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虹橋

鳳凰虹橋

鳳凰虹橋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虹橋中路附近,與民族一條街豎橫交錯,互為輝映,構成了古城市井風俗畫面的,便是虹橋風雨樓。 虹橋橫臥於沱江之上,風雨樓以它的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這其實就是成了一道重疊的風景,這道風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著六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虹橋
  •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虹橋中路附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建造時期:明洪武
傳說,歷史,

傳說

這座橋始建於明洪武初年,頗信風水的鳳凰人都說,這座橋斬斷的是一條龍頸,令一條巨龍身首異處。怪只怪那位和尚出生的安徽小子朱元璋,聽信一位從崑崙山開始追索一支龍脈,經雲貴高原來到五寨司城的陰陽先生的讒言,說這兒屏立南郊氣勢非凡的南華山和與之一脈相承一頭扎入沱江的奇峰,就是他要尋找的龍頭。並由此推斷出總有一天這地方會有人出來問鼎中原,真命天子將出。那位朱皇帝豈能允許邊遠的鳳凰有他潛在的對頭於是朱筆一勾,龍頸被斬,鳳凰風水遭毀滅性破壞,鳳凰再也出不來皇帝了。 這些老一輩的老一輩留下的傳說,我們遑論真假,但橋是有了。而橋下的那條潭,自古以來就叫“回龍潭”。靠近南岸,以前依山傍水還修建有一座“回濤閣”。清代詩人王家賓還為此作詩一首:危樓俯瞰碧波寒,迴繞苔磯涌雪湍;絕似中流擎砥柱,不教江水起狂瀾。  民間還傳說,虹橋的三個橋拱各垂一把鋒利寶劍,被斬的蛟龍依然想苦心修煉,回歸大海,無奈三把利劍無情威逼著它,它一動盪,疼痛難忍,於是天潑大雨,電閃雷鳴。

歷史

——我們也是遑論真假。但民國3年(1914年),沱江的確漲了一次三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流量每秒達1200立方米,上游被洪水掠來的房屋、樹木漂過橋頂,席捲而去,南岸一號橋墩的分水尖被撞,虹橋,受到重大創傷。這時新任湘西鎮守使的鳳凰人田應詔,為了表現革命後的改革和新政,美化鳳凰古城,主持修復虹橋。修復後的虹橋,加固了橋墩,補砌了橋面,拆除了橋上木欄,改建成木結構吊腳樓木板房一棟,與橋面長度相符,兩側各建大小相等的木房12間,開設有土特、南雜、小百貨商店,中間有3.6米寬的人行長廊,上有屋頂遮蓋,可避日曬雨淋。頂部兩側各裝一排花窗,既可採光,又利空氣對流。橋面兩頭各立拱牌坊門一座,由田應詔上書“虹橋”二字。
風雨樓,也便有了它較為完美的雛形。之後,歲月流逝,近百年戰亂與歷史變遷,虹橋已是滿目滄桑,橋木構件開始霉腐,兩側的12間別致木樓也如鳳凰許多遠去的風景,蕩然無存。時間進入了兩千年,鳳凰古城以歷史文化名城的姿態跨入了新世紀。眼光獨到也頗具魄力的廣東中人企業集團公司捷足先登,再次投資承建虹橋風雨樓。
重新飾就的虹橋風雨樓在原有的建築風格上更為完善,雅宏雅致,古色古香。樓為兩層,二樓為民俗文化樓。進入樓內,不管是兩側的文化藝術長廊,中間的藝術迴廊,還是那盤根錯節的古樹蔸做桌椅的茶室,都讓你眼界大開,驚嘆不已。那裡面除了許多民間的珍稀工藝品如苗王木椅、巨型菸袋等還陳列有古代王羲之、康有為,現當代名家於佑任、虞逸夫、顏家龍、史穆、陳羲明等書畫家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內容,許多都是關於鳳凰,鳳凰的詩,鳳凰的景,鳳凰的風物……而透過那木製套方式“燈籠”式門窗,憑窗外望,小城八景之中的五景“東嶺迎暉、奇峰挺秀、梵閣回濤、龍潭漁火、南華疊翠”,沙灣景區的許多著名景點,以及從高原台地奔瀉而出,以一種舒緩明澈的智者風範和寵辱不驚的豁達態度作為鳳凰人的生命之源而流淌的沱江、兩岸鱗次櫛比的吊腳樓、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奪翠樓盡收眼底。在一樓,寬敞的紅岩板人行通道人來人往,24間木板店面經營著各種民間工藝品,雜貨土特產,鼎沸的吆喝,低語的討價還價,演繹著一幅鳳凰的“清明上河圖”。
2001年4月8日下午,國家總理朱鎔基親臨此樓,激動之情露於言表,並在此欣然揮毫,留下“朱鎔基 辛巳春 鳳凰城”珍貴墨寶。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