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旱蕨

鳳尾旱蕨

鳳尾蕨是歐洲鳳尾蕨的變種,其別名很多,主要以其葉形和生態環境來命名。全叢顏色嫩綠,葉片披拂,極有風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應選背陰濕潤處,可供成片、成行綠化。葉可配插花。盆栽可點綴書桌、茶几、窗台和陽台,也適用於客廳、書房、臥室做懸掛式或鑲掛式布置。全草都可以供藥用,它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止瀉的功效、強筋活絡等效,民間多用於治痢疾和止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鳳尾旱蕨
  • 拉丁學名:Pteris cretica L. var. nervosa (Thunb.) Ching et S. H.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中國蕨科
  • :旱蕨屬 Pellaea
  •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1)卷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3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鱗片厚而硬,亮黑色,有棕色狹邊,披針形。葉簇生,近二型;柄長5-22厘米,基部棕禾桿色,密被棕色纖維狀軟鱗片,向上為禾桿色,疏被鱗片,幼時上面有狹縱溝,溝兩旁圓形隆起,多年生的葉柄圓柱形,無溝;能育葉片長圓形、長5-15厘米,寬3-10厘米,尾頭,中部以下二回羽狀,上部一回羽狀;羽片3-7對,斜上,中部以下的長3-7厘米,寬2-4厘米,卵狀三角形,尾頭(尾長3-5厘米)有極短柄,羽狀深裂達羽軸的狹翅;裂片2-3對,羽軸下側的比上側的為長,基部一片尤長,裂片和葉片頂部的羽片均為線形,寬2-3毫米,尖頭;不育葉較能育葉為短,裂片或頂部羽片長圓形或闊線形,寬5-6毫米,邊緣有重淺圓齒。葉脈兩面不顯,側脈二至三叉,斜上,不達葉邊。葉乾後草質,灰褐綠色,兩面無毛,葉軸禾稈色,下面圓,上面有狹溝,溝兩旁有圓形隆起的邊,密被短毛及一二棕色鱗毛,羽軸下面和葉軸同色,圓形,上面灰綠色,有淺溝,孢子囊群著生於能育葉的小脈頂端;囊群蓋淡棕色,連續,由葉邊從小脈頂端以下處反折而成,反折處向下形成一條稍隆起的綠色邊沿,蓋緣齧蝕狀。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海拔1340-2860米的乾旱河谷石縫。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康定、瀘定、九龍、雅江、木里)。

本種提示

本種形體極似鳳尾蕨屬中的一些種,如劍葉鳳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中的小型植株,但後者葉明顯二型,不育葉邊緣有單的尖鋸齒,葉柄為草質,乾後收縮,不呈圓柱形,光滑無毛。

參考文獻

鳳尾旱蕨(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黃毛鳳尾蕨(中國蕨類植物圖譜)圖版36:5-8
Pellaea paupercula (Christ)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2: 203. 1931. C. Chr. Ind. Fil. Suppl. 3:135. 1934; Y. L. Chang et al., Sporae Pterid. Sin. 167. f. 53 c et t. 32, f. 1-3. 1976.——Preris paupercula Christ in Bull. Acad. Geogr. Bot. Mans 131. 1906; C. Chr. Ind. Fil. Suppl. 1:67. 1913; Ching, Ic. Fil. Sin. 1:t. 36. 1930.——Mildella paupercula Hall et Lellinger in Amer. Fern Journ. 57(3):131. 19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