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細菌性敗血症

鰱魚細菌性敗血症是主要由魯克氏耶爾森氏菌、氣單胞菌及河弧菌等三類細菌引起的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鰱魚細菌性敗血症
  • 病原體:魯克氏耶爾森氏菌  氣單胞菌等
  • 症狀:魚體兩側充血
  • 防治方法:嚴禁近親繁殖
症狀,流行情,防治方法,

症狀

病魚的口腔、頜部、鰓蓋、眼眶、鰭條及魚體兩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剝去魚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紅色;鰓灰白色,鰓絲腫脹、末端腐爛;剖開腹腔,有淡黃色、紅色腹水;腸壁充血,腸道充氣、無食;肝、脾、腎腫大。

流行情

細菌性敗血症是近年來流行地區最廣、流行季節最長,危害魚類最多的一種新出現的流行病。從1988年開始,此病從南到北,先後在全國10餘個省市,各淡水魚養殖地區的不同養殖水域中廣泛流行,是養魚歷史上罕見的疾病之一。此病流行季節,從每年的2月底至11月,水溫在9~36℃,其中尤以水溫為28~32℃發病最為嚴重。主要為害鰱、鱅、鯉、鯽、鯿、草魚等,發病率高,死亡率為30~50%。

防治方法

①嚴禁近親繁殖,提倡就地培育健壯魚種。
②徹底清塘。用生石灰乾法徹底清塘,水深約10厘米,每公頃用0.75~1.125噸,8天后放魚入池,每公頃水深1米的水體用1.875~2.25噸帶水清塘,15天后放魚入池。
③綜合治療。第1天殺滅魚體表寄生蟲(用藥應有針對性,可採用敵百蟲或硫酸銅等),第2~6天連續投餵殺菌藥餌(100千克魚體重用氧氟沙星或氟本尼考2~4克),第3~5天,每立方水體用含氯製劑(三氯異氫尿酸或二溴海因等)0.3~0.5克全池遍灑,第10天左右每立方水體用生石灰30~40克全池遍灑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