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領吸蜜鸚鵡(黃兜吸蜜鸚鵡)

黃領吸蜜鸚鵡

黃兜吸蜜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黃領吸蜜鸚鵡(學名:Lorius chlorocercus)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突出的特點是有較長的喙、細長的刷狀舌頭和處理硬質食物能力較差的砂囊。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繁殖季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黃領吸蜜鸚鵡身長28厘米,體重53-225克不等,壽命30年。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和頸部為黑色;胸部上方有一條半圓形的黃色條狀羽毛;喉嚨兩側、大腿為深藍色;翅膀綠色,翅膀內側覆羽藍色,翅膀彎曲的地方為淺藍;翅膀內側飛行羽帶有一條很寬的粉紅色條狀羽毛;尾巴內側深橄欖黃色,上方為紅色,尖端綠色;蠟膜灰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橘紅色。幼鳥喉嚨兩側沒有黑色的羽毛,胸前的黃色環狀羽毛並不明顯,虹膜深色。

棲息環境

黃領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高大的次生林、植物稠密的植被區、椰子園等地。在繁殖季節它們大多成對或是聚10隻的小群體一起活動;在比較高緯度的地區會聚集比較多的族群,低緯度區反而比較少。

生活習性

偏好在比較高的果樹或是花朵盛開的樹木枝葉上活動;它們生性活潑愛玩,平常在覓食的時候非常靈巧,會用鳥喙輔助腿爪靈活的到處攀爬;因為羽色鮮艷加上寵物性佳,因此時常被當地人捕捉走私販賣,尤其是尚在巢中的幼鳥。
黃領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漿果和少量種子為食,偶爾毛毛蟲也列在選單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 索羅門群島東部。
黃領吸蜜鸚鵡(分布圖)黃領吸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在野外黃兜吸蜜鸚鵡的繁殖季為6月、7月到11月。人工豢養的一次會產下2枚卵,偶爾會產下3枚,可以提供4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孵化期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10周。如果照顧飼養得宜,一年可以繁殖2次以上。
人工條件下繁殖難度,是根據鳥種,環境,食物與飼養方法等不同而有所區別,其實黃兜可以在任何季節繁殖,但為了親鳥與幼鳥的健康,有經驗的繁殖者往往會避開在夏季讓鳥繁殖,部分公鳥在繁殖期間有攻擊性行為出現。

繁殖季節

吸蜜鸚鵡一般2~3歲性成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的季節性不明顯,只要條件適宜,除換羽期外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鸚鵡在交配季節來臨時,骨質鈣儲備會增加20%,為產蛋作準備,蛋殼是由母體中的鈣質沉積而成,在繁殖前如果不補充鈣質,雌鸚鵡會患軟骨症,產粗殼蛋或薄殼蛋。同時,鸚鵡在繁殖期能量消耗大,要特別注意各種飼料的質量,供給足夠食物,增加維生素和飼料添加劑,可加入少量蜂蜜。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