鵡

鵡,拼音: wǔ,筆畫數:13,部首:鳥。《廣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武。鸚鵡,能言鳥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鵡
  • 拼音:wǔ
  • 筆畫:13
  • 五筆:GAHG
漢字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漢字信息

鵡 拼音: wǔ
筆畫數:13;
部首:鳥;
筆順編號:1121215435451
統一碼: U+9E49
五筆:GAHG
倉頡:MMPYM
鄭碼:AHIR
四角:17127
筆順:一一丨一丨一フ丶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釋

●鵡
(鵡)
wǔㄨˇ
〔鸚~〕見“”。
English
species of parrot
粵語:mou5

詳細解釋

◎鵡
(1) 鵡wǔ
(2) ——見“鸚鵡”(yīngwǔ)。鳥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鵡
《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郭璞雲》靑羽赤喙,舌似小兒,有五色者,白者,赤者。凡鳥四指,三指向前一向後。此鳥兩指向後。《禽經》鸚鵡拊其背而啞。《正字通》與䳇同。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䳇
鸚䳇也。從鳥母聲。文甫切

說文解字注

(䳇)鸚䳇也。從鳥。母聲。曲禮釋文。嬰本或作鸚。母本或作鵡。同音武。諸葛恪茂後反。按裴松之引江表傳曰。恪呼殿前鳥為白頭翁。張昭欲使恪復求白頭母。恪亦以鳥名鸚母未有鸚父相難。此陸氏所謂茂後反也。據此知彼時作母、作䳇、不作鵡。至唐武后時。狄仁傑對雲。鵡者、陛下之姓。起二子則㒳翼振矣。其字其音皆與三國時不同。此古今語言文字變移之證也。釋文當雲母本或作䳇。古茂後反。今作鵡。音武。乃合。李善注文選雲。鵡一作䳇。莫口反。較明析。大徐用唐韻文甫切。亦鵡音。非䳇音也。古音母在一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maʔ
見禮記說文從母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文甫
上聲
三等
合口
上九麌
mi̯u
mĭu
mio
mio
mɨo
mio
muə̆
wu3
myox
miuu
鸚鵡鳥名能言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ꡓꡟ
wu
ʋu
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合
魚模
上聲
合口呼
ʋ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罔古
五姥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二孤古故
陽上
鸚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