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頸村(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三棟鎮下轄村)

鹿頸村(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三棟鎮下轄村)

在淡水河畔,是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鄧演達先生的故鄉,鄧演達紀念園也就位於該村。廣東省三大嶺南新民居示範點之一。新民居與鄧演達紀念園、演達三高農業基地共同構成了“新農村樂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鹿頸村
  • 外文名稱:LujingCun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惠城區三棟鎮
歷史,嶺南新民居,旅遊,鄧演達紀念園,歌曲,歌詞,演達學校,

歷史

鹿頸村曾屬惠陽縣永湖鄉。
鹿頸村位置邊遠,因缺乏水利設施,加上道路泥濘,村里多是“水火田”,雨天浸、日曬旱,經常糧食供給不足,上了年紀的長者都有過向親友鄰居借糧度日的經歷。
民間至今還留有“鹿頸路、壩地渡”的說法。
2003年,鹿頸村迎來了難得發展良機。當年,惠州市數碼工業園(如今的惠南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落戶該村。數碼工業園的建成,給貧窮的鹿頸村帶來了人氣與商機。鹿頸村至此開始重生之旅。村民們積極思變,或做小生意、或到廠里上班,以多種方式增加收入,民眾生活逐步改善。
2010年,鹿頸村“農家書屋”投入使用,這個80平方米的書屋現在藏書5300冊以上,其中包括農技、法律、科普、文學等類書籍。
2010年,鹿頸村鄧演達紀念園、鄧演達故居建成開園。
惠州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創建,以及鄧演達紀念園的修建、“嶺南新民居示範點”建設給鹿頸村帶來了新的契機。

嶺南新民居

鹿頸村“嶺南新民居示範點”占地2.1萬平方米,廣東省、惠州市區補貼資金,以鎮為主開展建設,農民也參與其中。示範點建設去年啟動,省扶持100萬元,惠州市、惠城區各補貼300萬元,鎮出資1000萬元。目前已經建起15棟新民居,每棟可住2戶,新民居小戶型200平方米,大戶型250平方米。
新建及新改造的民居統一是青瓦白牆風格,這與不遠處的鄧演達紀念園風格相統一,具有嶺南村落的特色。

旅遊

鹿頸村新農村樂園將以鄧演達紀念園、生態田園和濱水岸線為主要載體,以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度假、現代農業觀光為核心功能,將鹿頸村建設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新農村樂園和廣東省具有代表性的鄉村生態旅遊景區、國家4A級旅遊區,旅遊區形象定位為“演達故里、詩意家園”。

鄧演達紀念園

鄧演達紀念園位於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是以革命遺址鄧演達故居為基礎規劃建設的。包括故里牌坊、紀念園牌坊、陳列館、管理處、2座涼亭、1處棧道、5個湖面、三處廣場、1座車行橋、3座人行橋、1處勵志壁。在紀念園一期約3.9公頃的建築面積中,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自身的含義。
鄧演達紀念園為全國農工黨黨史教育基地、全國統一戰線基地、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旅遊區、現代農業觀光區、文明農村示範區。

歌曲

歌曲 《最美鄉村》主要是描寫三棟鎮鹿頸村的歷史傳統、自然風光和人文內涵,從悠悠的淡水河畔到充滿鄉土氣息的田園風光,從純樸的客家情懷到村民勇於拼搏的創業精神等在歌曲意境中一一展示。

歌詞

“這裡有最美的風景/春夏秋冬季節明/這裡有最好的百姓/左鄰右舍一家親/……這裡有最淳的鄉音/祖祖輩輩傳家聲/這裡有最美的鄉情/樹高千尺戀根深……”
該歌填詞譜曲製作全由惠州本地作者巫志華完成,是廣東省第一首專門為宣傳一個村而創作的歌曲。目前,歌曲《最美鄉村》MV已拍攝製作完畢,陸續對外發放。

演達學校

早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其祖父鄧曉相創辦了“鹿崗書室”。空出自己房子為教室,出錢聘請教師,招收本村兒童入學讀書。鄧演達先生也在該書室念書。直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鄧演達父親鄧鏡人、長兄鄧演存集資把“鹿崗書室”擴建為“鹿崗學校”。鄧鏡人先生親筆書寫校名,並題門聯“培植資時雨,英雄起草茅”。該校占地面積三千六百平方米,位於鹿頸村中心點。創辦鹿崗學校除讓該村鄧、范兩姓兒童就近讀書外,還使兩大姓氏之間消除了矛盾,增強了團結,和睦相處。
1987年3月1日,農工黨中央、農工黨省委、中共惠陽地委、惠州市各級黨政領導和各界人士、海外來賓、港澳同胞數百人參加鄧演達故居修復竣工剪彩暨鄧演達誕辰九十二周年紀念大會,並在惠州南苑公園舉行鄧演達銅像、紀念碑、紀念亭奠基典禮。為在烈士故鄉的土地上培育人才,政府和市教育局撥款五萬元維修其父創辦的三棟鎮“鹿崗學校”,並新建一座四間課室(240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的教學樓。於1986年,將鹿崗學校”改名為“演達學校”。
該校前後已有八十八年的辦學歷史,培養和造就了數以千計的人才,抗日戰爭時期,有炮兵團長范兆元、營長鄧增秀,南京某艦艦長鄧運秋等,都犧牲在抗日戰場上。解放戰爭時期,該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七十餘人參加了游擊隊,編入東江縱隊第七支隊沿江大隊。鄧治平任大隊長。有范岸香等多人在戰鬥中光榮犧牲。游擊隊員出身的賴寶元現任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長。鄧文彬是師級幹部,現轉業到廣州流溪河農場任黨委書記,賴石添是部隊副團長,已轉業到惠陽華僑農場任黨委副書記。
建國後,該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分布在祖國各地和海外。有科技戰線的工程師二十人,文衛戰線科(局)處級幹部十人,有的在部隊當指揮員。該校附設國中畢業班學生余新發,1972年參軍入伍,1977年任連指導員,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特等功,後晉升為營教導員、團長(年僅三十歲)。如今“演達學校”升學率在三棟鎮三十多所國小中名列前茅,1987年高小畢業生升中率達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