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

鶴林玉露

《鶴林玉露》是宋代羅大經創作的一部文言軼事小說著作。

此書分甲、乙、丙三編,共18卷。半數以上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記述宋代文人軼事,有文學史料價值。如乙卷四《詩禍》一則,記宋理宗寶慶紹定間江湖詩案一事,有助於對江湖詩派的了解;卷三《東坡文》一則,論蘇軾文章深受《莊子》、《戰國策》影響,因為作者善文,其議論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訪》一則,記楊萬里周必大晚年的親密交往,可與史書所記二人不甚相合對比研究。有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鶴林玉露》
  • 創作年代:宋淳佑戊申年
  • 文學體裁:文言軼事小說
  • 作者羅大經
作者,選文,鶴林玉露自序,原文,譯文,原文,譯文,注釋,史錄,

作者

羅大經(1196—1252後)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水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在撫州時,因為朝廷起起矛盾糾紛被株連,彈劾罷官。此後再未重返仕途,閉門讀書,博極群書,專事著作。大經有經邦濟世之志,對先秦、兩漢、六朝、唐、宋文學評論有精闢的見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無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寫成筆記《鶴林玉露》一書。此書對南宋偏安江左深為不滿,對秦檜乞和誤國多有抨擊,對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記載,可與史乘參證,補缺訂誤。更為重要的是,對文學流派,文藝思想,作品風格,作過中肯而又有益的評論。

選文

鶴林玉露自序

鶴林玉露自序
餘閒居無營,日與客清談鶴林之下。或欣然會心,或慨①然興懷,輒令童子筆之。久而成編,因曰②“鶴林玉露”。蓋“清談玉露蕃”,杜少陵之句云爾。時宋淳佑戊申正月望日,廬陵羅大經景綸。
① [慨],原作“悗”。案,悗,《玉篇》釋作“惑”,《集韻》釋作“廢忘”。於義未安,據明活字本、《說郛》本改。②[因曰],明活字本作“目曰”,亦可通。

原文

苗劉之亂,張魏公秀州,議舉勤王之師。一夕獨坐,從者皆寢,忽一人持刃立於燭後,公知為刺客,徐問曰:“豈非苗傅劉正彥遣汝來殺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則取吾首去可也。”曰:“我亦知書,寧肯為賊用?況公忠義如此,豈忍害公?恐公防閒不嚴,有繼至者,故來相告爾!”公問:“欲金帛乎?”笑曰:“殺公何患無財?”“然則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問其姓名,俛而不答。攝衣躍而登屋,屋瓦無聲。時方月明,去如飛。明日,公命取死囚斬之,曰:“夜來獲奸細。”公後嘗於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賢於鉏麑矣!孰謂世間無奇男子乎?殆是唐劍客之流也。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張乖崖/為崇陽令①。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②下有一錢,詰③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④曰:“一錢何足道⑤,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⑥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⑦劍下階斬/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

譯文

苗傅劉正彥作亂時,魏公張浚在浙江嘉興,商討舉兵以清王室之患。一天晚間獨坐之時,隨從都睡了,忽見一人拿著刀站在燭架之後。張知是刺客,從容不迫地問:“莫非苗、劉二人派你來殺我么?”回答:“是的!”張說:“要是這樣,把我的腦袋拿去吧!”那人說:“我也讀過書,豈肯給賊人效力?況且我公如此忠義,怎忍下手?只怕我公防衛不嚴,還有陸續派來的人,所以來通知一聲。”張問:“想得到金銀絹帛么?”他笑了笑說:“殺掉我公,還愁沒有錢?”張又問:“那么留下來當差行么?”他回答:“我還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問他的姓名,低著頭不出聲,撩衣一躍上房,瓦片沒一點響動。當時月白如晝,他飛一樣的消逝了。第二天,魏公取出死囚一名斬首,說;“這是夜間捉到的奸細。”魏公後來常常到河北去打聽,始終不見此人。這又比刺趙盾鉏麑強多了!誰說世上沒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劍客之流吧!
原註:鉏麑:春秋時晉國力士,晉靈公恨大臣趙盾多次進諫,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見盾盛服將朝,坐而假寐,不忍下後,退而觸槐自殺。事見《左傳 宣公二年》。
按本篇實有其事,《宋史張浚傳》:“初,浚次秀州,嘗夜坐,警備甚嚴,忽有客至前,出一紙懷中曰:‘此苗傅劉正彥募賊公賞格也。’浚問欲何如?客曰:‘仆,河北人,粗讀書,知逆順,豈以身為賊用?特見為備不嚴,恐有後來者耳。’浚下,執其手,問姓名,不告而去。浚翌日斬死囚徇於眾曰:‘此苗、劉刺客也。’私識其狀貌物色之,終不遇。”
張乖崖崇陽縣令,看見有小吏從庫房出來,看到他的頭髮鬢角的頭巾上有一枚錢幣,張乖崖就盤問他,小吏回答說:“這是庫房裡面的錢。”於是張乖崖命令下屬打了他,小吏很惱火地說:“拿一枚錢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杖責我?你能夠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夠斬我。”張乖崖拿過筆來,上面判他說:“一天偷一錢,一千天就是一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走下台,然後自己拿劍斬了他,然後到申台府揭發罪狀去了。在崇陽還流傳這個故事。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選自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譯文

張無垢被貶官到橫浦後,住在城西的寶界寺。他的寢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依靠著晨光讀書。像這樣(堅持)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後,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至今依然還存在。

注釋

張無垢:即作者羅大經有爭議),南宋時人,自號無垢居士,因觸怒秦檜而受降職
橫浦:古水名。即今廣東北江翁源湞水。

史錄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人攻揚州,高宗倉皇渡江出逃,大將王淵與內侍康履護駕至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未趕上護駕,怕高宗怪罪於他,便在駕前哭泣誣告王淵專管江上海船,不給他所部兵馬渡江。淵一氣之下,斬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以自解。自此,淵失眾將心。統制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因淵被重用,嫉妒不服。時,宦官康履專權,與淵關係甚密,及淵入樞密府,傅等疑其由康履推薦,由此更懷恨在心,便暗中與威州刺史劉正彥密謀,以除宦官為名,設伏兵於城北橋下,待淵退朝,一擁而上,將其擒拿,誣以勾結宦官謀反,先斬淵,後殺康履等宦官百餘人。逼高宗退位,擁立先皇幼子趙旉為帝,改元明受,隆祐太后垂簾聽政。苗、劉二人以為婦人孺子執政,可以為所欲為。苗傅、劉正彥發動的這場叛亂,史稱“苗劉之亂”。
在這次叛亂中,在秀州擁有重兵的韓世忠的兒子以及夫人梁紅玉也被叛軍扣壓。但韓世忠善於用兵,作戰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對他頗為忌憚,對梁紅玉母子頗為客氣。
叛亂發生之後,宋高宗的行動已是毫無自由,宰相朱勝非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后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這裡商量妥當,朱勝非就對苗傅說:“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一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晝夜趕到秀州。韓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況後,當即會同張浚劉光世,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苗傅、劉正彥被生擒,後被凌遲處死。高宗復位後,下令為王淵等人平反,追贈王淵開府儀同三司,累加少保,並升任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