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臨閣(大同酒樓)

鳳臨閣(大同酒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臨閣酒樓位於山西省大同城區,是古城大同的歷史餐飲名店,迄今已有近500年的發展歷史。

鳳臨閣酒樓始創於明朝正德年間,因明代1518年“游龍戲鳳”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燒麥”的佳話而聞名於世,是歷代名人雅士雲集、美食家樂聚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鳳臨閣的發展綿延不息,以其悠久歷史、深厚積澱、傳奇故事,成為擁有燦爛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臨閣
  • 外文名:Feng lin ge
  • 創始時間:明朝正德年間
  •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建築,百花燒麥,游龍戲鳳,

建築

鳳臨閣酒樓坐落於千年古剎華嚴寺東側,雄立於千年歷史文脈的鼓樓東西街文化軸西端,主樓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飛檐斗拱、雕樑畫棟,內部曲欄迴廊、移步異景,匯聚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同時精選了大同歷史名勝景點和故事傳說,精美絕倫的雕刻和雕塑展現在各個建築和環境內,將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民間民俗文化與飲食文化完美融合為一體,形成獨具風貌的“鳳臨閣文化”,與氣韻典雅的古城風貌交映生輝。
(圖冊《楓林閣酒樓》中圖片來源:

百花燒麥

燒麥起源於大同,據說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後,御膳房里就開始了製作燒麥。剛出籠的燒麥非常好看,邊口雪白,如同梨花開瓣,透過麵皮可以看到肉餡,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鮮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譽為大同一大名吃。後來各大飯店都做燒麥,品種花樣也逐漸增多,計有菜葉燒麥、水晶燒麥翡翠燒麥、金絲蝦燒麥等,而屬鳳臨閣燒麥最為上佳。
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為避八國聯軍戰亂來到大同,駐蹕四日,特命鳳臨閣製作御膳,用食盒送至總鎮署,給慈禧、光緒敬膳。鳳臨閣廚師精心製作了九籠“百花燒麥”,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著雞、鴨、魚、牛、羊、豬等9種肉餡,燒麥上端製成牡丹、芍藥、秋菊等9種花形,餡內澆以相應的花形果汁,鮮而不膩,慈禧食後頗為讚賞,並題字“鳳臨燒麥”,從此鳳臨閣燒麥有了“天下第一籠”的美譽。

游龍戲鳳

明代正德年間,大同煤龍鎮(今煤峪口)李家,父母過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龍,妹妹叫鳳姐,兄妹二人變賣家產,在城內九樓巷內開了一家酒樓,取名“久盛樓“,兄妹勤於經營,生意越做越興隆。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貪玩,曾兩次來大同微服私訪。正德十三年(1518年),當他慕名來到久盛樓吃酒,看到鳳姐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招待熱情,惹得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語相戲,鳳姐正色以拒,怒斥這位客官無禮。正德皇帝無奈,只好露出便服內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權的威力下,鳳姐便委身相許。後鳳姐隨正德起駕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勞累,身染重病,於居庸關下與世長辭,臨終還聲淚俱下地規勸正德皇帝以朝政為重,從速返京。正德厚葬鳳姐與居庸關西,墳丘上白沙白草,現居庸關下還有被稱為北京“關溝十八景”之一的“白鳳冢”遺蹟。為紀念這位美麗而深明大義的女子,久盛樓改名為“鳳臨閣”,經過修葺,煥然一新,前為普座,後為二層樓閣,均有穿廊,二樓上繪有“游龍戲鳳”的壁畫,招徠四方來客,一直成為大同頗有名望的酒樓。後代有修葺,沿襲不衰,綿延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