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崗客家山歌

鳳崗客家先人大都遷自梅州,鳳崗客家山歌與“梅州客家山歌”非常相似,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鳳崗客家山歌受到東江山歌及廣府民歌的影響,吸納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鳳崗客家山歌富有濃郁的生活內涵,語言生動、通俗易懂、音韻和諧;演唱者一般都是即興編唱,他們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出口成章,情深意切;鳳崗客家山歌的唱腔豐富多彩,其曲式特點主要以四句板為主,結構工整對稱,調式多為羽調式,一般多採用四聲羽調式,主幹音為la、do、re、mi。鳳崗客家山歌,除了有傳統的情歌、勞動歌、禮俗歌、時政歌之外,還有“過番歌”,帶有濃重的“僑文化”色彩。2012年,廣東省文化館和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鳳崗鎮“客家山歌傳習基地”和“廣東省客家山歌之鄉”牌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山歌
  • 外文名:Hakka Folk Songs
  • 興起時間:元明清時期
  • 流行地區:東莞市山區片地區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民間音樂
  • 申報地區:東莞市,鳳崗鎮
  • 代表性傳承人:杜帶娣
歷史起源,發展歷程,傳承現狀,

歷史起源

鳳崗客家山歌,歷史悠久,淵源極深,數百年來,它在本地及周邊村鎮甚至海外的影響甚廣據史料記載,約始於先秦三代(夏商周)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十五國風》,便是民歌。但當時尚無“山歌”之稱謂,至唐代始見其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中,已有“山歌猿獨叫”、“豈無山歌與村笛”及李益的“山歌聞竹枝”等句。其時山歌流行,而在廣東梅州等地,“客家山歌”也正盛行。客家山歌在廣東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影響面甚廣,並且在長期的流傳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色。

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後,鳳崗客家山歌更是盛況空前。2008年,東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鳳崗分會暨客家山歌創作活動基地正式掛牌成立,有會員300多人。2009年,鳳崗客家山歌收入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鳳崗鎮編寫出版了《鳳崗客家山歌欣賞》一書,出版了客家山歌新民謠專輯《老屋家》。近年來,鳳崗鎮成功舉辦了三屆“廣東省客家山歌擂台賽暨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 2011年,廣東省文化廳批覆:“廣東省客家山歌擂台賽暨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永久落戶鳳崗。2012年,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省文化廳聯合發文:把“廣東省客家山歌擂台賽暨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確定為全省七項重點民眾文化活動之一。2012年,廣東省文化館和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鳳崗鎮“客家山歌傳習基地”和“廣東省客家山歌之鄉”牌匾。2012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鳳崗鎮為“中國客家山歌之鄉”。

傳承現狀

目前,鳳崗客家山歌已經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家家戶戶有人傳唱,到現在只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愛聽會唱,五十多歲的山歌愛好者尚能接受客家山歌之外,能即興編唱客家山歌的年輕一輩已是寥若無幾,有著600多年的鳳崗客家山歌正處於後繼乏人,瀕臨失傳的邊緣。現在需採取有力、可行的保護措施,讓鳳崗客家山歌這一優秀民間音樂能傳承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