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丸

麻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具有逐水之功效。主治少小胸中痰實嗽,及傷寒水氣。

基本介紹

  • 名稱:麻黃丸
  •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
  • 組成:麻黃、茯苓、紫菀、五味子、杏仁、細辛、桂心、乾薑
  • 功用:逐水
  • 主治:少小胸中痰實嗽,及傷寒水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麻黃、茯苓各三分,紫菀四分,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細辛、桂心、乾薑各二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三四歲兒每服二三丸,不知稍增之。

功用

逐水。

主治

少小胸中痰實嗽,及傷寒水氣。

附方

名稱:麻黃丸
組成:麻黃、細辛、甘草、款冬花、柴胡、紫菀、茯苓、百部、枳實、貝母、大黃、黃芩、杏仁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烏豆大。四五歲兒每服二十丸,每日二次,稍加之
主治:小兒咳嗽,經年不愈,喉鳴喘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
名稱:麻黃丸
組成:麻黃根、石膏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大人服如小豆三丸,每日三次,小兒以意增損
主治:人汗勞不止
出處:《醫心方》卷十三引《效驗方》
名稱:麻黃丸
組成:麻黃、桂心、獨活、防風、赤芍藥、川大黃、枳殼、松花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以粥飲送下,每日三次
主治:小兒龜背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
名稱:麻黃丸
組成:麻黃、甘草、半夏、生薑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以生薑湯送下三丸,漸加至五丸至十丸,空心、午時各一服
主治:中風邪狂走,或自高自賢,或悲泣呻吟,及卒得驚悸,邪魅恍惚,心下虛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名稱:麻黃丸
組成:麻黃、烏頭、天南星、半夏、石膏、白芷、甘草、龍腦、麝香
用法:上將八味為末,水煮天南星為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蔥茶或蔥酒嚼下,薄荷茶亦得,連服二三次
主治:傷寒頭痛,破傷風,及一切諸風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功用:解表,止頭痛
名稱:開胸順氣丸
組成:木香、黑牽牛、黃芩、香附、五靈脂、大黃、莪術、橘皮、豬牙皂、三棱
用法: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滑石為衣,闖亮。每服一至二錢,每日一至二次,溫開水送下
主治:食積氣聚,膨脹痞滿,氣滯停水,胃脘刺痛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功用:消食逐水,調氣化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