鱠鱸

鱠鱸

《世說新語箋疏》卷上〈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鱠鱸
  • 拼音:kuài lú
  • 注音:ㄎㄨㄞˋ ㄌㄨˊ
  • 解釋:即鱸膾。喻思鄉歸隱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運用示例,

詳細釋義

典源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吳閶門,於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冏闢為大司馬東曹掾。冏時執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典源譯文

張翰,字季鷹。他曾多年在洛陽任齊王司馬炯的屬官,官職不高,難以施展抱負。又因官府諸事繁雜,頗多不順心之處。加之他預見到司馬炯將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禍退隱。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現在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遲遲未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著,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蓴菜羹和鱸魚膾等佳肴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於是,他自然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里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就在季鷹辭官回鄉不久,齊王司馬炯謀反被殺,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有好些人還丟掉了性命。只有張季鷹倖免遇難,人們都稱讚他有先見之明。因為擅自離開,被除官名。但張翰自得其樂,並沒有想著在仕途聞達。有人對他說,您縱情一時,難道不為身後留名嗎?張翰回答,與其身後留名,不如當下飲酒盡歡。當時的人因其曠達而看重他。張翰非常孝順,其母過世,過分悲傷以至於超出常禮,五十七歲去世。有數十篇作品聞名於世。

釋義

“張季鷹 (張翰)辟齊王東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因以“膾鱸”喻思鄉歸隱。 亦作“ 思鱸”、“思蒓鱸”等。

運用示例

范仲淹 《和并州大資政鄭侍郎秋晚書事》:“ 太原 兵重壓強胡,莫對秋風憶鱠鱸。”
范成大 《崇德廟》詩:“灘平放溜日千里,已夢鱠鱸如雪堆。”
宋 陸游 《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 。”
陸游《自小雲頂上雲頂寺》詩:“故鄉歸去來,歲晚思鱸蒓。”
鄭谷《舟行》詩:“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自古難。”
李漁《比目魚·肥遁》:“昔人思蒓鱸而歸隱,鱸魚乃隱逸之兆,這等看來,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