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餅

鹿餅

寫起這個話題,還得由一則燈謎說起。那日,偷得浮生半日閒,隨手拿了一本燈謎的小冊子消遣,翻閱中就有這句:侍兒扶起嬌無力(打一食品名)。謎面用上白居易的《長恨歌》,謎底:《玉環酥》。侍兒扶起的,是一個天生嬌弱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大美女,一個“酥”字傳神刻畫了楊玉環泡過溫泉澡後的慵倦和懶洋洋的樣子。的確是條好謎。

玉環酥屬地方小食,又名“耳朵餅”。 看似簡單的一種小食,配方及做法頗有點複雜,單就配方來說,就有六七種,譬如麵粉 、砂糖、生油、飴糖、 精鹽、 小蘇打等等,製作方法是把餅皮麵團用滾筒滾壓成約2毫米厚,鋪上餅餡,捲成長卷條,用刀切成薄片,薄片平攤在鐵盤上,入爐烘焙,水溫250℃左右約12分鐘。如此這般之後,新鮮出爐的玉環酥口感鬆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餅
  • 主要食材:麵粉,砂糖,生油
  • 分類:地方小食
  • 口味:口感鬆脆
鹿餅介紹,鹿餅歷史,

鹿餅介紹

家鄉有一種麵食,口感與玉環酥極相似,也同樣是入口鬆脆。但配方及做法卻簡單,用發酵的麵粉和白糖揉和,放在大鼎上,鼎底塗油,然後放在木炭上烘烤,隨著炭火的燃燒,傾刻間鼎里的餅香就出來了,連屋子裡的空氣都是別樣的感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也許就是家鄉這種小食的寫照吧!這種足夠凝固我思緒的小食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就叫“鹿”。但令人不解的是這種喚作“鹿”的小食,與其說外形酷似鹿角,倒不如說酷似人的手指更為恰切。為什麼故鄉的人都喚它為“鹿”呢 這些都已經無法考證。莫非也有著一段深厚的人文歷史,有個美麗的傳說?就好像源自潮汕本土的“護國菜”一樣,有一段與南宋小王朝交織的故事呢!就好像四川名菜“宮保雞丁”的誕生,也有一段趣事。有人說是與晚清四川巡撫丁葆楨(生前封“太子少保”尊稱為丁宮保)有關。

鹿餅歷史

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鹿”。鹿是山林間的精靈,奔跑速度極快,有著積極向上的力量。而這正是三饒人所具有的,而鹿餅在外形上也有幾分似鹿角,於是,如同中國畫的意境,“鹿”就成了三饒先民的精神圖騰。
揣測終究是揣測,可不管如何,“鹿”給我太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同學家就是專做“鹿”的。我時常能得到大人們給我的“鹿”。在我們讀國小的時候,“鹿”是六一兒童節學校送給孩子們的禮品。這一天,每位小朋友都會得到幾塊“鹿”,然後高高興興到鎮中心的電影院裡觀看鎮裡各國小的文藝演出,觀看完精彩的節目演出之後,接著是看電影。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我的兒子也已經上了四年級,在六一兒童節的那天,依然得到幾塊學校發的“鹿”,但看文藝演出看電影的傳統習慣卻沒有了。
歲月流逝,故鄉的許多小食也像風一樣消失在時光里,但“鹿”這種小食依然深深種植在故鄉這片土地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