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廳村

鶴廳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北20公里處,龍潭溪畔,為著名水利工程百里渠源頭,海拔185米。村裡有鶴汀小溪,西部有一座山峰,稱白廳尖(又名白鶴岩),峰頂如鶴冠,岩下有小溪,猶如白鶴居溪畔,故名。

基本介紹

介紹,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土地面積,村容村貌,交通運輸,域內設施,紀念地遺址,龍水堂,鶴山樓,賢聲堂,顕聲堂,

介紹

地原屬龍居村,1982年4月析出。村委會設在鶴廳,轄5個自然村。村民主要為劉姓、王姓。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進士劉安生官至監察御史。僑鄉。
安溪縣蓬萊鎮鶴廳村委會概況

歷史沿革

蓬萊鶴廳劉氏系劉琦派下,元大德四年(1300年),劉晟之裔劉大三(字順正,號遜齋)由元口遷入鶴汀肇基,為元劉派下。後裔劉潘峰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遷福鼎現傳6000多人,劉紀、劉權移居江西;清末有90多人移居台灣;劉甲乙、劉五子移居馬來西亞,繁衍200多人;還有移居新加坡、印尼等海外國家。明、清屬金田鄉興一里,民國三十五年屬尚卿鄉龍居保,1952年屬第十區龍居鄉,1958年成立蓬萊公社鶴廳大隊,1984年改為鶴廳村委會。

地理位置

鶴廳村位於安溪縣蓬萊鎮政府占地20公里處,東至蓬萊鎮龍溪村,西與尚卿鄉相鄰,南與虎邱小坑村接壤,北與尚卿鄉中山村相連,是元尚公路與金尚公路的交接處。

人口土地面積

鶴廳村村落面積4.53平方公里,擁有水田360畝,農地150畝,茶園720畝,全村306戶,人口1350人,3個角落設8個村民小組,旅居海外僑胞、港台僑胞約3000多人。村民主要為劉姓、王姓。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進士劉安生官至監察御史,僑鄉。

村容村貌

鶴廳村2008年2月被安溪縣政府評為2006年度至2007年度文明村,2006年7月被安縣委評為2003年至2006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鎮評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度被鎮評為新村建設先進單位,2007年度被鎮評為土地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交通運輸

鶴廳村位於省道308線元尚公路與金尚公路交叉點,交通方便,公路水泥路硬化。

域內設施

鶴廳村設有十配套完全國小,並有建築堅固美觀的龍水堂、鶴山樓、賢聲堂、顕聲堂等,還有鶴汀劉氏祖廟開基宗祠。

紀念地遺址

龍水堂

位於鶴汀角落東部,清朝後期新建。1970年修補屋蓋,占地面積300平方米,供奉主神清水祖、觀音佛祖,節日是正月初6日,清朝末年,爐下弟子劉甲乙先生分爐於馬來西亞奉敬。

鶴山樓

位於鶴廳村鶴汀角落,原基是一座四方形土樓,內有一口水井;清朝期間,土樓受火災燒毀後翻建鶴山樓為關帝廟,占地面積250平方米,1998年再翻建,供奉主神關聖帝君、部將關平、周倉,節日是農曆5月13日,清朝末年,爐下弟子劉甲乙先生分爐於馬來西亞奉敬。

賢聲堂

位於鶴廳村溪溢路角落,1923年新建,1996年翻建,占地面積200平方米,供奉主神是保生大帝,節日是農曆3月16日,清朝末年爐下弟子劉甲乙先生分爐於馬來西亞奉敬。

顕聲堂

位於鶴廳村鶴汀角落,1933年新建,1970年翻建,占地面積60平方米,供奉主神是評公真人,節日是農曆八月初八,清朝末年,爐下弟子劉甲乙先生分爐於馬來西亞奉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