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秋石

鹹秋石

鹹秋石,中藥名。為食鹽Natrii Chloridum的人工煅製品。山西、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亦為池鹽的主產區。具有滋陰澀精,清心降火之功效。用於骨蒸勞熱,虛勞咳嗽,遺精,赤白帶下,暑熱心煩,口瘡,咽喉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秋石
  • 別名:鹽秋石、盆秋石
  • 化學式:NaCl
  • 分子量:58.5
  • 成分:氯、硫酸鹽、鈉、鉀、鈣等
  • 晶系:晶體
  • 解離程度:易潮解
  • 顏色:白色或淡黃色
  • 光澤:有光澤
  • 透明度:不透明
  • 硬度:硬而脆
  • 分布:山西、陝西、寧夏、青海、新疆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甏內,防潮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炮製方法,採集時間,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製法,藥材性狀,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食鹽的人工煅製品。

性味

味鹹,性寒。

歸經

歸心、腎、肺經。

功效

滋陰澀精,清心降火。

主治

用於骨蒸勞熱,虛勞咳嗽,遺精,赤白帶下,暑熱心煩,口瘡,咽喉腫痛。

相關配伍

治皮膚瘙癢:米泔水加鹽煮沸,洗患部。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1.5-4.5g,每日2次;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吹喉。

使用注意

水腫患者慎服。水腫消退後,可用本品替代食鹽。每日不超過2g。

炮製

炮製方法

打碎入藥,或研末外用。

採集時間

鹽池中提取的鹽水,經曬、煎而成,除去雜質。

形態特性

食鹽為立方體,長方形或不規則多棱形晶體。純淨者,無色透明;通常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玻璃光澤。體較重,質硬,易砸碎。露置濕空氣中易潮解,易溶於水,呈中性反應,不溶於乙醇。在無煙火焰上燃燒,火焰現鮮黃色,並發出黃色氣體。氣微,味鹹。

生長環境

為鹽池的鹽水經煎熬而成的池鹽。山西、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亦為池鹽的主產區。

製法

取食鹽加潔淨泉水煎煮,過濾,將濾液加熱蒸發,乾燥成粉霜,再將粉霜放在有蓋的瓷碗內,置爐火上煅2小時,冷卻後即凝成塊狀固體。

藥材性狀

為細粒集合體。完整者呈盆狀、饅頭狀;上端截平,中間略下凹,下端半圓形,直徑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黃白色,有光澤;不透明。體較重,質硬而脆,易砸碎,斷面呈不規則晶粒,具玻璃樣光澤。易潮解。氣微,味鹹。本品易溶於水。以塊整、色白、有光澤、具鹹味者為佳。

現代套用

多作口腔咽喉瘡之外用藥。

相關論述

南藥《中草藥學》:“滋陰,除虛熱,澀精。主治虛勞咳嗽,骨蒸勞熱,遺精,赤白帶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