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代天府

麻豆代天府又稱為五王廟,占地約三甲多,分為前、中、後,三大殿及觀音寶殿,廟宇雄偉寬廣,位於台南縣麻豆鎮南勢里關帝廟60號。其為南瀛十勝之麻豆迎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豆代天府
  • 別稱 :五王廟
  • 位置:台南縣麻豆鎮
  • 占地:三甲多
基本介紹,信仰與歷史,建築特色,

基本介紹

麻豆代天府台灣最大的廟宇建築之一,主奉李、池、吳、宋、范五位王爺。廟宇創建於清鹹豐7年(1857年),後雖經過大肆整修,改為巍峨宏偉的現代建築,但部分裝飾仍保留傳統的泉州式樣,香火之盛,在台南僅次於南鯤鯓代天府;而大手筆的宗教景觀建設,更儼然造就一方宗教觀光勝地。
麻豆代天府

新建的麻豆代天府占地寬廣,規模宏偉,耗時10年才完工。正殿供奉5尊五府千歲,後殿為慧德寺,奉祀觀音菩薩。廟庭南側的觀音寶殿,外型仿天壇格局,殿高32公尺,殿內供奉一座三層樓高的觀世音坐像,殿內還擺設了12座光明燈塔,最高為120層,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光明燈塔;當近8萬盞光明燈齊亮時,場面壯觀、氣勢懾人。廟庭北側有座文物大樓,內部陳列宗教歷史文物、民俗器具、佛教文物、玉器古玩等。
麻豆代天府每3年舉辦一次五府千歲刈香繞境活動(約在農曆3月下旬),各地信徒、藝陣、神轎齊聚一堂,為麻豆鎮的一大盛事。
交通風向標:由台南火車站前搭往麻豆的興南客運,於麻豆下車,轉搭計程車或步行約2公里前往。

信仰與歷史


麻豆五王廟主要供奉李王、池王、吳王、朱王、范王五府千歲,亦即屬於五府千歲信仰的一環。
當時廟名為“保寧宮”,廟宇創建於明永曆16年,當地居民在此搭寮奉祀,後來因為當地地理遭受到破壞,保寧宮被迫遷建於他處,之後廟宇改稱為“保全宮”,1956年因南鯤鯓五王迴鑾駐蹕麻豆,故於同年在現址上重建代天府。
麻豆香為麻豆地區地方宗教盛事之一,固定於牛、龍、兔、狗年舉辦一次,由麻豆天府主持。
每逢龍年,麻豆代天府為祈求福佑、保境安民,均啟建大規模醮祭。自一九五六年於因水堀頭龍喉鳳池重現,代天府五府王爺重新建廟駐蹕以來,已分於一九七六年、一九八八年、二○○○年啟建過三次大醮。
建醮儀式內容: 先赴麻豆水堀頭龍喉鳳池(於今日致遠管理學院橋邊)汲取聖水,並於首日建火醮,旨在驅除魔氛,以保醮事平順、合境安寧。其醮技科儀,包括文武二場。誦讀的經懺計有十卷,分別為:朝天大懺、天后妙經、天君真經、真武真經、玉樞寶經、三官妙經、三官經(天、地、人三官寶懺)、五斗經(東、西、中、南、北斗真經)、玉皇經(玉皇真經)。一切醮儀、獻祭,皆依古法而行。做醮時樹立之燈篙,除依古法外,其中“仙禽燈”部份採用白鶴形象為之,全國僅出現於台南地區。

建築特色


1.主廟:主廟為泉州建築,其華麗與豐富之裝飾和細節反應神明靈驗、信眾興旺。主廟的大門,為整塊厚樟木雕刻而成的立體鬥神,是其它廟宇所罕見。
2.後苑:後苑的五彩巨龍,設有天堂、地獄及水晶宮三園,教化意味濃厚。廟宇創建於明末,當時大陸沿岸王船漂流至此,先民於是在此搭寮奉祀,廟名為「保寧宮」,為麻豆代天府前身。建築外觀相當宏偉的代天府,泉州式建築的屋脊,有著光彩奪目的琉璃瓦。大門上樟木雕刻的立體鬥神,是用整塊一尺厚樟木雕刻而成,雄偉威嚴,是其它廟宇所罕見的. 有一尊高達五層樓,長約200餘公尺的五彩巨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