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坡

武功縣貞元鎮鳳陽坡村人口約 2400人,土地2920畝,地處渭北高原,村內沒有一條河流經過,春夏季乾旱,常年缺乏水,村內人畜飲水過去一直比較困難,農作物靠地下水和寶雞峽水庫灌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陽坡
  • 人口:約 2400人
  • 土地:2920畝
  • 地處:渭北高原
基本概況,歷史淵源,軍民團結,

基本概況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
這首流傳數百年的安徽花鼓調,誇讚的是明洪武朱元璋的家鄉。但在陝西省武功縣,卻有一個村子與這個花鼓調傳唱的鳳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這就是貞元鎮鳳陽坡村。
據史料記載:鳳陽坡的先民和安徽省鳳陽縣的耿性、杜姓同出一族。
武功縣貞元鎮鳳陽坡村人口約 2400人,土地2920畝,地處渭北高原,村內沒有一條河流經過,春夏季乾旱,常年缺乏水,村內人畜飲水過去一直比較困難,農作物靠地下水和寶雞峽水庫灌溉,村內灌溉井只有3眼,僅能滿足1/10不到土地灌溉,且成本很大,主要以種植較耐旱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收入微薄,今隨著建築業的興起,村內青壯年懷瓦工手藝創業,成立一些小型建築隊,去西安創業收入較豐厚。思想開放的年輕人也在貞元鎮經商創業,從事交通運輸業,逐漸發家致富,在貞元鎮東200米處逐漸形成了一個新鳳陽坡村
。鳳陽坡村村委會管轄耿家村、馬家村、鳳陽坡村。2012年鳳陽坡村修築村內水泥路,打成一口深水人畜飲水井,改善了村民飲水環境,保證每天8小時有水,民眾再也不用天天去外村排隊打水了。

歷史淵源

為什麼鳳陽人能落戶到武功,這裡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春,朱元璋為了加強對陝西的統治,欽封明初開國功臣—護國大將軍、長興侯耿忠任關中駐軍都督,忠勇大將軍杜俊成任參事。
耿忠、杜俊成奉旨詔統其嫡系精銳之師鳳陽軍,約10萬餘人駐紮關中十四個州縣,清剿殘餘元軍及其同黨。部隊將士齊心協力,一舉完成了東起臨潼、西至鳳翔的布軍設防任務。
武功縣的貞元鎮當時是重要的驛站,處在軍事要衝的位置。在設防的所有州縣中,有著“牽東治西、南征北戰”的重要作用。耿忠、杜俊成就將鳳陽軍總部選在了貞元街東北約1公里的地方。
這裡處在一個北高南低、東西平坦的川道上。便於行軍打仗,又便於生產生活。因駐紮鳳陽軍,北邊又是黃土高坡,遂起名:鳳陽坡

軍民團結

部隊安扎鳳陽坡後,耿忠、杜俊成按照朝庭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獎罰分明的安家落戶、增加人口、開荒種田、以備戰用等五條有利於經濟發展和駐軍屯耕的政策,極大地調動了關中軍民的積極性。僅兩年時間,關中平原人口增加,草木興旺,改變了因戰爭“千里無煙火”的衰敗景象。
耿忠、杜俊成身先士卒,和鳳陽軍將士一塊開荒地、種糧棉、植桑田、教紡織,有力地幫助了地方的生產。在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他們又未雨綢繆,發動駐軍主動投勞修繕武功城郭,以防外患。同時,多方奔走,積極籌資興修水利,賑濟災民,創辦學堂。
針對元軍殘部及其同黨的襲擾,耿忠、杜俊成運籌帷幄,從容指揮,調集鳳陽軍粉碎元軍殘餘勢力的一次次反撲,維護了社會穩定。
洪武十三年二月,忠勇大將軍、參事杜俊成率軍在禮泉追殺元將察罕鐵木兒的戰鬥中,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因戰馬前蹄羈絆而英勇獻身。
鳳陽坡村東北曾有一墓冢,傳說為其安葬之地。杜俊成靈柩在遷回鳳陽坡途中,傾盆大雨一連下了7天,沿途送行的軍民逾萬人。而護國大將軍、長興侯、都督耿忠則因在武功駐軍長達17年,和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民眾尊稱他為“三官”。
耿忠去世後,耿姓子孫和村民自發遷居至其墓地旁,為他守墓,由此形成了今天鳳陽坡“耿家台”自然村。後人還為他們修建了一座三官廟,以尊崇和銘記耿忠、杜俊成以及鳳陽軍的文治武功和德政為民之舉。
今天,鳳陽坡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物阜地美,交通便利。熱情善良、誠信好客的武功人民,正譜寫鳳陽坡輝煌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