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方法(英文版)

麥肯錫方法(英文版)

本書從五大方面揭示了麥肯錫工作的小竅門,作者從麥肯錫思考問題的方法開始,不僅介紹了麥肯錫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其於無聲處聽有聲的推銷方法。想知道麥肯錫的生存之道嗎?想知道如何敲開麥肯錫這個頂級公司的大門嗎?想知道關於麥肯錫最有價值的回憶嗎?在麥肯錫方法的背後透視和規劃了職場人的職業之路,本書是走向職場的必讀之物。

基本介紹

  • 書名:麥肯錫方法(英文版)
  • 作者:[美]艾森·拉塞爾(Ethan M. Rasiel)
  • ISBN:978-7-111-55482-0
  • 頁數:208
  • 定價:45.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開本:16開
目錄,CONTENTS,總序,前言,作者簡介,

目錄

總序(楊斌博士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 麥肯錫思考問題的方法
第1章 建立解決方案 / 3
與事實為友 / 4
對MECE原則套用自如 / 6
直奔問題的解決方案—初始假設 / 8
第2章 探索分析問題的方法 / 15
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 16
利用前輩經驗,不要做重複勞動(一)/ 17
避免千篇一律 / 19
不要尋找事實去支撐你的提案 / 21
確保解決方案適合你的客戶 / 22
有時,讓解決方案來找你 / 24
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隨遇而安吧! / 26
第3章 “二八法則”與其他 / 29
二八法則 / 30
不要妄想燒乾大海 / 32
找到關鍵驅動因素 / 33
電梯法則 / 34
先摘好摘的果實 / 36
每天繪製一張圖表 / 37
一次只做一件事 / 39
以大局為重 / 41
如實相告,坦誠以對 / 42
不接受“我沒有想法”這種回答 / 44
第二部分 麥肯錫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4章 拓展客戶 / 49
如何做到功夫在詩外 / 50
謹慎承諾:嚴格規劃項目 / 53
第5章 組建團隊 / 57
合理選拔團隊成員 / 59
一點聯絡感情的活動,會大有裨益 / 61
掌握火候,保持團隊士氣 / 62
第6章 層級管理 / 65
讓老闆臉上有光 / 67
層級管理的激進策略 / 68
第7章 進行研究 / 71
利用前輩經驗,不要做重複勞動(二)/ 72
專題研究的秘訣 / 74
第8章 展開訪談 / 77
有備而來:準備一份訪談提綱 / 79
訪談中要注意傾聽和引導 / 81
訪談成功的七個秘訣 / 83
尊重被訪者的感受 / 86
棘手的訪談 / 88
一定要寫感謝信 / 91
第9章 頭腦風暴 / 93
適當的事前準備 / 95
為思想留一片空白 / 96
頭腦風暴練習 / 100
第三部分 麥肯錫推介解決方案的方法
第10章 演示匯報 / 105
把匯報系統化 / 106
記住:努力的邊際收益也是遞減的 / 107
未雨綢繆,事先溝通 / 109
第11章 用圖表說明問題 / 113
簡單為上:一圖明一事 / 114
用瀑布圖來描述流量 / 117
第12章 管理公司的內部溝通 / 119
讓信息流動起來 / 120
有效信息的三個關鍵因素 / 122
謹言慎行 / 123
第13章 與客戶合作 / 127
讓客戶團隊站到你這邊 / 129
如何與客戶團隊中的“討債鬼”打交道 / 130
讓客戶參與工作 / 133
獲得整個公司的支持 / 134
實施要嚴謹 / 136
第四部分 麥肯錫生存之道
第14章 找到自己的導師 / 141
第15章 出差—樂在其中 / 145
第16章 出差必帶的三件寶 / 149
第17章 好助手是你的生命線 / 153
第18章 麥肯錫式招聘 / 157
第19章 緊張工作之外, 如何擁有私生活 / 163
第五部分 麥肯錫校友的忠告
第20章 最有價值的一課 / 169
第21章 關於麥肯錫的回憶 / 175
索引 / 179

CONTENTS

Fore word
ACKNOWLEDGMENTS
INTRODUCTION
PART ONE: THE McKINSEY WAY OF THINKING ABOUT BUSINESS PROBLEMS 1
1. Building the Solution 3
2. Developing an Approach 15
3. 80/20 and Other Rules to Live By 29
PART TWO: THE McKINSEY WAY OF WORKING TO SOLVE BUSINESS PROBLEMS 47
4. Selling a Study 49
5. Assembling a Team 57
6. Managing Hierarchy 65
7. Doing Research 71
8. Conducting Interviews 77
9. Brainstorming 93
PART THREE: THE McKINSEY WAY OF SELLING SOLUTIONS 103
10. Making Presentations 105
11. Displaying Data with Charts 113
12. Managing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119
13. Working with Clients 127
PART FOUR: SURVIVING AT McKINSEY 139
14. Find Your Own Mentor 141
15. Surviving on the Road 145
16. Take These Three Things with You Wherever You Go 149
17. A Good Assistant Is a Lifeline 153
18. Recruiting McKinsey Style 157
19. If You Want a Life, Lay Down Some Rules 163
PART FIVE: LIFE AFTER McKINSEY 167
20. The Most Valuable Lesson 169
21. Memories of McKinsey 175
INDEX 179

總序

麥肯錫並不神秘,方法論鑄就神奇
擺在你面前的這三本以麥肯錫命名的書—《麥肯錫方法》《麥肯錫意識》《麥肯錫工具》,絕對談不上是名著,兩位作者也不是什麼大牛,它們在美國一再出版並極受歡迎,在我看來,既是因為書名中包含著世界頂級管理諮詢品牌“麥肯錫”,更是因為三本書都緊扣“解決問題”這個在職場或者更大範圍的人生的關鍵焦點。作者提供給你的,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炫耀,不是在今天的書榜上有點兒泛濫的煽情與勵志,也沒有打算幫助你補充什麼缺失的領域知識(這些永遠都補不完、學不夠),而是希望你通過較為系統的學和練之後能夠以某種方式“洗心革面,重新做事”,掌握這種“麥肯錫”的或者“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論。作者的寫作初衷,就是想把麥肯錫的幾招“看家本事”說與外人家,惠及普天下。
說到看家本事,15年來,我常常驚詫於學院裡的一些師弟、師妹或者學生小子,青蔥年少,搖身一變就成了麥肯錫公司的大牌顧問,往來盡高管,談笑超自信。吃了什麼靈丹妙藥,還是誰點化了他們?認真想想,找到了一條原因:也許是因為這些優秀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本身素質夠格,一旦加入這個強勢品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靠著公司積累了數十年的行業知識庫,並不斷有成熟的合伙人或者資深經理從旁教授,說話辦事靠譜起來也是應該。但是接觸麥肯錫和其他領先管理諮詢公司多了,卻發現,除了洗臉(印上麥肯錫這個卓越品牌)這一過程之外,還有其他原因不可小覷,甚至需要大書特書,就是他們進去後還有重要的四洗:洗心、洗腦、洗手、洗腳。
洗心,說的是受到麥肯錫文化的薰陶,對於專業服務和幫助企業的理解與承諾,在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中,積極地影響(改變)商業實踐。關於這一點,《麥肯錫傳奇》一書給出了極好的詮釋,從這家公司的奠基者馬文·鮑爾追求完美締造卓越的傳奇一生,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麥肯錫公司的精神實質,甚至更廣義地,讓所有這些從事專業服務的同仁,都保持著一種謙卑和敬畏。《麥肯錫傳奇》也是我們的“麥肯錫學院”叢書之四,儘管不是接下來我們所說的這兩位作者的作品。
洗心費時費力,也並不是總能成功。有些離開麥肯錫的人,是因為始終不能脫胎換骨似的被這樣一種很強勢的文化所命中,以其作為自己的信仰。難說好壞,不適便是。但是,離開麥肯錫的人,甚至那些成為大公司掌舵者、拯救者(這種說法太誇大個體英雄,此處只是從俗)的麥肯錫校友,除了麥肯錫精神、文化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影響讓他們與眾不同之外(請參閱“麥肯錫學院”叢書之五:《麥肯錫製造》),還有很重要的一條,便是他們的工作方式、運作方式、合作方式,甚至生活中的勞作方式、動作方式,都被他們曾經服務過的這家公司“定型”(shape)過了。而這個定型過程,靠的是洗腦、洗手、洗腳,改變的則是意識、方法和工具。
所謂的“洗腦”,說的是《麥肯錫意識》,怎樣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成為一個團隊合作的、面向對象(也許是客戶)的、強調改善與結果的解決問題者?而洗手—《麥肯錫方法》,實際上是這三本中最先問世並一炮打紅的暢銷書,強調的是一些不管在什麼工作環境下,都可以更為有效解決問題的技巧性很強的工作方式、小竅門,不過小竅門卻能派上大用場。最後說說洗腳—《麥肯錫工具》,這最新的一本,想從更有研究和證據的角度,把這些方法、打法、套路上升為方法論、工具箱、武器庫,是對那些更尊重邏輯尋求道理的學習者、閱讀者的一個深入滿足。這三洗,骨子裡高度一致,就是要你變得“訓練有素、行動得法”。如果說三本書兜售、傳播的到底是什麼,平俗一些說,我們平時喜歡誇別人說話辦事“靠譜”“上道”“挺是那么回事兒”,這三本書就是靠譜的“譜”、上道的“道”和挺是那么回事兒的“那么回事兒”。所以,認真學習和掌握了這些,你就能成為一個總是被那些讚譽圍繞的人了,即使你不是也不打算成為一個諮詢顧問,即使你是個熱衷學習管理的藍領師傅或者掌權主婦。
所以,麥肯錫或者很多其他的大公司在面試新人時,並不特別著眼於你已有的知識積累(背書考試的成果),更看中的是你所表現出的意識、方法和工具,儘管樸拙,但本質上是否符合這樣一套規範的、以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為基礎的、邏輯自洽行之有效的系統要求,或者有沒有素質能夠修煉並掌握這樣一套方法論!儘管一切都能學,都不晚,但是掌握這些本領,你確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敵人:你自己、過去的你,你過去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習慣。在我看來,這套方法論中,重視“漁”超過“魚”;重視“學會學習”而不是“知識學習”;重視“嚴密假設小心求證”而不是“天馬行空拍腦袋”;重視“團隊一體”而不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你也許不喜歡,覺得束縛而不夠舒服,覺得囉唆而不夠痛快,那只能說明,它們不是說給你聽、寫給你用的,但是許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套法子很靈。
千萬不要誤解,認為只有將來要從事諮詢工作的人才有必要閱讀和學習。在今天許多學校開始考慮改革傳統的MBA教學過程,增加更多的軟技能和整合實踐學習的求索,我認為這三本書有很好的讀者群體:在入學導向周里,整合實踐學習和軟技能培訓(包括溝通、思維、團隊訓練)中的MBA同學。在這些課程中,很想較為系統地做些“雙基”訓練,幫你養成些對未來MBA學習和管理生涯長久有用的思維和行動習慣,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幾本書蠻適合做訓練導引和參考手冊。儘管三本書不需要都仔細讀(必須承認,三本書中有不少重疊的冗餘之處,也有一些過於理論的部分會讓著重“拿來用”的學習者讀得很累),你可以看看風格,讀兩頁後看看哪本更適合你:是更偏理論些,還是更偏操作些,抑或是二者得兼。如果這些課程的老師願意選取書中的一些片段直接指點給學生,當然會省事,但是要小心,尊重它的整體性。
熟悉諮詢行業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正如諮詢顧問講事時的習慣一樣,這幾本書邏輯性強,但有點兒“乾”,很多讀者第一遍看去,難免會有點兒雲裡霧裡,迷失在概念叢林,但只要你耐著性子看,過了那道坎兒,就是跟你過去自由自在幹活相比要開始“事事兒”起來的那道坎兒,這套說法和做法往往就會深得你心了。當然,還反映出你的個人價值觀與麥肯錫文化的融合度,因為每個做法的背後,仍是“崇尚理性、講究服務、持續提高”的文化。不舒服,請堅持再試;吐之前,別輕易放棄。總之,你得有點兒執著,才能享受這頓盛宴。
最不該讀這書的人,嗯,大概就是麥肯錫公司的顧問了。你們的評價大都會覺得這書有些小兒科,寫書的人有點兒拿麥肯錫做招牌,以及這些東西還算不上絕學,等等。嗯,八根指頭同意。好在,書確實並不是給在麥肯錫工作甚至想去麥肯錫工作的人寫的。你們該追求的,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而書的大部分目標讀者,都是先要手上拿起這么一把趁手的“傢伙”,披荊斬棘,壯壯聲勢的。比起市面上那么多的戰略啊、整合啊、重組啊之類的“武穆遺書”類型的兵法奇著,年輕的管理學習者,最好還是敬而遠之為妙,咱們需要把軍體拳和太極劍先練熟—希望明天就貫通任督二脈純屬做夢,咱們必須得從入門的一招一式練起。套句2008年後流行起來的新俗話,叫作回歸基本(back to basic)。說得多好,不是初級,而是基本—最簡單的三板斧,往往關鍵時刻救命,也就是最高級的功夫!
也許有一天,作為這幾本書受益者的你,歷練多年,無論言談與邏輯的縝密,還是選擇與決策的嚴謹,居然會被人譏笑:“大哥(或美女),咱別這么麥肯錫好不好!”呵呵,也許正說明你作為一個麥肯錫的門外漢,經過了這難得的“麥肯錫學院”的修煉,掌握了麥式基本功幾許。別驕傲,還不夠。除了鍛鍊方法,還要淬鍊心法。作者在頭兩本書里特別愛舉一位“麥肯錫校友”、曾任安然公司的CEO斯基林為正面案例—安然的崛起和墜落他都有重要干係。這絕不意味著這幾本書錯了,而是需要你洞察其局限。劍法高超者,卻因為害人與救人,分別成就“惡”與“俠”。華山派出了岳不群,並非功夫本身的錯,而是要參透“功夫只是功夫,功夫仍是功夫”的辯證玄機。
我之所以想給這幾本書做推薦,並不是衝著麥肯錫的名頭。相反地,倒是書中處處流露出的“麥肯錫並不神秘,方法論鑄就神奇”的平易色彩打動了我。因為“麥肯錫”三個字而買下這些書的你,一定要明白方法論才值回你花的那些銀子。看完後,千萬別迷信麥肯錫:路子對了,你也行。
楊斌 博士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敬愛的讀者,請把本書當成一份文摘,你不需要從頭讀到尾。如果喜歡這樣,也未嘗不可,不過,你可以先瀏覽目錄,然後從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起。
關於麥肯錫
為了給不熟悉麥肯錫公司的讀者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在這裡對該組織做一下簡單介紹,過去和現在的員工都把它稱為“公司”(firm)。麥肯錫成立於1923年,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戰略諮詢公司了。如今,它在全世界有75家辦公室(還在繼續發展)以及4500名專業人員。或許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諮詢公司,卻是最有威望的。麥肯錫為《財富》100強的企業,為美國州和聯邦政府以及外國政府提供諮詢。它是國際商務圈裡一個赫赫有名的品牌。
很多麥肯錫的高級董事憑自身能力已成為世界知名人士。洛厄爾·布賴恩(Lowell Bryan)曾在信貸危機發生時為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提供諮詢。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所寫的管理學和未來學方面的書在日本一直是最暢銷的。赫布·翰茨勒(Herb Henzler)曾為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就商業和經濟事務提供過諮詢。再粗看一下麥肯錫校友,他們已成為享譽全球的知名人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是管理界的宗師,也是《追求卓越》一書的作者之一;哈維·格魯布(Harvey Golub)現在是美國運通公司的總裁;阿代爾·滕納(Adair Turner)是英國工業聯合會的總裁,他們僅僅是麥肯錫校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為了保持麥肯錫在業界的顯赫地位(和賺取高額利潤),公司每年都尋找商學院畢業生中的精英,用高薪,依託公司迅速上升的職業發展軌跡以及公司內的商界精英隊伍吸引人才。反過來,公司也需要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客戶服務中,融入數周或數月遠離家庭的工作計畫里,拿出最高質量的工作。那些滿足麥肯錫標準的人,可以獲取快速的提升,而那些落後者很快就會體味到公司“不升職就離職”(up or out)這一嚴格政策的後果。
與所有強大的組織一樣,公司有一套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和經歷基礎上的強大的公司文化。每個麥肯錫人都通過了嚴格培訓,都曾在辦公室夜以繼日。對局外人來說,這些讓麥肯錫看起來非常刻板而嚴酷。實際上,正如我希望本書所能傳達的,麥肯錫和它的員工一樣是很人性化的。
公司有自己的術語。公司里到處都是縮寫:EM、ED、DCS、ITP、ELT、BPR,等等。麥肯錫把他們的任務或計畫叫作“項目”(engagement)。在一個項目里,麥肯錫團隊會尋找“關鍵驅動因素”(key drivers),以實現其“增加價值”的需求。和大多數術語一樣,這些很多都是縮寫;然而,如果理解它們的話,在公司內外都同樣受用。
總之,如同任何強大的組織一樣,麥肯錫是複雜的。我希望本書能為你掀開它神秘面紗的一角,讓你看到一個成功公司內部卓越的運作過程。
關於本書
我將本書分成五個部分。在前三個部分里,重點介紹麥肯錫人是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解決商業問題的。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可謂是本書的“精華”,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更多對職業生涯有用的東西。在第四部分,詳細介紹了麥肯錫人應對生活壓力之道。任何人在現今的商業世界中苦苦打拚,或多或少都會參透一些有用的(或至少是有趣的)東西。在最後的第五部分,簡要敘述在公司里學到的經驗和教訓,並與讀者分享一些在麥肯錫的難忘回憶。
我寫本書的目的是給每一位希望在商界能如魚得水的人介紹新鮮而有用的技巧。那些想要學到“系統化的”“以事實為基礎的”等分析方法的讀者會在這一部分找到答案。每個在當今商界叢林裡尋找生存技巧的人,都將得益於簡單而易行的“麥肯錫方法”。
此外,本書也將為那些與管理諮詢顧問打交道的高級管理人員,提供一些有關這些“怪人”思考方式的啟示。每個諮詢公司都有(或至少號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但管理諮詢之根本都是緣於不帶偏見的局外人進行客觀的分析。其他公司或許沒有使用麥肯錫方法,但其諮詢顧問的思想和麥肯錫人是相似的。凡事預則立。
本書的寫作是基於1989~1992年我在麥肯錫做顧問的經歷。那段時間我學到了海量的知識,但這對於我向整個世界解釋麥肯錫成功的技巧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幸運的是,我得到了幫助。我採訪了數十位麥肯錫校友、項目經理和公司董事。他們在麥肯錫期間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填補了我知識上的空白,使“麥肯錫方法”更立體、更豐富。
關於客戶
“客戶”這個詞在本書每一章都會出現。由於是基於從麥肯錫的角度寫本書的,所以客戶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出現問題需要你解決的組織。如果你不是某種形式的諮詢顧問,那么嚴格來說,在處理商業問題時,你就沒有客戶。我喜歡這樣說:你(或者你的組織)就是你自己的客戶。這樣看的話,不論是作為局外人還是局內人,客戶這個詞可變成適用於你工作的任何組織。此外,我相信如果把你的組織看成自己的客戶,那么在運用本書說到的技巧時,你會得心應手。
麥肯錫有一條核心的美德—保密。公司嚴格要求保密。我和每一位麥肯錫校友都承諾過絕不泄露有關公司和客戶的機密信息,即使在離開麥肯錫後也要遵守。我會遵守這個承諾,所以,本書中很多的公司名和人名都被隱去了。
正如我在開始所說的,對於本書你可以逐字逐句、從頭到尾地整體把玩,或者像從一盒多彩的朱古力中取出一塊來細細品味。不論你選擇哪種方式,都希望你能捕獲一些令人回味的箴言。

作者簡介

艾森·拉塞爾(Ethan M. Rasiel)
曾任麥肯錫公司諮詢顧問,其客戶包括金融、電信、計算機和消費品領域的眾多知名公司。在加入麥肯錫之前,這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曾任倫敦水星資產管理公司股權基金經理,也曾是一位投資銀行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