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弦泉

鳴弦泉

鳴弦泉,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溫泉景區,泉水自石壁下瀉,衝擊此石,發出音響,宛如琴聲,故泉以“鳴弦”命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鳴弦泉
  • 創作年代:清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音可
鳴弦泉簡介,詩詞原文,注釋譯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鳴弦泉簡介

虎頭岩上行二里至鳴弦橋,可見山麓有一石橫臥,長約9米,高約1.5米,石崖中空,左端略厚,狀似古琴,泉水自石壁下瀉,衝擊此石,發出音響,宛如琴聲,故泉以“鳴弦”名之。明代汪道昆有詩讚曰:“山頭一片石,流水鳴濺濺。薰風忽相激,吹入伯牙弦。”明代許志古之詩將它描繪得更是聲形並茂:“有石橫臥如橫琴,瀑泉激石彈清音。我攜焦尾寫其調,一曲未終風滿林。”清代名僧釋音可秉燭夜遊,至此賦詩:“石崖懸琴琴最寒,五更三點是誰彈?清聲流出相思淚,月照風吹竟不乾。”詩中夜半彈琴,傷心落淚之說源於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小姐與一貧窮青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後因小姐父親做官,嫌貧愛富,將青年趕走。然而小姐卻痛恨父親的做法,對青年仍情愫篤篤,並尾
追千里來到黃山,架古琴於危崖之下,撥弦以召情郎。年復一年,人逝芳殞,但古琴猶存,並日夜彈唱著這首悲歌。泉側石壁上有“鳴弦泉”、“高山流水”等字的石刻。
鳴弦泉

詩詞原文

石上懸琴琴最寒,五更三點是誰彈①?
清音流出相思淚,月照風吹意不乾②。

注釋譯文

①石上句:謂泉水是弦,石板為琴,石質之琴自然比木質之琴顯得寒涼。五更三點:古時用銅壺滴漏計時,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每次擊點或擊鐘以報時。五更三點值黎明前。
②清音:指泉水衝擊石板之聲。相思:思念,指思念故鄉或故山、故寺。意:心意,情意。

詩詞鑑賞

鳴弦泉為安徽省黃山上著名泉流,於黃山十七泉中排名第十二,在溫泉至湯嶺關山路旁,醉石與試劍石之間的鳴弦橋附近。泉水自石壁下瀉,衝擊一塊長三丈、高五尺、中空而橫臥山腳的岩石,發出類似琴聲的樂音,故名。可公住黃山蓮花峰庵時,曾到此游賞,深有感觸,乃有此詩。這首詩借琴泉水流,寄託了可公自己孤寂的遊子之思、異鄉之情。詩寫得很憂鬱,很深情,比喻貼切,想像豐富,詩味甚濃。

作者簡介

音可,明末清初江西靖安泐潭寶峰寺僧。字元白,俗姓鄧,武岡(今屬湖南省)人。先後卓錫皖城清涼庵、黃山蓮花峰庵。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630年前後在世。明思宗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前後,居浙江寧波天童景德寺。聞知觀衡禪師住持雲居山真如寺,投入門下,彼此相契。七年後,觀衡禪師轉駐吉安、石城,可公亦離雲居山。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可公再上雲居山,時任住持方融如璽禪師往石城迎取觀衡禪師靈龕,可公代理寺主。後應聘主持馬祖道場寶峰寺,開法筵,振宗風,法席鼎盛。晚年,又開創意山寺,道望益著,僧俗共贊為“末流砥柱”。圓寂,歸葬寶峰。可公持律嚴謹,學識淵博,尤擅文辭。所作偈頌章句雅馴溫厚,清新可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