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白術湯(中藥湯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藥物組成: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各等分。

處方來源:《直指》卷十二。

方劑主治:感風發瘧。

製備方法:上銼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黃白術湯
  • 組成:麻黃 官桂、青皮、陳皮等
  • 主治:感風發瘧
  • 方法:上銼散
用法用量,麻黃白術湯藥性藥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4片,大棗2枚,水煎空心服。

麻黃白術湯藥性藥理

參考 http://www.621m.cn/search_fang.asp?wd=%C2%E9%BB%C6%B0%D7%CA%F5%CC%C0
麻黃白術湯 出自 成方切用
(東垣)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身面俱腫,色黃麻木,身重如山,喘促無力,唾沫,發熱時躁,躁已振寒。項額如冰,目中溜火,鼻不聞香,臍有動氣,少腹急痛。垣曰∶ 此宿有濕熱,伏於營血之中。木火乘於陽道為上盛,短氣喘促,為陰火傷氣,四弱,為腎水不足。冬時寒水得令,乘其肝木,克火凌木,大勝必有大復,故見諸證。)青皮 陳皮 黃連(酒炒) 黃柏(酒炒) 甘草(炙)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參黃 白豆蔻炒曲前證蓋因表里俱傷,陽氣抑不得升,故風火濕熱,郁而為病也。桂枝麻黃,解表去風。
麻黃白術湯 出自 醫方集解
(東垣)
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身面俱腫,色黃,麻木,身重如山,喘促無力,吐痰唾沫,發熱時躁,躁已振寒,項額如冰,目中溜火,鼻不聞香,臍有動氣,小腹急痛(東垣曰∶此宿有濕熱伏於榮血之中,木火乘於陽道,為上盛,短氣喘促,為陰火傷氣,四肢痿弱,為腎水不足,青皮 陳皮 黃連(酒炒)黃柏(酒炒)甘草(炙)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參分)白豆蔻此足三陽、三陰通治之劑也。前證蓋因表里俱傷,陽氣抑不得升,故風火濕熱郁而為病也。桂枝、麻黃解表祛風,升麻、柴胡昇陽散火,黃連、黃柏燥濕清熱,而黃柏又能補腎滋
麻黃白術湯 出自 醫方論
青皮 陳皮 黃連(酒炒) 黃柏(酒炒) 甘草(炙)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參黃 濃朴 蒼朮(泔浸) 白朮(土炒) 豬苓三分 茯苓澤瀉吳萸四分 白蔻 炒 曲各五分麻黃(不去節)六分杏仁四粒分二服。藥須對症而發。見一症,治一症,合病則合治之,並病則並治之,如是而已,未聞可以六經通治也。方中藥有二十二味,補散溫涼,一齊用到。即如升、柴、麻、桂等,豈不與喘促無力相妨乎?黃連、黃柏等豈不與臍有動氣、小腹急痛相戾乎?不謂東垣老人亦有此等方,何況自檜以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