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北鎮

鶴北鎮

鶴北鎮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西北部,現鶴北鎮由原鶴北鎮和奮鬥鄉於2001年合併而成。目前有兩處辦公地點,一處在原鶴北鎮辦公,主要管理鶴北鎮轄區內的5個居民委;鎮政府辦公地在原奮鬥鄉,負責管理全鎮工作。原鶴北鎮1981年2月設立,北傍小興安嶺,西臨梧桐河,東南為大平原。該鎮在民國時名關門咀子,系採金者及商賈旅人經西線進出各金溝的必經之地。原奮鬥鄉1971年9月正式成立公社,1984年改為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鶴北鎮
  • 外文名稱:Hebe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蘿北縣
  • 政府駐地:奮鬥村
  • 電話區號:0468
  • 面積:93.67平方公里 
  • 人口:8048人(2017) 
  • 方言:東北話 國語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紅松母樹林
  • 機場:無
  • 火車站鶴北站
  • 車牌代碼:黑H
經濟,鄉土風情,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交通,

經濟

到2006年鶴北鎮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4281萬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8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58元,
2個村安裝了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達20%,生活用燃氣普及率達50%以上,住房磚瓦化率達50%以上,基本醫療保險參加人數4389人。儘管受市場大環境影響養殖業發展不十分景氣,但各項指標仍保持沒有大的滑坡,截止2006年底奶牛存欄438頭,黃牛2870頭,生豬8270頭,山綿羊4315隻。社會治安穩定,各項事業有序發展。在鎮政府的努力下,對往年易澇的河流進行了治理,重修了年久存在隱患的幾處橋函,並對各村的村路進行了修整
鶴北鎮鶴北鎮
鶴北鎮政府多方籌措,積極幫助農戶聯繫貸款。鎮農技推广部門及包村幹部深入村屯,了解農戶種地資金和物資短缺的一手信息,在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大力宣傳採用新品種、新技術,強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力爭今年完成所有耕地免費測土配方施肥。
進一步最佳化種植結構,依託蘿北酒精廠與種植戶的計畫銜接,穩步擴大適銷糧食生產,增加經濟作物面積,尤其森山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擴大白瓜子和芸豆種植面積。在此基礎上,突出抓好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做好食用菌項目,打造鶴北鎮品牌產業。鶴北鎮春耕生產有序進行,值此春耕之際,鎮領導集中召開了村幹部、包村幹部工作會議,了解村里備春耕生產種子、化肥準備及農機具檢修情況。截止目前,鶴北鎮備春耕資金大約需要850萬元,農民自籌240萬元,鎮裡同信用社協調幫助農民貸款610萬元,已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全鎮共需化肥1270噸,現已購進化肥850噸(其中二銨550噸,尿素180噸,鉀肥120噸),各類種子也陸續購進。同時,鎮裡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對全鎮大、中、小型農機具共581台套進行了檢修,確保春耕生產的有序進行。
東北大秧歌東北大秧歌
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鶴北鎮森山村“兩委”以農民增收為目的,為農民鋪就了五條致富路,引導並帶領農民發展生產,使農民實現了大幅增收。一是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植。該村根據地處山區,綜合土壤、積溫、降雨量、無霜期等各條件因素,多次到外地參觀考察,為農民尋找適合本地種植的特色經濟品種,最後確定發展了種植白瓜籽芸豆等品種,並簽訂了收購訂單,讓農民走特色種植之路。今年全村種植白瓜籽70公頃,芸豆100公頃,還種植了4.5萬株五味子。二是引導農民養殖奶牛。村“兩委”和文化教員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實行的“主輔換位”,引導農民養殖奶牛,並成立奶牛養殖協會,為養殖戶服務,使該村奶牛發展出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喜人現象。現全村已發展奶牛180頭,爭取到2010年達到500頭,使森山村成為全鎮典型的奶牛專業村。三是以發展庭院經濟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別看前屋後院的地方不大,可每家要是都利用起來,那就有賬算了。”村黨支部書記一語道出了引導農民發展庭院經濟的初衷。近年來,該村在搞好庭院美化、綠化的同時,加大對農民利用庭院發展經濟的引導。今年全村共栽培食用菌20多萬袋,按照每袋獲利1元計算,在不耽誤其他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每戶每年就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既淨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成為全鎮的又一個新亮點。四是以發展採集業深加工帶動全村經濟發展該村地處山區,山野菜資源非常豐富,該村就利用農閒季節,組織剩餘勞動力每年在山野菜採集期都能採集到各種山野菜百噸左右,創收10餘萬元。該村還利用周邊幾個村屯和林場的採集量建了一個山產品小型加工廠,對山野菜進行深加工,形成特色品牌,增加農民收入。五是以發展擴大勞務輸出帶動全村經濟發展。該村在人均耕地有限的情況下,組織部分富餘勞動力到俄羅斯山東等地輸出勞務,現全村就有100餘人在外地打工增加經濟收入。以後該村將繼續與勞動部門和職教中心聯繫,對富餘勞動力進行培訓,使勞務輸出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更能夠適應市場需求。
白瓜籽種植白瓜籽種植

鄉土風情

東北大秧歌:韻味很特別。扭的最歡實的是老人們。傍晚十分,老人們穿上不同的服飾,手裡拿著扇子,手帕。三三兩兩的結伴來到不同的秧歌團隊扭秧歌。隨著不同的樂曲的節奏,扭著不同的花樣,踏著不同的步伐,扭出來的是老人們的自信和愉悅。老人們在扭秧歌的時候,常常是一家人都來圍觀:一個人在隊伍中扭,兒孫們在隊伍兩邊觀望,婆婆媳婦、姑娘和媽,不同的人,不同的稱謂,不同修養,在一時間間都是那樣的真誠,祥和的有時真的讓人感到意外。一位年紀八十的大媽,幾乎是子女們陪著她去扭秧歌。她有幾套不同的扭秧歌的衣服,紅的,粉的,都是很新鮮的顏色,她在扭秧歌的時候是最特別的,不僅僅是衣服的顏色鮮艷,而是因為她是唯一的一個帶著花冠扭秧歌的八十多的老人。一個花冠的重量不就是東北人人格的重量嗎!嚴格的講老人們扭秧歌是自發組織。沒有誰是刻意的組織者。今天你可以來,明天我可以走,只要能踏上鼓點,扭上節奏就可以隨到隊伍中。往往是一個不同的小區的周圍,有不同的秧歌隊,想上哪裡去扭可以去哪扭,沒有嚴格的界限和規定,鼓點的節奏敲的是東北人的豁達和強悍。
鶴北鎮鶴北鎮
老人們扭秧歌也不僅僅就是為了健康,有時也真的是“夕陽無限好”,也可以豐富一個市的文化情趣和鄉土風情。有個什麼會議的召開,老人們就相約扭扭大秧歌,渲染活躍的喜慶的氛圍,從來都是義務的。常常是看秧歌的人比扭秧歌的人多很多,圍觀的人中,有八成是年輕人,看著自己的長輩們扭秧歌,那是一種用任何語言也無法表達的歡樂。因為自己的長輩們高興快樂,自己也就是最孝順的晚輩了。
老人們在扭秧歌的時候,隊形是變化多樣的,可以是站在隊伍的中間,也可以是自己在最後面,還可以是自己在在邊上,總之,只要是老人們高興,自己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好象不是在扭秧歌,而是在扭著自己的生活。
因為扭秧歌的多是上了年齡的長輩,他們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有再也不能來的扭秧歌的,就給他(她)把他們不固定的位置留上兩天。這樣也就是在慰藉自己了。

歷史沿革

一、大事記
1971年
1971年9月16日,1969年在四方山林場南面建立的蘿北縣“小三線”經過籌建,正式成立公社,命名“奮鬥”。
1975年
1975年9月16日,從奮鬥公社劃出部分生產大隊,成立尖山公社。
1981年
1981年2月,鶴北鎮在尚志村北2公里成立。
1981年春,奮鬥公社雙山大隊在全縣第一個開展包產到戶,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
1981年11月1日,鶴崗至鶴北鐵路通車。
1983年
1983年3月,奮鬥公社森山大隊社員曲雲發首創全縣第一個家庭農場,承包780畝耕地,秋後獲豐收。
1983年6月,奮鬥公社森山大隊社員馬連生自籌資金開辦家庭發電廠,向全村供電。
1984年
1984年,奮鬥鄉工程對承建蘿北縣第四國小樓。
1985年
1985年,奮鬥鄉成立本鄉第一個敬老院,奮鬥敬老院,當時入院老人7人。
二、奮鬥鄉歷史
奮鬥鄉的前身是蘿北縣小三線(小三線:三線,指國家的戰略後方,1969年在“準備要打仗”的口號下建立本縣在戰爭情況下的後撤基地,冠之以“小”乃區別於國家之“大”)。1971年9月正式成立奮鬥公社,1975年從奮鬥公社劃出一部分成立環山公社,1984年改為奮鬥鄉。在撤鄉並鎮前,奮鬥鄉下轄奮鬥村、金山村、雙河村、雙橋村、雙泉村、雙山村、振興村、常勝村、工農村、創業村、創西村、森山村、泉勝村、永勝村。除金山村、雙河村在平原地區外,其餘均在山區,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作物產量甚低,農民“花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糧食生產開始達到自給有餘。1981年,雙山大隊在全縣第一個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包產到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後在全鄉推廣,糧食產量大為提高,結束了吃返銷糧的歷史。

地理環境

鶴北鎮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13米至480米。北面是小興安嶺余脈,南面是三江平原北部邊緣。由北向南依次可分為低山,丘陵、山前漫崗、平原四種地貌類型。
鶴北鎮地處黑龍江邊陲,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熱,春季少雨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為-0.5至3.5℃,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1℃,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21℃,全年平均溫差12℃,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時間一般在4月10日前後,穩定通過10℃時間一般在5月10日前後。
初霜日一般出現在9月10日至25日。終霜日一般出現在5月1日至5日。無霜期115天左右。有效活動積溫年平均1900—2300℃。
全年日照時數為2600—2700小時,農作物生長季(5—9月)日照時數為1200小時左右。日照隨晝夜長短變化而變化,1月份日均日照為7.5小時,7月份日均日照為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2月至4月降雨不足全年降雨量的15%,夏季降雨多,5至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80%。
鶴北鎮土壤以暗棕壤為主要土壤種類,主要分布在地勢較平坦地帶,少許低洼地帶有沼澤土種類。鶴北鎮內有嘟嚕河、雲山河,水資源豐富。地下水含水層30—50米,單井出水量120噸/小時。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型碳酸鹽型水,礦化度小於0.2克/升。鎮屬水域面積為3.075萬畝,地表徑流量為2.5億立方。

交通

鶴北火車站位於鐵路里程碑43.2公里處,鶴北鎮境內,1981年5月建成,建成後即投入臨時性貨運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