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那裡

麻那裡是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在其著作《島夷志略》中所記載的一個地方。過往曾被認為是指占吉巴,即今日的桑給巴爾。現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韓振華教授考證,認為麻那裡一名是馬來語Maharani、Marani的對音,意為女人國,其地在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附近。馬來人稱澳大利亞北部為麻那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那裡
  • 外文名:Maharani、Marani
  • 性質:古地名
  • 位置: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附近
記載,地點考證,可能位於澳大利亞,疑點,

記載

汪大淵曾親自訪問此地,在所著《島夷志略》中記述:“界迷黎之東南,居垣角之絕島。石有楠樹萬枝,周圍皆水,有蚝如山立,人少至之。土薄田瘠,氣候不齊。俗侈,男女辮髮以帶捎,臂用金絲,穿五色絹短衫,以朋加剌布為獨幅裙系之。地產駱駝,高九尺,土人以之負重。有仙鶴,高六尺許,以榖為食,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容儀可觀,亦異物也。”

地點考證

此“麻那裡”之今地,著說頗多。日本學者藤田豐八在著作《島夷志略校注》中指出:“麻那裡大約不出阿剌伯南岸、阿非利加東岸,而其名則殆有謂誤”;美國漢學家柔克義(Rockhill)則認為“麻那裡”可能在“東非洲”。但是,兩人均未提出任何立論理由。
蘇繼廎先生著《島夷志略校釋》時,贊同藤田豐八的觀點,並從對音入手提出“麻那裡”在東非海岸,具體是“馬林迪”。此後,麻那裡東非說相當盛行,雖有部分新說【沈福偉《簡論汪大淵對印度洋區域貿易的考察——古里佛、甘埋里、麻呵斯離、麻那裡札記》一文論述了古里佛、甘埋里、麻呵斯離、麻那裡四個印度洋重要的貿易中轉港,並認為:“古里佛的對音是南印度西岸的Kollam Pantalayini(在卡利卡特之北),附近的下里是Chaliam。甘埋里不是哲朗島,而是卡伊斯島(Qais ben’Umaira)。麻呵斯離並非內陸城市摩蘇爾,而是阿曼的馬斯喀特(Masqat Shihr)。此地古稱‘甘露王如來’,原音是‘卡爾馬特極端派’。麻那裡位於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古稱翁古賈,譯作‘垣角’,與澳大利亞無涉。”
《中國史研究》 2004年02期;許永璋《“麻那裡”考辨》繼承沈福偉桑給巴爾島說,並特別指出“麻那裡”的對音是“桑給巴爾”的舊名“松戈·姆納拉”(songo manara)的簡稱manara。 《鄭州大學學報》 2009年01期】但範圍不出非洲東海岸。需要注意的是,東非說主張的地區無論“馬林迪”、“桑給巴爾”亦“松戈姆納拉”都是阿拉伯人出於商貿目的開拓的殖民據點,派遣官吏管理,日後更出現地方坐大甚至自立建國的情況。政治上與“人少主之”的“麻那裡”有本質區別。同時,“馬林迪”是個城市絕非“周圍皆水”,“桑給巴爾”亦“松戈姆納拉”雖是海島,但是“桑給巴爾”的詞源是波斯語zanji,汪大淵使用“層搖羅”亦“層拔羅”作為它的轉寫。對於同一西文名,汪大淵並未有兩名或多箇中文轉譯的別例。因此,“麻那裡”非“馬林迪”或“桑給巴爾”。

可能位於澳大利亞

另一個重要假說即“麻那裡”為今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地區,由韓振華先生提出。韓的依據是:“麻那裡”的詞源是manani【manani,馬來語女王之意。從對音上看,manani比manara更加貼合“麻那裡”】,即“女人之國”或“女王之國”。“迷黎”的詞源同樣是馬來語miraj【miraj,死亡之意】,即“死亡之地”。“楠樹”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火焰樹【火焰樹或火焰木,梧桐科—瓶木屬,Brachychiton acerifolius。植株高可達12米,春夏開花,花開滿樹,色彩鮮紅,是一種相當好的觀賞樹種】。“高六尺許,以石為食。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容儀可觀,亦異物也”的“仙鶴”,顯然是澳洲鶴【澳洲鶴,Grusrubicunda。留鳥,僅見於澳大利亞東部、北部和紐幾內亞低地。它屬大型鶴類,僅次於赤頸鶴,高約1.55米,體長約1米。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六尺約1.9m,略高於澳洲鶴平均高度】。
持相同觀點的廖大珂先生在《從鄭和航海圖談早期中國人對澳洲的認識》一文中認為是“垣角”乃“坤角”【羅盤24字指代圓周360度,分別是:東“甲卯乙辰巽巳”,南“丙午丁未坤申”,西“庚西辛戌乾亥”,北“壬子癸丑艮寅”,坤字角位於217.5-232.5度之間】之誤寫,此地位於以中國福建泉州為出發地的西南方向航線目的地。據此,“麻那裡”是一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地區,位於被馬來人稱為“死亡之地”的“迷黎”的東南,從泉州出發取西南針位“坤角”可以到達。就政治、氣候、物產、方位而言,均與今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相符合。
汪大淵《島夷志麻那裡》所載母系社會“麻那裡”亦“女人之國”,或為趙汝適筆下之“女人國”。《諸蕃志闍婆國》:“闍婆國又名莆家龍,於泉州為丙巳方【150-165度】,率以冬月發船,葢藉北風之便,順風晝夜月余可到。東至海,水勢漸低【古人沒有洋流概念,認為海水東流是因為地勢西高東低之故】,女人國在焉。愈東則尾閭【尾閭,語出《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是上古中國人觀念中海水所歸之處】之所泄,非復人世,泛海半月至崑崙國【首先,《諸蕃志》無崑崙國記載,有崑崙層期國。其次,泉州冬季發船一月可至“闍婆國”,向東可到“女人國”。“女人國”泛海半月到“崑崙國”。若此崑崙國乃崑崙層期國之省稱,則從“女人國”出發並且依據原文之意航向應為自西向東半月可到崑崙層期國即今馬達加斯加】。”【《諸蕃志校注》趙汝適{宋}著楊博文校注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p54】《諸蕃志海上雜國》:“[沙華公國]又東南有女人國,水常東流,數年水一泛漲,或流出蓮肉,長尺余,桃核長二尺,人得之,則以獻於女王。昔常有舶舟,飄落其國,群女攜以歸,數日,無不死,有一智者,夜盜船亡命,得去,遂傳其事。其國女人遇南風盛發,裸而感風,即生女也。西海亦有女國,其地五男三女,以女為國王,婦人為吏職,男子為軍士。女子貴,則多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生子從母姓。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出與大秦、天竺博易,其利數倍。”【《諸蕃志校注》趙汝適{宋}著楊博文校注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p130】“沙華公國”,今地不明。根據《大德南海志》中的東南亞地名考釋>一文的觀點:“蘇華公即沙華公、須華公的同名異譯。舊有菲律賓的巴拉望島(Palawan I.)、蘇祿群島、棉蘭老島西南的三寶顏(zamboanga)以及加里曼丹島東南面的塞布庫島(sebuku I.)等說。按本書所記,應在蘇拉威西島附近,疑指薩拉邦卡群島(salabangka Is.)或錫馬坦島(simatang I.)一帶。”蘇拉威西島緊貼華萊士線南側,其東南為澳大利亞。此說頗可信,或可支持韓振華先生假說。

疑點

疑問是難免的,甚至是致命的。“麻那裡”“地產駱駝,高九尺,土人以之負重”,14世紀的澳大利亞並無駱駝,今天澳大利亞飼養的駱駝是西方航海家東來之後帶來的;“以朋加剌布為獨幅裙系之”,“朋加剌”為今孟加拉當屬無疑,14世紀澳大利亞土人普遍以孟加拉布裹身當屬稀奇。對此,韓振華的解釋是:西人運駱駝至此,宋元之中國人同樣可能辦到;朋加剌布為南洋貿易的硬通貨,被澳大利亞土人接受也屬正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