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毒

鴆毒

鴆毒:毒酒,毒害,謀害多所鴆毒。中國古代的毒藥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鴆”這種毒藥,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鴆毒
  • 釋義:毒酒,毒害
  • 拼音:zhèn du
  • 典故:飲鴆止渴
毒性特點,歷史淵源,鴆毒毒性,

毒性特點

用毒藥致死人命是謀害人或懲罰人的重要手段,而常用的毒殺手段是鴆毒。鴆毒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常用於賜死情況。這種刑法常用與達官貴人或身份尊貴之人,也是滿清十大酷刑中比較人道的一種。
鴆是一種毒鳥,相傳以鴆毛或鴆糞置酒內有劇毒。泛指飲毒酒所致中毒者。傳說鴆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比鷹大,鳴聲大而悽厲。 羽毛紫黑色,長長的脖子,赤色的喙。因食各種毒物,所以其羽毛有劇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毒性很大,幾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鴆酒就成了毒酒的統稱。雄鳥名叫運日,雌鳥名叫陰諧,江南人還把它叫做同力鳥。
鴆
中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到這種鳥有劇毒。《辨證錄·中毒門》:人有飲吞鴆酒,白眼朝天,身發寒顫,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狀,心中明白但不能語言,至眼閉即死。據傳說,鴆鳥專門吃毒蛇,毒蛇的毒性滲透到鳥體的各個器官,不僅肌肉、內臟有毒,連喙和羽毛都有毒。鴆的屎拉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腐爛如泥;鴆的巢下數十步之內寸草不生;鴆鳥飲水的小溪,各種蟲類都會被毒死。鴆鳥的毒來自毒蛇,但又可以以毒攻毒,化解毒蛇的毒性。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人如果被毒蛇咬了,就把鴆鳥的角質的喙刮下少許粉末,敷到傷口上,可以立即止毒,很快痊癒。而正常的人誤食鴆鳥的肉或內臟,就要送命。如果把鴆鳥的羽毛在酒中浸泡一下,這酒便成為毒酒,就是人們常說的鴆酒,人飲少許這樣的酒,就會很快被毒死。

歷史淵源

早在春秋時期,鴆毒就已被用作謀害人的手段。公元前656年,晉獻公的寵妃驪姬企圖謀殺太子申生,她把鴆毒下到酒里,把堇菜(一種毒草)放入肉中,讓申生食用,申生還沒有沾唇,獻公先到了,他用這酒灑在地上祭奠祖先,地面上立即鼓起一個大包。申生髮現了驪姬的陰謀,十分害怕,就離宮出走,不久自縊而死。申生雖然不是直接死於鴆毒,但從史籍的記載來看,鴆酒的毒性實在令人畏懼。
從漢代起,用鴆毒殺人的方式更為常見了。公元前195年,劉邦死,惠帝劉盈繼位,呂后擔心趙王如意成為帝位的威脅,就把他召到長安,用鴆酒毒死。之後,呂后又想害死齊王劉肥。劉肥是劉邦未發跡時討的一房側室生的兒子,呂后早把他視為眼中釘。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劉肥入京朝見,惠帝劉盈熱情設宴招待這位兄長,呂后突然來到宴會大廳,看見劉肥坐在上座,劉盈用家庭內部的禮節對待他,勃然大怒,就悄悄吩咐從人準備兩杯鴆酒,命令劉肥為自己祝壽,飲那杯酒。劉盈不知呂后的用心,也端起另一杯鴆酒為呂后祝壽。呂后急忙奪下劉盈的杯子,把酒倒掉,把酒杯反扣在桌。劉肥感到奇怪,也不敢飲自己端的這杯酒了,他假裝酒醉而離席。後來他得知呂后給他的是鴆酒,非常憂慮,擔心自己不能離開長安,早晚有一天會死於呂后之手。呂后屢次用鴆毒謀害非親生兒子,其心性狠毒可見一斑。
漢武帝死後,大將軍霍光和衛尉王莽(字稚叔,不是篡漢的王莽)同輔政,武帝有遺詔封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三人,沒有王莽,王莽的兒子王忽懷疑遺詔是偽造的,霍光非常生氣,嚴詞責備王莽,王莽害怕得罪霍光會遭大禍,就鴆殺王忽。漢朝另一位王莽(字巨君,篡漢後自為皇帝)也慣用鴆毒,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他就產生了篡位的念頭,在臘日進獻椒酒時把鴆毒下到酒里,毒死平帝,第二年立孺子嬰為帝。公孫述占據四川稱帝時,聽說李業以才德負有聲望,想聘用他為博士,李業堅決推辭,不肯從命。公孫述大怒,就派大鴻臚卿尹融帶著鴆酒和詔書再去請李業,如果李業願意奉詔,就封他公侯之位,如果仍然固辭不受,就賜他飲此毒酒。李業從容選擇了後者,飲鴆而死。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親率侍衛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部將殺死,皇太后(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下詔歷數曹髦的罪惡,說曹髦曾經賄賂她左右的人,打算趁她服藥的機會下鴆毒毒死她。這位郭太后所說的是否屬實,姑且不論,但從此事可知,鴆毒一直是宮廷中施行陰謀詭計時常用的手段。
鴆毒鴆毒

鴆毒毒性

鴆毒之所以經常為人採用,是因為鴆毒的毒性大,人服毒後到致死所需時間短,正如東漢霍諝所言“未入腸胃,已絕咽喉”,中毒致死如此迅速,即使有解藥也來不及救命。傳說服鴆毒而死,七孔流血。死狀恐怖。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對老臣周本不放心,就在一次宴會時將杯中酒下了鴆毒,賜給周本,周本非常警覺,心中懷疑,假裝醉而不飲,就另外找一隻空杯子,把那杯有毒的酒分作兩份,以其中的一杯遞給烈祖,請求同飲,並且說:“我用這杯酒祝皇上千秋萬歲。陛下若不飲,就不是君臣同心同德的意思了。”烈祖面色驟變,十分尷尬,無話可答,也不敢接酒,在座的臣僚們面面相顧,大驚失色,不知怎么辦才好。這時,著名優人申漸高看見僵局,心中明白,就假借跳舞助興的名義,進入宴會大廳,來到烈祖面前說:“這杯酒讓我先飲吧!”說著,就把兩半杯酒合在一起幹了,把杯子也揣在懷裡,匆忙離去。烈祖暗地派親信帶著最好的解毒藥去救申漸高,但未能見效,申漸高腦漿迸裂而死。2
鴆毒鴆毒
由於鴆毒害人非常殘酷,所以古代有人早就反對使用鴆毒。戰國時,楚國的使者駙馬共前往巴國,途中看見一個人挑著一擔下了鴆毒的酒,問他擔這毒酒干什麼,那人說是用來鴆殺人的。駙馬共請求買下他的毒酒,那人同意出賣,駙馬共帶的錢不夠,就把車和馬都給了他,買到這些酒之後全部倒到江里。原來駙馬共買它就是為了銷毀這些毒品。3 這個故事,被作為古代宣揚仁慈的例子廣為流傳。晉代,朝廷曾下令禁止鴆毒,並且規定鴆鳥不許過江。石崇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時,曾捕獲一隻鴆鳥雛,交給後軍將軍王愷養護,司隸校尉傅詆告發了這件事,朝廷下詔寬宥了石崇,命令把那隻鴆鳥雛在街市當眾燒死。東晉昇平二年(358年),佽飛督王饒向朝廷進獻鴆鳥,晉穆帝司馬聃大怒,下令把王饒鞭打二百,另派中御史某把那隻鴆鳥燒死在京城裡的十字路口。但是,需要說明一點,晉代禁絕用鴆毒,並不是禁絕一切毒死人的做法,那時常用的防毒人的方法是飲金屑酒。晉惠帝皇后賈南風就是被趙王司馬倫用金屑酒毒死的。
晉代以後,毒殺人的方法越來越多,更為常見的是使用信石(即砒霜)。由於鴆毒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的方法,所以即使使用其他毒品謀害人命,也習慣地稱為鴆或鴆殺。如《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說是鴆殺,其實潘金蓮使用的是西門慶生藥鋪里的砒霜。當然,鴆毒這傳統的方法也沒有丟棄,直到清代仍有人使用。如明末著名奸臣阮大鋮的女兒阮麗珍本來嫁給了楊龍友的兒子楊作霖,入清後她流落到某親王府中,這位親王的福晉(太太)非常妒忌,就用鴆酒把他毒死了。
鴆毒殺人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但讓人中毒而不讓人死,故意觀看人在中毒時痛苦的慘狀,更是喪失人性的暴虐行為。明太祖朱元璋就乾過這樣的事情。洪武年間,錦衣衛有個名叫王宗的廚師,犯了罪害怕殺頭,讓家裡人向醫生王允堅買了一包毒藥。朱元璋得知此事,下令逮捕王允堅,讓他把自己賣出的這包毒藥當場吞下。王允堅手拿毒藥,大驚失色,態度猶豫,不敢吞服,武士在旁邊催逼,王允堅不得已把毒藥吃下去,這時,朱元璋細細問他這毒藥是怎么配製的,吃下去之後多長時間會死,如果中毒而死還有什麼留戀等問題,王允堅一一作了回答。然後朱元璋又問他這毒藥有沒有辦法消解,王允堅說,用涼水、生豆汁、熟豆清摻合在一起讓服毒者飲下,可以解毒,若用“糞清插涼水”解毒更快。於是,朱元璋叫人取來涼水半碗,糞清少許,在旁邊等待。不一會,王允堅出現中毒症狀,眼神四顧,煩躁不安,兩手不住往身上搔來搔去,朱元璋又喋喋不休地問他中毒後的感覺以及多長時間內可解、過了多長時間就不可解等問題,直到看到王允堅痛苦難耐、生命垂危的時候,才叫人給他灌下解毒的糞清和涼水。王允堅受盡折磨,奄奄一息,僥倖沒有死,但是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又下令把王允堅處以斬刑,並梟首示眾。(此事疑謠傳,未經證實)朱元璋這種兇殘手段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德國法西斯用活人進行滅絕人性的毒品試驗,受到世界輿論的一致譴責,這種違背人道主義的做法,朱元璋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實踐過了。王允堅的毒藥是怎么配製的,其中有沒有鴆毒的成分,現在已難以考證清楚。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化學毒劑(如氰化物等)及其他毒品大量出現,鴆毒已成為歷史的概念,鴆鳥這種動物如今似乎也見不到了。
1.關於鴆鳥的特徵、習性的記述,見《山海經·中山經》注、《淮南子·繆稱訓》注、《廣雅·釋鳥》、《爾雅翼·鴆》等處。回文章
2.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又見陸游《南唐書·雜藝傳》。而鄭文寶《江表志》又雲烈祖以鴆酒毒其弟知詢,清吳任臣十國春秋》所記同《資治通鑑》。諸說不一,待考。回文章
3.《尸子》卷下。清汪繼培注《尸子》謂“駙馬共”疑為“巫馬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