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白魚

鱇白魚

鱇白魚,Anabarilius grahami (Regan, 1908),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鱇白魚屬的一種魚類。俗稱:鱇魚、鱇白魚、抗浪魚、小花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鱇白魚
  • 拉丁學名:Anabarilius grahami (Regan, 1908)
  • 別稱:鱇魚、白魚、抗浪魚、小花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鮊亞科
  • :鱇白魚屬
  • :鱇白魚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經濟價值,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細圓而不顯著側扁,整個身體輪廓成一狹長的紡錘形,背部平直,腹圓呈淺弧形。吻尖,口亞上位,下頜前端的突起與上頜的凹陷不甚顯著,無須。腹棱自腹鰭基部逐漸隆起向後延伸至肛門。鱗小,在腹鰭基具兩枚相互重疊的細長腋鱗,側線在胸鰭上方徐徐向下彎折。體呈銀白色,背部較暗;鰭為灰白色,眼上下緣紅色。
鱇白魚

生活習性

鱇白魚喜水質新鮮、含氧量較高的水域環境,為中上層魚類。平時棲居開闊的敞水面,以浮遊動物為主食,偶爾食少量絲狀藻和水生昆蟲等。1冬齡可達性成熟,產卵期長,主要集中在6-8月。繁殖時,親魚群集游向近岸的溪流處產卵,卵粘附著在礫石或石塊上,每一批親魚產卵的活動通常持續3天,約停7天以後又來第二批。這就是漁民所說的“來三去七”的規律。

經濟價值

鱇白魚個體小,長3-4寸,一般1公斤約為140尾,但繁殖快,數量多,是撫仙湖的特產魚類,又是該漁業的主要對象。白魚肉細味鮮美,刺軟,鱗小,香味可口,醃製成乾品,放置一年不變味。可供燒、烤、煎、炸食用,別具風味。系雲南澂江縣撫仙湖的特產魚類,又是該湖漁業的主要對象。多年來,其產量始終保持在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最高年份可達80%,足見它在漁業中的重要地位,是產區重點保護和發展的主要對象。

地理分布

白魚共有16種,為我國特有。主要分布於雲南的西北部和四川邛海。這些魚類各自分布的地區範圍往往比較狹小,常常1個種僅見於1個湖泊或1個水庫之中。大多數種類為產區的土著經濟魚類,但產量均不及撫仙湖。
鱇白魚鱇白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