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穗木

鹽穗木

鹽穗木(學名:Halostachys caspica (Bieb.) C. A. Mey.)是藜科鹽穗木屬植物,灌木,高50-2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老枝通常無葉,小枝肉質,藍綠色。葉鱗片狀,對生,頂端尖,基部聯合。花序穗狀,互動對生,圓柱形,花序柄有關節;花被倒卵形,頂部3淺裂,裂片內折;子房卵形。胞果卵形,果皮膜質;種子卵形或矩圓狀卵形,直徑6-7毫米,紅褐色,近平滑。花果期7-9月。

分布於阿富汗、俄羅斯、蒙古、伊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新疆和甘肅北部。生長於鹽鹼灘、河谷、鹽湖邊。

鹽穗木在飼料貧乏的新疆荒漠草場中,是一種較為良好的飼用牧草。是防沙固沙、綠化造林、保持水土的優良灌木,廣泛用於荒漠化防治、鹽鹼地改良以及沙漠公路的防護。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生態,飼料,

形態特徵

灌木,高50-2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老枝通常無葉,小枝肉質,藍綠色,有關節,密生小突起。葉鱗片狀,對生,頂端尖,基部聯合。
花序穗狀,互動對生,圓柱形,長1.5-3厘米,直徑2-3毫米,花序柄有關節;花被倒卵形,頂部3淺裂,裂片內折;子房卵形;柱頭2,鑽狀,有小突起。胞果卵形,果皮膜質;種子卵形或矩圓狀卵形,直徑6-7毫米,紅褐色,近平滑。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鹽鹼灘、河谷、鹽湖邊。具有抗乾旱、耐鹽鹼、耐風蝕沙埋。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俄羅斯、蒙古、伊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甘肅河西走廊沙地(安西和金塔)、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且未、若羌、民豐、英吉沙和阿克蘇)、焉耆盆地(和碩和蔫耆)、吐魯番盆地(託克遜)。

繁殖方法

播種前,要將鹽穗木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先將種子浸泡在30℃的水中,時間為48小時;播種分為春、秋兩季可進行露地育苗,全年所有季節可以進行營養缽育苗。露地育苗在春季4月初或秋季9月底進行,土壤適宜溫度為16-25℃,苗床為2米×6米,低床,埂高25厘米,寬50厘米;營養缽育苗是在營養缽內裝入沙土、蛭石和腐熟牛糞 ,比例為8:2:1混合均勻,營養缽高12厘米,直徑13厘米,苗床為1.2米×4米,每個苗床間距80厘米至100厘米。
在鹽穗木出苗前應始終持土壤表層潮濕,種子播種後會在第13天至17天出苗,幼苗出現真葉後的3個月內,每隔10天至15天淺灌一次水,苗高7厘米至8厘米時,進行定苗,株距保持在5厘米。營養缽里的幼苗生長3個月後,苗高8厘米至9厘米時需要分苗,去掉營養缽,將營養缽里的苗木移栽到露地里,株距4厘米至5厘米。

栽培技術

選地:鹽穗木所適應的是鹽漬化相對較輕的及龜裂型鹽土,大約地表具有2厘米至5厘米的薄層鹽結皮,距地面30厘米以內土層的含鹽量為10%左右較適宜它生長。
出圃:當年春季育苗的鹽穗木為翌年春天出圃;秋季育苗的鹽穗木至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出圃,出圃時苗高30厘米至50厘米,起苗前應進行一次充分灌水,起苗後應立即進行定植;營養缽育苗出圃,翌年移栽的苗木生長高度在30厘米時,即可出圃。

主要價值

生態

鹽穗木是防沙固沙、綠化造林、保持水土的優良灌木,廣泛用於荒漠化防治、鹽鹼地改良以及沙漠公路的防護。

飼料

鹽穗木在飼料貧乏的新疆荒漠草場中,是一種較為良好的飼用牧草。適口性良好,駱駝、山羊和綿羊樂食,牛不食。冬季驢、駱駝喜食。鹽穗木適宜利用季節為早春、秋和冬季,夏季由於植株含鹽度較高,家畜一般不生食。鹽穗本在早春是家畜的重要牧草。對恢復春乏家畜的體況有良好作用。鹽穗木的蛋白質含量與苜蓿相近似,粗灰分含量達30.6%。這對放牧家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礦物質是很有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