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壞死桿菌病

鹿壞死桿菌病是由嚴格厭氧性壞死桿菌為主要病原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於夏秋季節流行。傳染源主要是患病鹿,各種年齡的鹿均可感染。皮膚損傷是主要感染途徑,也可通過消化道創傷、鋸茸的損傷、產道傷口以及臍帶炎而感染。另外,地面潮濕泥濘,凹凸不平、氣候悶熱潮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壞死桿菌病
  • 主要:病原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 促進:本病發生
  • 特點:飼養管理不善等易
  • 治療措施:局部創口療法
治療措施,

治療措施

局部創口療法——徹底清除患部壞死組織和膿汁充分暴露創面,將病灶周圍洗淨,剪毛,塗擦碘酊,然後用3%--5%的雙氧水溶液,或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口,為防止患部創口污染,用維氏流膏、魚石脂或純焦油浸漬的紗布繃帶包紮創口,繃帶包紮時,應採取多道包紮打結,以防脫落。視病情一般2天--3天處理一次,直到創口痊癒。全身療法全身療法的目的是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惡化上行感染至內臟及全身。多採用抗生素治療。藥敏試驗證明壞死桿菌對土黴素、四環素、先鋒黴素等極其敏感,對青黴素、多粘菌素和卡那黴素等也高度敏感。各鹿場可視情況選用上述抗生素。一般青黴素、多粘菌黴素等按成年鹿200萬單位--250萬單位用量,肌肉注射,仔鹿酌減。土黴素、四環素等可作內服用,劑量可按每千克體重0.05克。若全身療法和局部創口療法同時進行,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