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茶

鶴峰茶

鶴峰茶,湖北省鶴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鶴峯縣位於武陵山區腹地,擁有適宜茶樹生長的小氣候,是名優茶生長最佳生態環境。鶴峰茶條索緊細圓直,色澤翠綠顯毫;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綠勻整;天然含硒。明清時期,被當作貢品敬獻朝廷,並出口到西歐諸國,英國人稱之為“皇后茶”。曾獲“中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中國“陸羽杯”名優茶評比金獎、湖北省名優茶評比特等獎,獲“中國國際名優茶推薦產品”、“湖北十大名茶”等榮譽。

2012年07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鶴峰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峰茶
  • 主要產地:湖北省鶴峯縣
  • 品質特點:條索緊細,翠綠油潤,鮮醇爽口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2年第112號
  • 批准日期:2012年07月31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綜述,地理特徵,氣候特徵,土壤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鶴峰茶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顯毫,色澤翠綠油潤;內質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爽口,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勻齊。鶴峰茶還有兩個獨特的特色,一是耐沖泡,鶴峰茶內含理化成分豐富,水浸出物含量高(通常達40%以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鶴峰茶可以多泡幾杯水。二是味道醇,鶴峰茶香味好,加工成炒青綠茶具有熟板栗香,滋味醇厚,新鮮感強。
鶴峰茶鶴峰茶

營養價值

鶴峰茶有助於延緩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抗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美容護膚、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有助於醒腦提神、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有助於降脂、助消化、利尿解乏。

產地環境

綜述

鶴峰茶品質特徵的形成,是與鶴峰山區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分不開的。鶴峯縣普遍栽培的“鶴苔早”、“恩苔2號”等茶樹立品種,均是通過州級審定的中小葉茶樹良種,特點是芽葉小、色澤強、茸毛多,加工出來的綠茶外形秀美、色綠顯毫。鶴峰茶區海拔高、森林多,植被覆蓋率高,常年動雲霧繚繞,散射光多,年日照百分率低,濕潤、冷涼、多霧的氣候,有利於茶葉中胺基酸、茉莉酮、醇類、脂類等芳香物質的形成和積累。鶴峰植茶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據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土壤有機質為2.9%以上,鹼解氮120ppm以上,速效磷80ppm以上,速效鉀100ppm以上。鶴峰這種特殊的土壤氣候條件,使茶樹生長旺盛,有利於茶葉有機物質合成,加之山區晝夜溫差大,茶樹白天營養積累多,夜晚消耗少,因而茶葉的內含物十分豐富,味道濃,耐沖泡。

地理特徵

鶴峯縣古稱容美、容米、容陽,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武陵山脈腹地,介於東經109°45′—110°38′,北緯29°38′—30°14′之間,屬公認的北緯30°優質茶產區。
鶴峯縣地處中國地形第二階梯雲貴高原東部的延伸部分,是武陵山脈石門支脈上的一個山區縣,屬低山丘陵向高山的過渡地帶,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徵。境內西北高,東南低,高差大,切割深,坡度陡,溝壑縱橫,峰巒起伏,平均海拔1200米,平均切割深度784米,是湖北省高山縣之一。全縣分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種地貌形態,低山海拔800米以下,土地總面積76.8萬畝,占全縣土地的17.8%;中高山海拔800—1200米,土地總面積173萬畝,占全縣40%;高山海拔1200米以上,土地總面積183.1萬畝,占全縣的42.2%。茶區海拔一般為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茶之特點。

氣候特徵

鶴峰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涼夏熱、秋爽冬寒,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海拔高差構成立體氣候明顯的格局,低山年均氣溫15.5℃,夏長冬短,氣候溫暖;中高山年平均氣溫12.2℃,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高山年平均氣溫約9.8℃,冬長夏短,風大霧漫。降水主要分布在4—9月份,年平均低山1701毫米,中高山1934毫米,高山1978毫米。境內平均植被覆蓋率82%,常年雲霧繚繞,年平均日照低山1253小時,中高山1342小時,高山1531小時。無霜期低山266天,中高山225天,高山200天左右。鶴峰茶區屬二高山,晝夜溫差式,茶樹白天營養積累多,夜晚消耗少,因而茶葉能溶於水的有機物含量高。

土壤特徵

茶區代表性土壤為青沙土和麻骨土,分別由灰綠色頁岩、冰磧礫岩母質發育而成,土質屬沙壤土、微酸性,ph值4.5—5.5,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是中國著名的富硒茶產區。
鶴峰茶園鶴峰茶園

歷史淵源

鶴峰是湖北省著名的茶葉之鄉,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從晉朝開始,鶴峰人民一直有生產、飲用茶葉的習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西晉時的《荊州土地記》中記載:"武陵七縣通產茶"。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中也說,“巴山峽川有二人合抱者”,又說,“南山以峽州上”。鶴峰位於武陵山區腹地,處於“巴山峽川”其間,由此說來,鶴峰是茶葉發源地之一,且自古以來茶葉品質上乘。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文人顧彩受戲劇家孔尚任之託和容美土司田舜年盛邀,在容美土司遊歷5個多月,結詩成集《容美紀游》載:“……諸山產茶,利最薄,統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錢一貫,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曰‘湘潭茶’,故茶客往來無虛日”。
清道光皇帝曾派使臣到鶴峰留駕查看茶葉生產,並為此地賜名“留駕司”。
鹹豐甲寅年(1854年)有高炳三、光緒丙子年(1876年)有林紫宸、盧次倫(秦和會)等知名茶商到鶴峰收購茶葉,通過漁洋關運至武漢出口英國,在英國被譽為“皇后茶”。
同治六年(1867年),鶴峰第一任知州毛峻德在第一部《縣誌》里記述:“容美貢茗,遍布生植,惟州署後數株所產最佳……味極清腴,取泉水烹服,驅火除瘴,清心散氣,去脹止煩,並解一切雜症”。據史料記載:“鶴峯縣茶葉為地方唯一外銷貨品,其產量在明末清初已達500餘噸”。
光緒二年(1876年),廣商林紫宸到鶴峰的三路口,五里坪、南村、縣城、留駕司等地開辦茶號“泰和合”、“謙慎安”,改制毛紅茶、運往武漢出口。當時,鶴峰境內主產的“宜紅茶”,立即以質量居上而享譽四方。光緒年間,美國制茶師到鶴峰考察,稱“鶴峰紅茶為上品,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浸汁程度較優”,被“洋人稱為高品”。隨著紅茶製作技術的傳入和推廣,銷售渠道的開通,境內茶農的生產積極性被激發了,“茶葉產量在清末民初已達到了500多噸”。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由於官僚資本的壓榨,茶葉價格低落,當時,老秤40斤茶葉只能換1匹布,5斤茶葉換1斤鹽。茶農經營終年所得,還抵不上茶工和肥料的開支,茶農不願意繼續經營,紛紛砍掉茶樹,改種雜糧,以致三分之一以上的茶園荒蕪,產量銳減。
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鶴峰茶葉總產量只有150噸。
1977年,鶴峯縣走馬的紅羅溝公社黨委書記羅隆興,組織民眾20多人,在汪家堡“亂草灣”選定1.06畝試種恩施州第一塊免耕密植茶。第二年,汪家堡的老百姓就收入了1000多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間,恩施地區、湖南、四川、貴州以及湖北省的許多地方,前往汪家堡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免耕密植茶園從這裡輻射開來。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鶴峰茶開始快速發展。“八五”(1991—1995年)期間,鶴峯縣農特局與縣委組織部聯合培訓制茶、種茶能手。到“八五”期末,鶴峯縣已有省廳頒證的特級制茶能手2名,制茶師16名,並以“傳、幫、帶”的形勢,擴大技術隊伍,使鶴峰茶葉生產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茶園面積也逐步擴大。
發展到1995年,鶴峰茶園總面積已達10.5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4501噸,完成利稅461萬元,創下了歷史新高。特別是在開發、研製名優茶上,-國有走馬茶場的“官鼎茶”、走馬茶葉中學的“清心翠茗”、北佳農特站的“綠林翠峰”均獲“中國陸羽杯”金獎,占當時全國金杯獎總數的13%,大大提高了鶴峰茶在全國的知名度,被被農業部、財政部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天然富硒茶的基地。
到2000年,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農業開始產業化經營。茶葉總面積增至10.9萬畝。其中培植無性系區域化茶園2000畝,茶葉總產量達5872噸,產值4087萬元,為財政提供收入702萬元。茶葉總面積、總產量、產值、提供財政收入分別比“八五”期末提高了3.8%、43%、43.3%、50.1%。同年,鶴峯縣制定了實現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六大一強”戰略。其中,“茶葉大縣”就是“六大一強”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鶴峰茶葉產業呈現產量增、產值增、茶農現金收入增的“三增”局面。
2004年,鶴峯縣推廣機剪機采、無性系良種、名優茶加工及無公害生產等新型適用技術,共創辦無公害生產示範樣板2.2萬畝,9.5萬畝茶園,而且全部通過了中國有機茶開發與發展中心的認證。當年茶葉出口創匯達到380萬美元,其中自營出口創匯達218萬美元,占全省五成強,使鶴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湖北茶葉創匯第一縣”。
2005年,湖北省農藥檢定管理所在鶴峰隨機抽取的9個茶葉加工企業10個茶葉樣品進行農殘檢測,結果顯示無一例農殘超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和歐盟標準。

生產情況

2006年,鶴峰組織有關龍頭企業增設了4條珠茶生產線、8個名優茶生產點,使全縣珠茶達到31500噸,名優茶達到1000噸。縣茶葉局統計:當年全縣茶葉總產量16740噸,茶葉總產值1.63億元,實現茶農現金收入6015萬元。
2012年,鶴峯縣向周邊及沿海省市提供優質綠茶原料達30萬擔以上。年出口創匯額達300萬美元,占湖北省茶葉出口創匯總額的40%。
2016年,鶴峯縣以建成的木耳山、中營茶園2個萬畝生態茶葉示範園為中心,打造了覆蓋2個鄉鎮14個村的萬畝有機茶葉產業園區,茶園面積達到3萬畝。全縣茶園總面積約28萬畝,產量突破50萬擔,綜合產值達22億元以上。
鶴峰茶鶴峰茶

產品榮譽

鶴峰是武陵山區最知名的產茶大縣,是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示範縣、全國無公害茶葉出口基地示範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縣、中國茶葉之鄉。
鶴峰茶多個品牌被認定為湖北省著名商標,18家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三品(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認證居全州首位。鶴峰茶作為公共地域品牌,已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鶴峰茶旗下的企業品牌達30多個,其中翠泉牌鶴峰茶連續四屆被評為湖北十大名茶,連續三屆被評為湖北名牌產品;騎龍牌鶴峰茶、官鼎牌鶴峰茶等多次被評為鄂茶杯金獎、中茶杯特等獎。
2012年07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鶴峰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鶴峰茶產地範圍為湖北省鶴峯縣鐵爐白族鄉、走馬鎮、五里鄉、燕子鄉、中營鄉、下坪鄉、鄔陽鄉、太平鄉、容美鎮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當地群體種以及適宜加工鶴峰茶的其他中小葉樹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500至1000米,pH值4.0至6.0,土壤類型為黃壤或黃棕壤土,有機質含量≥1.5%,土層厚度≥5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無性繁殖方式育苗。
2.栽植:春季栽植時間為2月下旬至3月下旬,秋季栽植時間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密度≤6萬株/公頃。
3.茶園施肥:每公頃每年施腐熟有機肥≥15噸。
4.環境要求、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鮮葉採摘
3月中旬至4月下旬按標準採摘單芽至一芽二葉鮮葉。不得採摘病蟲葉、紫葉、魚葉和紅葉,具體規格如下表:
級別
芽葉組成
具體比例
特級
單芽、一芽一葉初展為主
單芽、一芽一葉占98%
一級
一芽一葉為主
一芽一葉占90%
二級
一芽二葉為主
一芽二葉占80%
五、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
攤放→殺青→揉捻→初乾→整形提毫(烘青)→足乾→提香。
2.工藝要求:
(1)攤放:葉層厚度不超過5厘米,攤放時間為5小時至8小時,每2小時至3小時要翻葉1次。攤放至鮮葉含水量達70%至75%。
(2)殺青:殺青溫度控制在120℃至170℃,殺青葉含水量控制在58%至60%。殺青後及時攤涼。
(3)揉捻:揉捻時間為15分鐘至35分鐘,揉捻至芽葉卷緊成條,成條率在90%以上。
(4)初乾:採用烘乾或炒乾方式,溫度控制在110℃至130℃,烘至初乾葉含水量45%至55%。初乾後及時攤涼回潮。
(5)整形提毫(烘青):整形溫度80℃至90℃,採用理條、搓條、抽條方式交替進行,至茶葉含水量15%至20%。整形後及時攤涼。
(6)足乾:採用烘乾或炒乾方式,溫度60℃至80℃,時間30分鐘至45分鐘,足乾至含水量6%至7%。
(7)提香:採用烘乾或炒乾方式,溫度90℃至100℃,時間3分鐘至5分鐘,至含水量達6%以下。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耐沖泡,香氣濃,味道醇。
(1)烘青:外形緊細勻整顯毫,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勻齊。
(2)炒青:外形緊秀顯毫顯鋒苗,色澤墨綠油潤,香氣栗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勻齊。
2.理化指標:水分含量≤6.0%,水浸出物≥36%。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鶴峰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鶴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鶴峰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在漫長的茶業發展歷程中,鶴峰人的茶文化情節難以割捨,釀出了一方獨特的茶文化。土家人認為:只有茶與文化才能水乳交融,才能從口感香醇的茶中真正品出生活百味。於是,許多雅俗共賞的關於茶的歌謠、戲調、諺語、謎語、歇後語等口頭文學隨即形成並開始流傳。
生動的茶諺是土家人長期勞動總結的經典:“頭茶苦、二茶澀、三茶好喝無人摘。”就反映了茶的品質及采法;“早晨發霞,等水燒茶。”卻反映了天氣將雨的變化。多情的山歌更離不開“茶”字:“高山樑上一蔸茶,年年摘噠年年發,頭茶摘到斤四兩,二茶摘到八兩八,把給麼姑做陪嫁。”
在鶴峰,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容美(鶴峰古稱)土司時期,田土王手下有個姓向的年輕人,家住城後威風台。一天,他到白鶴井去挑水,看到一隻白鶴倒在井邊,便咬破自己的手指,將鮮血滴入白鶴嘴裡,白鶴被救活了,變成了一個漂亮姑娘。為報答年輕人的救命之恩,白鶴姑娘跟他來到威風台上的山洞裡,硬要與他成親。後來,田土王曉得了這件事,就派人要把白鶴姑娘弄到王府去。小倆口哭了一夜,也想不出辦法。白鶴姑娘心想,自己可以變成白鶴飛走,可恩人就會遭土王殺害。第二天早晨,白鶴姑娘只好跟土王的人走,臨行前,她拿出一個杯子交給年輕人說:“用這個杯子裝水,就有一對白鶴出來跳舞陪你”。白鶴姑娘進王府後,土王打聽到她給年輕人送了一個寶杯,就又派人來要,年輕人沒法,只好把杯子交給王爺,正當王府準備把寶杯獻給皇帝時,白鶴姑娘奪過寶杯飛出了王宮。王爺趕忙命手下人用箭射,杯子中箭掉下來摔碎了。土王召集最好的工匠修復,可裝水後仍不見白鶴飛出來。有人出主意:白鶴姑娘能泡一手好茶,她是白鶴井邊上的,用白鶴井的水泡茶試試看。於是,王爺就把威風台的茶葉放到杯子裡,用白鶴井的水燒開後沖泡,只見熱露露的茶氣里,果然飛出兩隻跳舞的白鶴來。後來,土王就把這個杯子連同茶葉、井水一起進貢給了皇帝,成為朝中珍寶。民間因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白鶴井的水,容美司的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