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目

種子植物科,麻黃目(Ephedrales)的唯一科麻黃科只有1屬約65種,分布在亞洲、美洲、東南歐洲和北非等乾旱和荒漠地區,中國有12種,主要生長在西南、西北、華北至東北乾旱山地和荒漠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黃目
  • 拼音:má huáng mù
  • 學名:Ephedrales Dumort. (1829)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松綱
  • 亞綱:買麻藤亞綱
  • :麻黃目
  • 種子植物
  • 分布區域:分布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等乾旱、荒漠地區。
介紹,分布區域,麻黃科,麻黃鹼,

介紹

麻黃目——EPHEDRALES
灌木亞灌木或草本狀,稀為纏繞灌木,高5厘米至2.5米,最高可達8米(Ephedra altissima),莖直立或甸甸,分枝多,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圓筒形,具節,節間有多條細縱槽紋,橫斷面常有棕紅色髓心。葉退化成膜質,在節上交叉對生或輪生,2一3片合生成鞘狀,先端具三角狀裂齒,通常黃褐色或淡黃白色,裂片中央色深,有兩條平行脈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生枝頂或葉腋;雄球花單生或數個叢生,或3一5個成一複穗花序,具2一8對交叉對生或2一8輪(每輪3片)苞片,苞片厚膜質或膜質,每片生一雄花,雄花具膜質假花被,假花被圓形或倒卵形,大部分合生.僅頂端分離,雄蕊2-8,花絲連合成1一2束,有時先端分離使花葯具短梗,花葯1一3室,花粉橢圓形,具5一10條縱肋,肋下有曲折線狀萌發孔;雌球花具2一8對交叉對生或2一8輪(每輪3片)苞片,僅頂端1一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頂端開口的囊狀革質假花被,包於胚珠外,胚珠具一層膜質珠被,珠被上部延長成珠被管,自假花被管口伸出,珠被管直或彎曲;雌球花的苞片隨胚珠生長發育而增厚成肉質、紅色或桔紅色,稀乃乾燥膜質、淡褐色,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種子1一3粒,胚乳豐富,肉質或粉質;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

分布區域

本目僅1科1屬,約65種,分布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乾旱、荒漠地區。我國有12種4變種,分布區較廣,除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省區外,其他各地皆有分布,以西北各省區及雲南、四川等地種類較多;常生於乾旱山地及荒漠中。
多數種類含生物鹼,為重要的藥用植物;生於荒漠及土壤瘠薄處,有固沙保土的作用,也作燃料;麻黃雌球花的苞片熟時肉質多汁,可食,俗稱"麻黃果"。

麻黃科

麻黃科Ephedraceae
小灌木或亞灌木。小枝對生或輪生,節明顯,節間有細縱槽。莖的木質部內有導管。葉小,鱗片狀,基部鞘狀,對生或輪生於節上。球花單性異株。雄球花由數對苞片組合而成,每苞中有雄花1朵,每花有2-8雄蕊,每雄蕊具2花葯,花絲合成一束;雄花外包有假花被,2-4裂;雌球花由多數苞片組成,僅頂端的1一3苞片內生有雌花,雌花具頂端開口的囊狀、革質的假花被,包於胚珠外,胚珠l,具l層珠被,珠被上部延長成珠被(孔)管,自假花被開口處伸出。種子漿果狀,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包圍種子,最外面為紅色肉質苞片,多汁可食,俗稱“麻黃果”。染色體:X=7。
僅1屬,約65種,分布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等乾燥、荒漠地區。我國有16種,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已知藥用15種。
本科植物為灌木或亞灌木;多分枝,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單葉對生,通常退化為膜質的鞘;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有2-4裂的假花被,雌花有一個頂端開口的囊狀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果實為假漿果狀。
麻黃屬——Ephedra Tourn ex Linn
麻黃屬,因其植物形態和結構特殊,而在高等植物系統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根據麻黃化石花粉在地層中的分布,已確證它是古老的植物。麻黃屬植物的現代分布主要在舊大陸新大陸的乾旱荒漠區,長期以來為人類開發利用。
本屬分3組約40種,我國有2組12種及4變種。
模式種:雙穗麻黃Ephedra.distachya Linn.

麻黃鹼

本科植物含麻黃生物鹼
本科植物多數含有生物鹼,可以入藥,其中最著名的麻黃(E.sinica Stapf)是重要藥材。此外可以固沙保土,“麻黃果]]可以食用。傳統上本綱植物屬於裸子植物門,但比裸子植物進化,木質部有導管,孢子葉球有蓋被,最新的分類將起單獨列為一個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