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飲(《中華傳世醫方》)

麥門冬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中華傳世醫方》。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上焦火旺,肺陰耗傷所致煩渴、多飲、多尿。症見胸滿、心煩、口渴咽燥、神疲短氣等,如糖尿病、尿崩症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基本介紹

  • 名稱:麥門冬飲
  • 別名:麥門冬散《博濟方》卷二
  • 出處:《中華傳世醫方》
  • 組成:黃芩、知母、蘆根、麥冬、花粉、沙參、竹葉、葛根、烏梅
  • 功用: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 主治:上焦火旺,肺陰耗傷所致煩渴、多飲、多尿
組成,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注意事項,

組成

黃芩15g,知母10g,蘆根40g,麥冬15g,花粉20g,沙參20g,竹葉10g,葛根15g,烏梅10g。

功用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主治

上焦火旺,肺陰耗傷所致煩渴、多飲、多尿。

方義

本方中黃芩清上焦之邪熱;知母、蘆根清熱潤肺而止渴;麥冬,花粉,沙參、葛根、烏梅滋陰生津而止渴,故對上焦火旺,肺陰耗傷,津液不布所致的煩渴多飲多尿有較好的改善症狀的作用,但是否能改善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的神經分泌,從而從根本上治癒尿崩症,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運用

診斷要點:症見胸滿、心煩、口渴咽燥、神疲短氣等,如糖尿病、尿崩症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附方

名稱:麥門冬飲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黃柏、知母、麥門冬各3g,五昧子15粒、桑白皮2.4g
用法:用水300ml,加生薑1片,大棗1枚,煎至240ml,食後服
主治:陰虛火旺,虛勞咳嗽,午後為甚者
出處:《古今醫統》
功用:滋陰降火
名稱:麥門冬飲
組成:麥門冬20g,瓜蔞、知母、炙甘草、生地黃、人參、葛根、茯苓各10g
用法:按上方配伍比例加大劑量10倍,研為粗末備用。每日取50g,紗布包,以清水適量置砂鍋中或電熱杯中,煮沸後去火,蓋悶15分鐘。代茶頻頻飲服。飲完再加開水,以藥汁泡盡為止
主治:上消(膈消)證
出處:《宣明論方》
功用:生津益氣,養陰潤肺
名稱:麥門冬飲
組成:麥門冬、知母、五味子、生地黃、茯神各2.4g,人參、天花粉、葛根各3g,甘草(炙)1.5g
用法:上藥切碎,用水400ml,煎取200ml,空腹時溫服
主治:老弱之人大渴
出處:《杏苑生春》
功用:養陰生津

重要文獻摘要

《中華藥茶譜》:“肺為水之上源,肺為燥熱所傷,則敷布津液之功能失司,乃見口渴多飲;胃為燥土,受邪後易從燥化,燥熱亢盛,消津耗液,則善饑渴飲,形瘦舌燥,故上消證的病機,氣陰虧虛為本,肺胃燥熱為標。《本草新編》指出,麥門冬瀉肺中伏火,清胃中熱邪,益精強陰,解煩止渴。成無已云:栝樓根,潤枯燥者也。本方配以葛根、知母、地黃、人參、茯苓、甘草、益氣養陰,祛煩止渴,實為治上消證之良茶。”
《中華醫學大辭典》:“麥門冬飲①《皇帝素問宣明論方》方。(功用)治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胸滿心煩,精神短少。(藥品)麥門冬、人參、茯苓、五味子、生地黃、甘草(炙)、知母、葛根、瓜蔞根各等分。(用法)㕮咀,每服五錢,加竹葉十四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②《證治準繩》方。(功用)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短,氣不足以息,或腎虛發熱唾痰,皮毛枯燥。(藥品)麥門冬(去心)、當歸身、人參各五分,五味子十粒(杵),黃芪、生地黃各五錢。(用法)研為粗末,清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稍熱服,並以三棱針於氣衝出血,立愈。”

各家論述

張方勝:治療7例經限水試驗確診的尿崩症,服本方3~6劑後,多飲多尿量減半,胃納漸佳,微汗,尿比重升高,服藥4~18劑後全部治癒,無副作用,隨訪3年未見復發。(《中華傳世醫方》)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泄瀉,肺胃痰飲濕濁證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忌服。不宜與蘿蔔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