鱝

鱝(學名:Myliobatis aquila)是鱝科、鱝屬魚類。最大盤寬為183厘米,最大重量為14.5千克。圓盤寬度比長寬得多,並且有廣角的角。頭部略短,有一個明顯的圓形鼻子。嘴位於頭部的下側。上顎的中排牙齒比其他牙齒長得多。背鰭起源於骨盆鰭尖的後面。胸鰭射線在眼睛下面繼續向前,在鼻子下面形成一個近側葉。在普通的鷹射線中,葉短而鈍。尾部與圓盤不同,比圓盤長2-2.5倍。它很細,鞭狀,尾巴頂部靠近身體的地方有一根或很少兩根刺。尾鰭不存在。背面是暗青銅色或帶橄欖色到紫色陰影的黑色,而腹表面是白色,邊緣帶褐色。尾巴是黑色的。身體的背部和腹側皮膚都很光滑,但是大的成鱝可能會在身體中部和尾部底部有些刺。雄性在每側都有一個突出的圓錐形眶上結節。

鱝是一種生活在1-300米深處的半遠洋物種,通常生活在熱帶到暖溫帶水域,沿海岸線分布在淺水瀉湖、海灣和河口。經常成群結隊地在靠近軟底棲息地的地方游泳。它也偶爾出現在近海的海洋中。要以底棲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為食,它們用胸鰭尖和近側葉將它們從沉積物中取出。分布於東大西洋,從馬德拉群島,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島向北,到愛爾蘭的西海岸和不列顛群島,包括西南的北海。在整個地中海中也有分布,但是在黑海中卻沒有分布。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鱝
  • 拉丁學名:Myliobatis aqui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燕魟目
  • 鱝科
  • 鱝屬
  • :鱝
  • 亞種:無 
  • 分布區域:熱帶和亞熱帶海洋
  • 英文名稱:eagle rays、Common Bull Ray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 讀音:fèn
  • 保護級別:(IUCN 2005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鱝的最大盤寬為183厘米,最大重量為14.5千克。圓盤寬度比長寬得多,並且有廣角的角。頭部略短,有一個明顯的圓形鼻子。嘴位於頭部的下側。口腔底部有幾個乳頭狀。大牙齒以1-7系列融合到牙板中,形成棋盤格花紋。上顎的中排牙齒比其他牙齒長得多。背鰭起源於骨盆鰭尖的後面。胸鰭射線在眼睛下面繼續向前,在鼻子下面形成一個近側葉。葉短而鈍。尾部與圓盤不同,比圓盤長2-2.5倍。它很細,鞭狀,尾巴頂部靠近身體的地方有一根或很少兩根刺。尾鰭不存在。
背面是暗青銅色或帶橄欖色到紫色陰影的黑色,而腹表面是白色,邊緣帶褐色。尾巴是黑色的。身體的背部和腹側皮膚都很光滑,但是大的成鱝可能會在身體中部和尾部底部有些刺。雄性在每側都有一個突出的圓錐形眶上結節。

棲息環境

鱝是一種生活在1-300米深處的半遠洋物種,通常生活在熱帶到暖溫帶水域,沿海岸線分布在淺水瀉湖、海灣和河口。經常成群結隊地在靠近軟底棲息地的地方游泳。它也偶爾出現在近海的海洋中。

生活習性

鱝主要以底棲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為食,它們用胸鰭尖和近側葉將它們從沉積物中取出。它們也以魚為食。它們有時被認為對商業牡蠣和蛤蜊床具有破壞性。

分布範圍

海域:分布於東大西洋,從馬德拉群島,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島向北,到愛爾蘭的西海岸和不列顛群島,包括西南的北海。在整個地中海中也有分布,但是在黑海中卻沒有分布。
國家: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維德角、喀麥隆、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象牙海岸、埃及、赤道幾內亞、法國、加彭、甘比亞、加納、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肯亞、賴比瑞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茅利塔尼亞、黑山共和國、摩洛哥、納米比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多哥、突尼西亞、土耳其、英國、西撒哈拉。
鱝分布圖鱝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雄性的性成熟度為總長40-50厘米,而雌性的成熟度為60-70厘米。繁殖方式是卵胎生的,胚胎最初以卵黃為食,然後通過特殊結構間接吸收富含粘液、脂肪或蛋白質的子宮液,從而從母親那裡獲得額外的營養妊娠期大約6-8個月,育出3-7個幼仔。新出生的鱝在形態上與成鱝非常相似。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5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主要價值

鱝被認為在商業上沒有什麼重要意義,它被底拖網、纜索網、圍網、長線和鉤線捕撈。然而,休閒釣魚者通常將其作為野味魚,在捕獲後將其釋放。肉是備受推崇的,在有該物種的熱帶地區以熏制和乾鹽醃製的形式出售。它也用於製作魚粉和拖車上的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