鵸

鵸,古代民間傳說中異鳥名。如烏,三首、六尾。佩其毛羽可避凶魅。其說始見於先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鵸
  • 字義: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鳥
  • 讀音: qí
  • 相關文獻:翼望之山....名曰鵸鵌
基本字義,部首筆畫,古文,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鵸
1、鵸讀音: qí
1、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種怪鳥,如:“(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鵸)。

部首筆畫

部首:鳥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9
五筆86:DSKO 五筆98:DSKO 倉頡:KRHAF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D78

古文

鵸鵌【原文】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厭①,又可以御凶。
【注釋】①厭:通“魘”,夢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
【譯文】翼望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著三個腦袋、六條尾巴並且喜歡嘻笑,名稱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惡夢,還可以辟凶邪之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渠基切《集韻》渠羈切,𠀤音奇。《山海經》翼望之山有鳥,如烏,三首六尾,名鵸䳜。
《集韻》於宜切,音漪。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