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鎮(福建省安溪縣鳳城鎮)

鳳城鎮(福建省安溪縣鳳城鎮)

鳳城鎮位於安溪縣東部,西溪北岸。縣政府駐地,系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面積13.26平方千米,人口62915人(2006年)。轄16個社區、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下西街。漳泉肖鐵路,省道205線、306線、212線過境。城北鳳冠山上的東嶽寺,城南安溪文廟建於宋代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位於安溪縣東部
  • 面積:13.26平方千米
  • 方言:閩語—閩南語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氣候環境,鎮區建設,旅遊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發展戰略,獲得榮譽,

鄉鎮概況

鳳城鎮地處安溪縣東南部,晉江西溪上游,東經118°10′,北緯25°04′,距泉州58公里、廈門86公里、漳州90公里,東與參內鄉、城廂鎮相連,西南與城廂鎮接壤,北與魁斗鎮毗鄰,面積13.26平方公里。鳳城,因城北鳳冠山形似鳳凰展翼而得名,這裡“三峰玉峙,一水環回”,素有“龍鳳名區”的美譽,歷史以來是安溪縣城的所在地,著名的僑鄉和文化古鎮,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鳳城鎮鳳城鎮

歷史沿革

鳳城鎮歷史悠久。自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置縣始,一直是安溪縣治所在地。自古以來,隸屬多有變更。宋、元為歸善鄉永安里,明、清為歸善鄉在坊里。民國期間先後屬縣城區、城苑鎮。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為龍城區、第一區、城關區。1958年2月屬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屬城關區,美法、先聲、上山屬城廂人民公社,吾都屬仙苑人民公社。1965年4月成立城關鎮,1969年併入城廂人民公社,1980年8月恢復建制鎮,轄祥雲、上西、下西、小東、東北6個居委會和美法、上山、吾都、先聲4個大隊及同美農場。1981年11月改為鳳城鎮至今,1995年後,隨著城區面積不斷擴大,人口總量不斷增多,轄區面積從原來的0.8平方公里擴大到13.26平方公里,現轄上西、下西、南街、祥雲、東北、小東、鳳山、東嶽、朝陽、先聲、北石、鳳明、華新、龍湖、祥都、朝鳳16個社區居委會,吾都、上山、美法3個村委會和同美農場。至2006年底,總人口數20748戶、62915人。 魅力名鎮秀閩南
安溪文廟安溪文廟

氣候環境

鳳城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5℃—21.3℃,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夏季長而炎熱,冬季短無嚴寒。全鎮山地面積1502公頃,森林覆蓋率31.2%,耕地面積26公頃,播種面積86.7公頃。

鎮區建設

1991---1998年,鳳城鎮配合縣政府對城區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
1996--1998年,創建占地分別為30公頃、16公頃的美法工業區和吾都工業區。1999年,籌資100多萬元,建設安溪深內水果批發市場,開始集團化經營。2000年始,配合縣有關部門做好大同路、中山路、工會、城東、龍津等12箇舊城區改造工程,啟動龍湖山莊、錦繡家園等新區建設項目,建成鳳山新城、新加坡花園、富貴特區、富華林美花園、世紀廣場、億龍城市花園等現代商住小區,並實施夜景工程。2005年後,投資5000萬元在城區主、次幹道安裝路燈1.4萬盞,亮燈率達95%。2007年4月,配合新村建設,在上山上場清溪橋頭新建多功能農貿市場。2007年,新建鳳城鎮派出所辦公大樓,總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是年,全鎮人均綠地面積10平方米。

旅遊資源

鳳城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名勝古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秀甲江南”的安溪文廟,國家AAA級風景旅遊區鳳山旅遊區,唐代黃綱墓,南宋印書局舊址,中國籍阿拉伯後裔僑居遺址,明代雁塔,“八閩第一”的清溪城隍廟,先賢廖儼紀念館,開先縣令詹敦仁紀念館等。經歷代精心保護,合理開發,構成了以東嶽寺、城隍廟、茶葉大觀園為主體的鳳山森林公園和大龍湖旅遊水上休閒樂園,形成了景觀獨特、環境優美的茶鄉安溪黃金旅遊線。
城隍廟城隍廟
位於舊城區南隅(今大同路東側)的安溪文廟,始建於宋鹹平四年(1001年),紹興十二年(1142年)遷於今址。歷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閩”之譽。安溪文廟背踞鳳山,前濱龍津,筆峰拱峙。自始建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近900年間,歷經重建、重修、增建達30多次。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李光地等組織工匠到山東曲阜孔廟參觀,四年後用相當長的時間、相當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的重建和維修。
安溪文廟現存建築為清初重建之遺物。宮殿式建築,立於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呈長方形,南北長164米,東西寬36.5米,總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左右呈對稱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牆、欞星門、戟門、東西廡廊、大成殿、崇聖殿、教諭廨,東有明倫堂,周圍繞以圍牆,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其核心建築大成殿為重檐廡殿式,平面方形,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485.9平方米,四周有明廊。殿內當心間的屋頂構造,採用蓮花如意斗拱,縱橫交錯,繁複重疊,構成穹窿形藻井,俗稱“蜘蛛結網”。它懸空倒掛,不用一釘而托起,負荷萬斤梁架而不傾,構設精密,技巧絕倫,藻井當心間尤為別致瑰奇,是古代建築美學深刻而完善的體現。
安溪文廟的整座廟宇裝飾題材以龍鳳為主體,襯以人物、鳥獸、花卉,飛金走彩,薈萃木、石、磚雕刻及剪瓷、堆貼之大成,工藝極其精湛,尤以戟門內外、大成殿前的四對石龍柱及月壇正中陛石的雲龍戲珠的石雕最負盛名。戟門外和大成殿前的內對輝綠岩龍柱,外盤翔龍,龍的造型靈活生動,似騰欲飛,栩栩如生,線條古樸流暢;戟門內及大成殿前外對白色花崗岩龍柱,雕工粗獷,龍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風度,張牙舞爪,形神兼備。陛石的輝綠岩雲龍戲珠石雕,龍首在上,龍邊伴有浮雲,下有海水波濤,姿態生動,構圖得體。文廟殿堂的木雕藝術同樣令人讚不絕口,尤其是大成殿內金柱內與挑尖梁交接處的鏤空木雕,雲龍神態生動,獅子、麒麟長有薄翼,頗具神話色彩,更為國內建築中所罕見。
安溪文廟是中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文廟,為江南現存同類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築藝術群,它工程宏大,藝術精湛,雄偉壯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方性特徵,其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相當高,充分顯示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反映當時安溪物質文化的高度成就。其建築法式曾傳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證。1985年10月,安溪文廟被列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僑胞李陸大、台胞陳植佩捐資,縣政府主持重修。在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安溪文廟又榜上有名。文廟前現建有龍津公園。
位於鳳城鎮北郊的鳳山森林公園,為國家AAA級風景旅遊區,規劃區總面積179.7公頃。景區內不僅有千年古剎東嶽寺,還有城隍廟、廖長官紀念館、詹敦仁紀念館、孔子龕遺址、革命英雄紀念碑、鳳山大彌佛、茶葉大觀園等,並建有涵虛閣、三得亭、映月亭等諸多亭榭、景點,正在建設中有明德樓、觀真亭等。同時,還配套建設座椅、綠化工程(種植鳳凰木等特色的綠化苗木)以及夜景工程等。它以其山清、林茂、氣爽、剎古,盤山公路蜿蜒曲折,游步道曲徑通幽,而成為民眾登山健體、休閒避暑、遊覽觀光、品茗談心、宗教朝聖的絕佳去處。
東嶽寺,原名東嶽行宮,坐落於鳳山山麓,早在800多年前就被宋代理學名家朱熹標點為“鳳麓春陰”,名居“清溪八景”之首,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1985年10月21日被確定為安溪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寺始建無考,宋縣令李鑄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康、乾年間(1662—1795年)遺物。1988年,僑賢王瑞璧、唐裕集資倡修,並增建集賢堂、晦翁亭、荷池,重建釋子寺、池頭宮等。台胞及海外信眾先後增建山門、彌勒造像及其他園林設施,使“鳳山勝境”更具規模。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平面二進,遞高四層,正殿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構架,砌上露明階,寬深三間,東西翼為廂房。前檐加築復古船式長廊,左右廊遞落為鐘、鼓亭。前落懸山式屋頂,內有壁畫“十八地獄”、“二十四孝圖”。整座建築群錯落有致,飛金走彩。寺後又有相傳為朱熹親自栽植的古榕樹。站立寺前,城廓盡收眼底,尤以夜景蔚為壯觀。
安溪縣碉堡安溪縣碉堡
安溪城隍廟,古稱清溪城隍廟,1988年12月25日被確定為安溪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位於縣治東(今鳳城鎮大東街縣實驗國小內),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間屢有興廢,現存建築為清代遺物,南向,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檐式,抬梁架。1990年,新加坡僑親陳美英倡議並捐資擇地於東嶽寺旁重建新廟,後又有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及楊桃園城隍廟捐資續建四、五兩進殿宇,於1992年基本完工。
新廟與東嶽寺並肩聯臂,五進殿堂,順山勢遞升。主體建築為重檐歇山式,砌上露明造,穿斗式,面寬五間,進深五間,前有拜堂,所立的一對輝綠岩龍柱,出自前代名匠,原為舊廟所立。全廟紅牆碧瓦,雕龍刻鳳,巧奪天工,更勝舊觀。廟中珍藏皇帝敕封的玉印。據《中寮安溪城隍廟沿革志》載:安溪城隍廟自清初在台灣傳衍至今,其分爐已達222座,是台胞尋根謁祖和研究安(溪)台(灣)關係史的重要文物。
從東嶽寺旁邊拾階而上,可進入茶葉大觀園。茶葉大觀園包括茶樹品種園和鳳苑兩部分,1998年初興建,1999年6月竣工,總投資1000多萬元。園門茶緣坊兩側柱中鐫有“源產茗茶博覽;旅遊文化大觀”的楹聯。入得園來,可見茶聖陸羽雕像端坐在花團錦簇的台上。背後便是茶樹品種園,面積約2.7公頃,種植有鐵觀音、黃金桂、西湖龍井、武夷岩茶、鳳凰水仙、台灣凍頂烏龍等來自全國各地50多個彌足珍貴名優茶葉品種。在茶園的高處有一個造型獨特的生態大茶壺,一條巨龍盤在壺上,龍尾捲曲為壺柄,龍口高昂成壺嘴,清清泉水從龍口潺流而下,滋潤底下一片新綠。整個壺長14米、高6米,壺身直徑6米多,頗為壯觀。茶園右側的山坡下,有一壘以石為牆,結茅為蓋,古樸古韻的茶作坊,坊中依次擺放著傳統烏龍茶初制工具。在這裡,既可觀賞到烏龍茶初制傳統工藝全過程,亦可親自參與初制,品味制茶的無窮樂趣。在茶作坊的門口,大樹挺立,遮蔭著樹下錯落有致的幾塊巨石。與此相隔不遠茶園左側的山坡處,一棵榕樹紮根在岩石間,此兩處即為對歌台。制茶阿哥、採茶阿妹在石台上以聲傳情,以歌示意。充滿鄉野氣息的山歌、茶歌在山間迴蕩,吸引了八方遊客、四海賓朋。
沿園內左上方小徑漫行僅百步,可達萬綠掩映中的仿古建築群“鳳苑”,有聯為證:“鳳麓春陰曾有賢翁成雅頌;苑宮管韻豈無名士領風騷。”這裡建有鵝潭、虹橋、烏龍飛瀑、龍鳳精舍、沉香谷等十個景點,有挹翠院的碧綠、沁香閣的飄香、醉墨軒的神韻、水簾洞的奇觀、掬月台的雅趣、覺香閣的醉香,典雅秀麗,精巧別致,既有小橋流水之美,更有掬月靜思之境,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以名茶鐵觀音為素材的20集電視連續劇《婀娜公主》部分劇情在此現場拍攝。
鳳城鎮還有許多頗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古蹟。位於鳳城鎮河濱北路防洪堤外的雁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400多年來,經歷無數次洶濤駭浪的襲擊,仍屹立擎天,1985年10月21日被確定為安溪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吾都村過溪山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至今有4000多年歷史,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鳳城鎮水門(今西門至南門外沿溪古船運碼頭)、城內部分地方和對岸法石村有南宋時漢化的阿拉伯人蒲氏、金氏的僑居遺址,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迄今“頂蒲園”、“下蒲園”、“蒲園堂”等地名仍沿舊稱。在今縣城上西街解放路北段縣農機公司內,縣令陳宓於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曾創辦印書局,是當時閩南唯一官辦的印刷廠,先後印刷過陳宓刊《司馬溫公書議》、《唐人詩選》,《安溪縣誌》、《宋書》、《文房四友》、《王歐書訣》等書,其遺址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處城區的大龍湖旅遊區,以城東水閘橋和晉江西溪城區段溪面為依託,規劃為“S”形布局,分為“龍頭”、“龍身”、“龍尾”三大片區。在兩岸防洪堤的花崗岩護欄上,精心鐫刻了先秦至近代萬餘首詩詞,形成獨特的“十里詩廊”景觀,沿岸並建有金錢山公園、茶都公園、龍津公園、靜心亭等休閒場所及景觀,為城區民眾首選的休閒去處。下游湖面水流相對平緩,水面較為開闊,適宜水上垂釣、遊艇觀景、龍舟賽、水上交通等。大龍湖旅遊區總投資近3億元,建成水域長8.2公里,水域面積121.89萬平方米,儲水量達760萬立方米。湖上興建的兩個人造小島和雁塔為大龍湖旅遊區更增添了靚麗的風景。
鳳城具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在眾多的民間文藝形式中,鳳城鎮吾都村17人的“水車閣”十分引人注目,該村還有20人的舞龍隊、30人的大鼓隊和12人的南音隊,均十分活躍。此外,北街的20人西樂隊,上西、下西、南街、東北、祥雲、小東、美法、上山等的大鼓隊均各具特色。每逢重大節日和元旦、春節、元宵、城隍春巡等民俗節慶日,鳳城經常舉行大型文藝踩街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表演,活躍城區的節日氣氛,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促進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 在安溪諸多民間廟會的活動中,鳳城奉迎“城隍”的迎春巡境習俗和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生日巡境活動極具特色。它以規定嚴謹,程式嚴格,歷史悠久,儀式隆重,長盛不衰、隊伍龐大而聞名閩南各地和東南亞、港澳台等地,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僑親每年均組團返鄉隨香朝拜。整個巡境隊伍有大旗、車鼓亭、神前吹,隨香有鼓樂隊、水車閣,舞龍隊、泉州拍胸舞、馬隊、西樂隊、銅鑼隊、大鼓吹等多種多樣文藝隊伍及來自海內外的信眾,人數多時超過萬人。巡境隊伍必須按古例規定路線行走,途中庵堂在規定地點要擺列“供筵”候敬。鳳城城隍迎春巡境習俗代代相傳,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刻歷史意蘊,激勵海外僑胞愛土愛鄉的熱情。
20世紀70年代末,鳳城“橫直兩條街、一間小百貨、兩間飲食店、最高四層樓”。20世紀90年代,鳳城把新城開發、舊城改造和治理水土流失有機結合起來,先後開闢了北石、尾寮、龍湖、吾都四個開發小區,帶動城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現境內道路縱橫交錯,省道206、308線、漳泉肖鐵路穿境而過,城區9座大橋連線兩岸,行人往來十分便捷,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轄區內建成110千伏變電站,供電網路與福建省、泉州市電網聯網,擁有8.4萬門程控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城區,並實現各種電報、電信、特快專遞等郵電通信服務。1991年,23公里外的龍門天然溫泉被引入城區,使鳳城成為溫泉城。城區面積不斷擴大。規劃新建面積90多萬平方米,黨校片區、中百片區、文廟片區、東嶽片區、龍苑新村、世紀廣場、富貴特區、富華林美花園、億龍花園、安星花園等10個工程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並陸續交付使用。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全鎮共有職業中學4所,一級達標中學2所,普通中學4所,國小9所,實驗國小4所,特教學校1所,在校學生1萬多人。教育“兩基”工作通過國家級達標驗收,鳳城中心國小通過泉州市示範國小的評估;2001年,鳳城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教育‘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先進單位”和“鄉鎮國小‘十配套’達標先進單位”。2002年,上山國小被確定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鳳城中心學校獲泉州市“交通安全學校”和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稱號;鳳城中學獲得“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變實驗研究》分課題實驗學校”稱號,被泉州市教育局評為“學校美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鳳城中心學校“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驗研究活動穩步推進,數學科“貫徹《課程》精神,促進自主發展”實驗方案通過省專家組審定,被授予“發展教學實驗基地校”稱號。2005年,協調籌集資金640萬元投入縣為民辦實事項目——鳳城中學教學樓及縣重點建設項目——上山國小、美法學校建設;鳳城中學在創建省級達標國中校中教學成績顯著,中考成績四度輝煌;鳳城中心學校新一輪課改工作,順利通過縣、市驗收。全鎮教育科研工作成績喜人,各類綜合評定位居全縣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205元和6634元。居民消費結構中,教育、文化、旅遊等支出比重逐年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逐年擴大,農業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率連續兩年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千人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衛生、廣電、文體等基層各項事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
城鎮人口環境逐步最佳化。計生工作以提高村自管理水平為切入點,圍繞“三為主”方針,突出加快計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轉變,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逐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新機制。2002年來,全鎮家庭子女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2個二女戶興建了“安居工程”,計生管理更加科學規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主要指標控制在縣下達的責任目標內,逐步走入規範化、法制化管理軌道,促進計畫生育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鳳城鎮紮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95年後,鳳城鎮兩次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先進單位”。2002年以來,全鎮綜合發展水平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千強鎮”,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評為第八屆、第九屆“文明鎮”及“創安全生產合格鄉鎮活動先進單位”、“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被福建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寬裕型小康鎮建設先進單位”、“雙擁模範鎮”,被安溪縣委、縣政府授予“鄉鎮企業納稅先進鎮”和“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21世紀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大縣城發展的戰略部署,城區大同路東(西)片區、工會片區、黨校片區二期、鳳麓片區、中山路東片區、龍津公園片區、鳳冠別墅山莊、三江豪苑、龍湖山莊、許埔山商住區、上山農貿市場片區等12個工程項目先後啟動,龍苑新村被確定為全縣文明安全建設示範小區。鳳山森林公園、龍津公園、河濱北路沿溪堤岸景點、綠化建設,在城區形成一批深受民眾喜愛的新景點和休閒場所,紮實有效地推動城市建設的步伐,一個集山水特色、蘊涵商機的新興城鎮已初具規模。同時,以美法新村為示範點,積極推進吾都、上山2個村的舊村改造、新村規劃建設步伐,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工業小區與經濟園區建設的快速推進,成為鳳城新的經濟成長點。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設計,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多渠道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小區的建設步伐。現美法工業小區建成面積30公頃,有藤鐵(絲花)工藝品、紙品、彩印、雨具、服裝、針織、鞋帽等24家企業先後落戶;吾都工業區占地16公頃,有鋼結構彩板、農副產品深加工、陶瓷、藤鐵工藝、木製品、機械等17家企業先後投產。在上山村擴建的百畝工業小區,與舊工業區連成整體,成為推進鳳城二次創業的新的一極。同時,全鎮還建有2個糧食產區、2個蔬菜基地及龍眼、油柿果園基地;禽畜生產有上千頭豬場和萬隻雞鴨場各1個。
2005年3月,城區工業園吾都片區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安溪閩商投資區。為加快園區開發建設步伐,鳳城鎮確立“園區經營”理念,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積極探索,嘗試實行由民營企業投資開發建設工業園區的辦園新模式,通過民營企業投資開發建設工業發展的平台,吸引相關配套項目和企業跟進投資,逐步形成“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的連鎖反應和群體效應。2006年,實力雄厚、開發經驗豐富的民營企業惠安汾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進駐園區。項目占地面積100公頃,由汾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獨資開發,首期投入基礎設施資金1.2億元,計畫至2008年總投資將達9.6億元。投資區主要以引進外資企業為主,內資企業為輔,引進的企業項目以無污染或輕污染、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為首選,且入駐企業項目投資總額應達到5000萬元以上、每畝投資強度大於70萬元。投資區建成後,將使城區工業園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走廊,利於集約用地和產業聚集,預計年可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以上,創稅上億元。該投資區項目是安溪利用民間資金投資建設工業園區的新嘗試,它的實施,對於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加快拓展縣城新區,提高城市品位,減輕財政投資壓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鳳城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大縣城中心經濟區的優勢,搶抓機遇,全鎮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鎮企業總產值於1994年突破億元,達1.3億元;1998年突破10億元關口,達12.2億元;2000年,突破20億元大關。
新世紀來,鳳城鎮更加重視鄉鎮企業工作。2001—2002年,全鎮投入資金近50萬元,用於美法工業區、吾都工業區的道路硬化、供水、綠化、美化、照明、通信等配套工程建設;投資4678萬元,用於企業技改、增資擴營項目10個,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2002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突破30億元關口。此後,通過修訂引辦企業的獎勵辦法,健全項目跟蹤服務制度,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對“四個重點”(即對發展潛力大,貢獻大,科技含 量高和在工業小區興辦四種重點企業),採取“五條措施”(即優厚地價、稅利、返還補貼,幫助解決資金,領導掛鈎服務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進行扶持,提高招商引資的實際成果。至2003年,鎮境內有泰興特種包裝公司、馨隆茶廠等14家企業通過ISO9000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同時,對美法、吾都、上山三個工業小區進行初步整合,工業區面積達66.7公頃,促使產業逐步走向集群經營管理的軌道,有效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在2002年至2005年間的四年間,全鎮共新辦各類鄉鎮企業236家,註冊資金累計5.36億元,其中新辦外商投資企業28家,契約利用外資3560美元,52個項目完成技術改造,形成藤鐵工藝、茶葉加工、特紙包裝、服裝鞋帽四大支柱產業。
2005年,全鎮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7.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9.99億元,年產值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8家,實現工業產值15.05億元;財稅總收入2.43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82.7%和49.4% 。2006年,全鎮完成企業總產值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55%,其中工業產值31.7億元,比增5.7%;新辦註冊鄉鎮企業44家,新增註冊資金9379萬元,契約利用外資94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50萬美元;全鎮財稅總收入3.11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47億元。 社會事業同發展
以開展“塑造僑鄉新形象,爭當文明安溪人”活動為載體,以“思想道德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綠化美化建設、環境衛生建設、文化市場建設、文明安全片區建設”六大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村(居)為依託,做好“四結合”(即把創建文明安全片區活動與城區管理整治相結合,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與奔小康工程建設相結合),協調組織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村(居)民,分段安排,分類指導,抓重點、攻難點,紮實抓好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片區、文明視窗等系列活動,努力提高農(居)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1995年10月,由於城區區域的擴大,城鎮居民的增加,鎮轄區內的原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改建為15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在1997年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活動中,鳳城鎮率先建成東嶽文明安全片區試點單位,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單位”,以此推動全鎮其它居委會和行政村文明安全片區的創建工作。14個市級文明單位和68個縣級文明單位。同時,加強二、三級環衛隊伍建設,強化創衛長效管理工作機制,落實“六前五包”,推行城區全日保潔制度;在城區範圍內禁養禽畜和禁放煙花爆竹;實施殯葬改革,遏制封建迷信,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廣泛開展滅“四害”、清髒亂的綜合整治活動,完善城區垃圾轉運場、小區綠化和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促使城區工作生活環境逐步最佳化。

發展戰略

面對新形勢,鳳城鎮將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泉州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和安溪現代山水茶鄉建設大局,深化“工業立鎮、旅遊興鎮、商貿強鎮”發展戰略,弘揚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以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以新的風貌、新的形象、新的作為,力爭到2010年,把鳳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社會和諧的現代新型城鎮。

獲得榮譽

安溪縣鳳城鎮名片
全國千強鎮
福建省文明鎮
福建省創安全生產合格鄉鎮活動先進單位
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
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泉州市寬裕型小康鎮建設先進單位
泉州市雙擁模範鎮
安溪縣鄉鎮企業納稅先進鎮
安溪縣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