鱣

鱣,讀作zhān,鱘鰉魚的古稱,鱣魚,江蘇叫黃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鱣
  • 拼音:zhān
  • 筆畫數:21
  • 部首:魚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

基本釋義

(1)
zhān
(2)
鱘鰉魚的古稱 [sturgeon],鱣魚,江蘇叫黃魚
鱣1
(鱣)
zhān ㄓㄢˉ
“鱘鰉魚”的古稱。
古書上指鱘一類的魚。
鄭碼:RSKA,U:9CE3,GBK:F840
筆畫數:21,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4125251125111
鱣2
(鱣)
shàn ㄕㄢˋ
古同“鱔”。
鄭碼:RSKA,U:9CE3,GBK:F840
筆畫數:21,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4125251125111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鯉也。從魚亶聲。籒文鱣。張連切。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張連切,音邅。《說文》鯉類也。《爾雅·釋魚》鱣。《注》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陸璣·草木蟲魚疏》鱣出江海,三月中從河下頭來上,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今於盟津東石磧上鉤取之,大者千餘斤,可蒸為。
又可為鮓。魚子可為醬。《詩·衞風》鱣鮪發發。《前漢·賈誼傳》橫江湖之鱣鯨。《注》師古曰:鱣,亦作鱏。
又《史記·建元以來年表》城陽頃王子封鱣。《注》索隱曰:縣名。
又《集韻》唐乾切,音壇。義同。
又《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同鱓。《後漢·楊震傳》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虵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注》續漢書,謝承書鱣皆作鱓。然則鱣鱓古字通也。《顏氏家訓》後漢書云:鸛雀銜三鱓魚,多假借為鱣鮪之鱣。俗之學士因謂之鱣魚。按魏武四時食制,鱣魚大如五斗匳,長一丈。郭璞注爾雅,鱣長二三丈,安有鸛雀能勝一者,況三頭乎。鱣又純灰色,無文章也。鱓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黃地黑文,故都講云:虵鱣,卿大夫服之象也。續漢書及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鱓字。孫卿云:魚鱉鰌鱣,及韓非說苑,皆曰鱣似蛇,作鱣字。假鱣字為鱓字,其來久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