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乾墓

黃榦(gàn)墓在福州北峰石牌村江南竹自然村的庖羲谷。此地山環水繞,一谷天成,據說是太極的穴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榦墓
  • 地理位置福州北峰石牌村
  • 景點級別:旅遊勝地
  • 屬性:文物
古墓簡介,歷史,黃榦於墓,描述,重修,升格為文物保護,

古墓簡介

宋乾道四年(1168年)8月,黃榦的父親黃瑀卒,11月葬“懷安縣靈山鄉長箕山”。“靈山鄉長箕山”就是現在的壽山鄉小北嶺,黃瑀的墓估計也在江南竹庖羲谷的附近。黃榦時年17歲,曾隨兄到山上守墓。淳熙三年(1176年),黃榦從朱子學,九年(1182年),娶朱熹的小女兒朱兌(字淑真)為妻。慶元三年(1197年)7月,黃榦的母親病逝。這時候的朱熹已經是黃家的姻親,不避“慶元黨禁”的艱險,千里迢迢趕到福州來弔喪。據《黃文肅公年譜》說:“八月,改扦御史公墓合葬葉宜人於長箕山之庖羲谷。朱子至為定穴,今墓是也。”又說:“蔡西山先生擇地,朱子扦穴。”蔡西山即蔡沉,為朱熹的四大門生之一。可見,黃瑀原來的墓不在庖羲谷。朱熹在“慶元黨禁”期間還確實來過福州。這是歷史上的兩大公案,姑為附帶一說。

歷史

黃榦於墓

黃榦於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病逝。《閩都記》說,葬父塋之側。今人都以為黃瑀墓即後來的黃榦墓,其實是錯的。“塋之側”不是“塋之內”,黃榦墓應該在黃瑀墓的旁邊。福州有陪葬的習俗。有陪葬資格的一般是長子長孫。黃瑀生有4子,分別是:杲、東、榦、均,黃榦為三子,是沒有資格陪葬的。另《榕城考古略》說:“黃文肅榦墓與其父御史瑀墓俱在長箕嶺,朱子為撰墓誌。明嘉靖初郡守汪文盛修葺二墓。”“二墓”是兩台墓。只是時隔近一千年,黃瑀的墓早已被淹沒在時間隧道里了。

描述

鑒於黃榦對理學的貢獻多,名氣大,他的墓歷代都受到保護,直到今日。明嘉靖時,福州郡守汪文盛不但大加修葺,而且“創餉堂於元沙,望祭之”。其墓道的石牌排列有三里之遙,一直延伸到石牌村。石牌村之所以稱“石牌”,就是這個原因。戚繼光帶三千山東子弟兵入閩殲倭時,戎馬倥傯還繞道到江南竹黃榦墓前憑弔,也寫了一首詩:“倥傯戎馬越閩關,感慨當年國事艱。憑弔宋儒文肅墓,英豪終古扼權奸。”

重修

光緒九年(1883年),福州奉憲曾經領款重修黃榦墓。民國八年(1919年),由黃氏族人籌資再修。閩侯縣知事婁啟銓特別立碑《保護賢墳布告》保護。文曰:“爾等須知先賢遺蹟不容任意毀傷,自示之後,毋得縱放牛羊,樵採糟躂,倘敢故違,一經覺察或被指控,定即傳案嚴懲,不稍寬貸。”

升格為文物保護

1992年5月,黃榦墓被列為福州市郊區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升格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再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黃氏後裔黃如論、黃宏飛等人發動大修黃榦墓,稱“賢陵園”,修墓、圍城、立門坊、豎孝碑、造水池、鋪公路、栽花木、植草皮,使黃榦墓成為旅遊勝地,風光一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