遷移。1949年在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畢業後分配到瀋陽冶煉廠(簡稱沈冶)工作,1957年至1959年被派往前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設計院和有色金屬研究院學習,後到高加索的鋅廠和哈薩克的烏期奇—卡緬洛戈爾斯克聯合企業實習。1985年曾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學習結業。1948年,黃其興參加了水口山煉鉛廠的戰後恢復工作,任技術員。該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惟一的用當時所謂“洋法”生產有色金屬的古老冶煉廠,至今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該廠被日本侵略軍炸成一片廢墟。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只顧打內戰,無力恢復。他和幾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帶領工人修復工廠,並從多年積存的礦石堆中挑選富礦,開爐冶煉,恢復了小規模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三年經濟恢復時期,黃其興在沈冶先後任銅電解、鉛和金銀冶煉的技術員、工段長、工程師。該廠是日本侵略軍為掠奪我國資源而建的,工藝設備陳舊,金屬流失嚴重,指標落後。黃其興進廠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通過試驗完成了提高銅電解電流密度、改造鉛鼓風爐,改變陽極泥處理車間的脫銅工藝等技術革新,提高了工廠的技術經濟指標。1952年,國家對沈冶進行更新設備、擴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黃其興擔任專業設計負責人,也擔任過總設計師。
1954年,黃其興從瀋陽調到現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任冶煉科專業組長。那時,剛剛建立的設計院擔負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個五年計畫繁重的設計任務,除配合前蘇聯援建的重點項目設計外,還承擔了舊廠改建和大型冶煉廠新建的設計。年輕的黃其興被任命為我國自行設計的年產10萬噸鋅、3萬噸鉛的株洲冶煉廠(簡稱株冶)的總設計師。他懷著把祖國建成強大國家、一洗百年恥辱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孜孜不倦地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設計工作中去。後來株冶工程總設計師雖幾易其人,但最終還是按黃其興當年奠定的基礎建成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該廠一直是我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現代化鉛鋅冶煉廠。改革開放後。歐美國家的一些同行參觀該廠後,讚嘆它具有同時代的國際水平。
1959年,甘肅河西走廊發現了一個大型鎳礦,中央決定儘快開發,以滿足國家對鎳這一戰略物資的需要。剛從前蘇聯回國的黃其興被委派擔任金川工程(今金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川)第一任副總設計師兼現場設計組組長。此時正逢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作為第一批建設者,他帶領設計組的同志迎著困難,開赴荒漠的戈壁灘,在帳篷或在簡陋的“乾打壘”中辦公,吃過黑饅頭,嘗過駱駝草。在全體建設者的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963年建成了采、選、冶一期工程和全套冶煉試驗基地,成為我國第一個初具規模的鎳生產聯合企業。攻克了高氧化鎂難熔礦石鼓風爐直接冶煉的技術難關,為國家提供了急需的鎳。
1964年,黃其興任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簡稱白銀)現場設計隊副隊長,主要負責處理白銀小鐵山銅鉛鋅多金屬礦的冶煉廠設計。他作為該工程的技術負責人,自力更生,從半工業試驗開始,參考英國帝國熔煉法開發了處理含銅高的鉛鋅混合精礦密閉鼓風爐冶煉工藝,建成了白銀第三冶煉廠(簡稱三冶)。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其興一直在現場努力工作,往返於金川和白銀之間。在金川,他倡議和親自組織二次銅精礦用氧氣頂吹旋轉轉爐直接煉粗銅的試驗研究,並建成投產。他組織了改造金川第一鈷車間的設計,建成後順利投產,使金川開始生產鈷。他還組織完成了從含貴金屬的銅鎳合金中提取鉑、鈀、鋨、銥、釕、銠等金屬的車間以及貧化電爐處理轉爐渣回收鈷的設計。
在白銀現場,他堅持修改了三冶受“文化大革命”干擾出現的一些重大設計問題,使該廠的鉛鋅密閉鼓風爐順利投產。與此同時,黃其興還抽時間整理過去積累的經驗和資料,為《鎳冶金學》、《銅鎳礦電爐熔煉》等專著的出版做準備。
改革開放以後,黃其興考察了近10個國家,多次參加國際會議,消化一些引進的技術和國內技術創新相結合,對一些老冶煉廠進行技術改造並卓有成效,他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85年在沈冶改造中,開發了半連續作業的煙化爐,並在廢渣和餘熱綜合利用上有新的突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參與開發白銀銅的富氧熔池熔煉,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在大冶冶煉廠(簡稱大冶)開發了新型密閉轉爐煉銅新技術,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 年在西大屯煉鋅廠開發了電爐蒸餾法煉鋅新工藝,科技日報在頭版頭條作了報導。90年代在大冶改造消化引進諾蘭達富氧熔池熔煉時,對國外引進的技術做了一些改進和技術創新,增加了計算機控制,使該技術在我國套用時,水平較國外提高了一步,指標也優於國外同類企業,經過鑑定,1999年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手工操作到計算機控制,正在走向世界先進行列。作為一個與共和國同經風雨的科技工作者,黃其興在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戰線上不懈地戰鬥了50多個春秋,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8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80年代他以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為國家培養研究生。1987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9年離休後,應聘在原崗位工作至今,並受聘兼任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諮詢專家。1991年他曾經應聘擔任由美國金屬礦物材料學會和加拿大礦冶學會組織的銅國際會議諮詢委員會委員。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技術成就

20世紀60年代中以前,我國基本上不產鎳,作為生產特殊鋼原料的鎳,主要依靠進口,然而,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它的進口,又受到國際敵對勢力的嚴密封鎖。50年代末發現和探明金川鎳礦後,國家決定儘快開發和建設金川鎳基地,1959年,黃其興作為第一批建設者和第一任設計負責人被派往現場。
金川鎳礦雖是一個大礦但其開發難度很大。當時建設條件很差,經研究決定先開採和處理近地表的氧化富礦,再逐步向下延伸到深部硫化礦。在冶煉方面,黃其興提出先建一個既能處理氧化富礦又能處理硫化礦所選精礦的冶煉工業試驗廠,為基地建設提供技術資料並積累生產經驗。在當時還無法解決大量電力供應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國家對鎳的急需,工業試驗廠採用燒結機、鼓風爐和轉爐的火法冶煉流程,並建一個高鎳鋶浮選分離和一個硫化鎳電解的試驗車間與之配套。技術上的困難在於礦石含氧化鎂高達20%以上,其熔點高。據資料記載,處理高熔點物料,只有加入大量熔劑,生成低熔點爐渣,而爐渣中所含氧化鎂必須控制在8%以下,否則難以生產。面對這個難題,黃其興從理論上探討後指出,這種傳統的觀點對處理金川含氧化鎂特別高的礦石是不適宜的。如果造低熔點爐渣,爐渣中易熔部分會和難熔部分產生熔析,難熔部分會形成半熔化的橫隔膜,從而使爐子無法繼續生產。他打破常規,提出了只有造含氧化鎂高的高熔點爐渣,消化難熔成分,才能順利進行冶煉的觀點。試驗廠幾經修改,投產後完全證實了這種見解。配成的爐渣氧化鎂含量高達15%,爐子仍能正常運行,而且高溫爐渣的鎳含量低於0.2%,使金川順利地產出了第一爐鎳。工業試驗過關後,又將爐子擴大到10平方米,試驗廠改成工業生產廠,年產鎳3000噸,滿足了當時國家對鎳的急需,一直到1972年才逐步為電爐熔煉所取代。另外,試驗廠的順利投產,也為大規模建設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白銀小鐵山礦是一個品位比較高的銅鉛鋅多金屬礦,但是難以分選成單一的金屬精礦,只能在冶煉過程中分離。黃其興負責這個礦的冶煉開發設計任務後,做了加壓浸出分離提煉和密閉鼓風爐冶煉兩個方案,最後確定採用後一個方案。它與英國的帝國熔煉法類似,但是小鐵山礦選出的精礦是高銅的鉛鋅混合精礦,原料有所不同,工藝參數和設備配套也不一樣。根據自力更生的建設方針,決定在白銀建一個半工業試驗廠,通過試驗取得建廠的技術資料。黃其興親自組織試驗廠建設,跟班試驗,並在取得成果後,組織設計了年產5萬噸鉛鋅的白銀三冶。這項工藝的特點是混合精礦燒結後採取熱爐料和熱風在爐頂密閉的鼓風爐內冶煉,鋅蒸汽從爐頂進入冷凝器冷凝成金屬鋅產出,含銅的金屬鉛和含鉛的銅鋶從爐底流到電熱前床分離,並在鉛和銅銃的再處理時進一步分離銅鉛。由於試驗是在1平方米的較大鼓風爐內進行的,設備配套齊全,試驗結果不但為該廠的設計提供了可靠的工藝和設備技術資料,培養了操作人員,還為韶關冶煉廠的開爐提供了技術援助。經過20多年的生產,該廠在克服不少困難之後,產量已超過設計指標,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金川鎳礦床是與銅共生的,在冶煉過程中分離出一種含鎳的二次銅精礦,冶煉廠最初設計採用反射爐處理,先在反射爐中熔化,繼而在同一爐膛內插管吹煉成粗銅,該精礦由於含鎳高,即使大量燒油,最高溫度也不會超過1350℃。按照熱力學分析,在這種溫度下,硫化鎳只能生成半熔化的氧化鎳,它一部分夾雜在粗銅里惡化了電解作業,一部分在吹煉渣里嚴重影響反射爐生產順利進行,反射爐煉一爐銅需2~3天,1噸銅消耗重油350千克,渣含銅高達16%,生產難以進行。金川在一段時間內一直為這個問題所困擾。黃其興70年代在金川時建議改用氧氣頂吹旋轉轉爐處理這種物料。
該爐源於鋼鐵冶金工業用作含硫磷特別高的生鐵煉鋼,稱為卡爾多爐,後鋼鐵工業沒進行廣泛推廣,而世界上有幾家有色金屬冶煉廠用作特種吹煉,至今仍在使用。爐子形似鴨梨,傾斜地架在特殊構架上,它既能繞縱軸旋轉,又可傾動。由於國外雖有相似的爐子,但沒有處理這種物料的工藝,經金川和冶金部科技司批准組織試驗。黃其興任試驗負責人,先後在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試驗廠做小型試驗,接著在金川做半工業試驗,試驗中經多次修改氧槍結構,最終獲得成功。由於傾斜的爐體不停地旋轉,加上高壓氧氣的噴射,獲得可以調控的高溫,成功地使硫化鎳煉成金屬鎳,並使它繼續氧化成熔融的氧化鎳渣,使高鎳的銅精礦高效優質地煉成合格的銅陽極板,從而也使電解作業正常進行。在半工業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生產車間,一直生產到現在。這項開發成果不但解決了金川生產上的難題,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這種爐子處理高鎳二次銅精礦,並在我國煉銅史上套用氧氣冶煉,實現了零的突破。
大冶原為反射爐熔煉,由於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污染環境,國家環保局下令限期改造,經研究決定選用加拿大的諾蘭達公司的富氧熔池熔煉工藝,黃其興作為改造項目的總設計師,多次到加拿大考察,確認該工藝較為先進,但也有不足之處。他參考國內外富氧閃速熔煉和其他類型的富氧熔池熔煉經驗,對從國外引進的工藝和設備創造性地作了一些改進,例如該公司爐子的煙罩漏風較大,改造時採用密封式,漏風率減少50%;該公司的爐子煙氣冷卻為噴霧裝置,改造時改為餘熱鍋爐冷卻,每小時回收中壓蒸汽22 噸;原來的煙氣制酸為單轉單吸流程,尾氣排放的二氧化硫濃度偏高,改造時改用雙轉雙吹,使硫的實收率更高;在工藝過程計算機控制方面,套用了90年代的集散控制系統(DCS),自行開發軟體。由於以上改進,使諾蘭達富氧熔池熔煉技術引進我國後,水平提高了一步。1997年開爐一次投產成功,某些技術經濟指標較國外同類企業更先進,爐子作業率、硫實收率和噸銅耗噸標煤的工藝能耗分別為85%、85%和0.7,而大冶則為90%、95%和0.65。1999 年經過鑑定,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簡歷

1926年5月18日 出生於湖南長沙。
1943~1947年 在湖南楚怡高等工業學校礦冶專業學習。
1948~1949年 任水口山礦務局煉鉛廠技術員。
1949年 在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
1950~1953年 任瀋陽冶煉廠技術員、工段長、工程師。
1953~1957年 任北京有色冶金設計院工程師、總設計師。
1957~1959年 俄文培訓後派往前蘇聯學習。
1959~1989年 任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專業組長、所副總工程師、總設計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9年 離休。

主要論著

1 黃其興,那富智,陳維東,等編譯.銅鎳礦電爐熔煉.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1
2 黃其興,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鎳.北京: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
3黃其興,王立川,朱鼎元.鎳冶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4 黃其興(副主編).中國冶金百科全書·冶金建設卷·重金屬冶金工廠設計.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2
5包曉波,黃其興.世界鋅技術經濟.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
6 黃其興.重有色金屬冶煉設計手冊·銅鎳卷·銅冶煉·鎳冶煉·瓦紐可夫煉銅法及鎳的鼓風爐熔煉.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
7黃其興.諾蘭達富氧熔池熔煉在大冶冶煉廠的改進.有色冶煉,1999(5):1~5
8 黃其興.世界銅冶煉發展現狀及中國銅冶煉廠的改造.中國有色信息,1999(3)
9 黃其興.有色金屬科技進步與展望·用諾蘭達富氧熔池熔煉技術改造大冶冶煉廠.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