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寨

鯉魚寨

鯉魚寨,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在黃隆鄉的東南端鯉魚山。西南山麓有一泓半月形湖泊,白天粼波躍金,夜晚狂濤似脫韁野馬,湖外設欄柵,湖內養更鵝,形成洪浪滾滾得天獨厚的天然濠塹。

鯉魚寨,為朱阿堯抗清遺址。原有營寨方圓六十多畝,駐軍七百多人。山坡上仍可見到殘牆、柱石、門石、石墩、石板。此寨原有四門,現存 “小東門”石匾,長1米,寬0.5米,字跡秀麗。

《潮州文物志》載:“鯉魚寨位於海山島黃隆村的鯉魚山,朱阿堯在此設寨抗清,面積60畝,義軍達700餘人,臨海平曠之處設柵築營,廣積糧草、內設忠義廳、營署、馬廄、糧倉、練兵場……雄踞南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鯉魚寨
  • 地點:潮州市饒平縣
  • 事跡:朱阿堯抗清遺址
  • 其他:旅遊
簡介,概貌,歷史與傳說,

簡介

鯉魚寨,為朱阿堯抗清遺址,位於海山黃隆的東南端鯉魚山。營寨方圓六十多畝,駐軍七百多人。山坡上仍可見到殘牆、柱石、門石、石墩、石板。此寨原有四門,現存 “小東門”石匾,長1米,寬0.5米,字跡秀麗。

概貌

鯉魚寨西南山麓有一泓半月形湖泊,白天粼波躍金,夜晚狂濤似脫韁野馬,湖外設欄柵,湖內養更鵝,形成洪浪滾滾得天獨厚的天然濠塹,易守難攻。
距鯉魚寨二公里的象鼻山下臨海處有一巨石,高6米,巍然聳天,中有崆峒,側身而入,頂寬下窄恰似洪鐘倒掛,內有腳踏孔,抓手穴,是個遇險藏身的地方,名曰“虎踢石”,故民諺有“未生朱阿堯,先有虎踢石”之說。朱阿堯青年時常在洞外練劍。這驚濤拍打的巨礁——虎踢石,朱阿堯就曾經在這裡磨劍。

歷史與傳說

朱阿堯是饒平信寧都海山島(今海山鎮)人,青年時以販鹽捕魚為生,母子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生活。但他很孝敬慈母,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朱阿堯生於明末戰亂年代,胸懷大志,召集苦難兄弟結義海山島,在鯉魚山建立營寨,劫富濟貧,稱雄海隅,聚眾抗拒清朝。據《潮州文物志》載:“鯉魚寨位於海山島黃隆村的鯉魚山,朱阿堯在此設寨抗清,面積60畝,義軍達700餘人,臨海平曠之處設柵築營,廣積糧草、內設忠義廳、營署、馬廄、糧倉、練兵場……雄踞南疆。”
清順治四年(1648)清兵入潮,對朱阿堯招降,他對來使叱曰:“寧作大明鬼,不為滿清官”。翌年,清延無奈只得派奮威將軍鄧友倫督師,前來圍剿,妄圖乘月夜偷襲鯉魚寨。半月湖欄柵里的更鵝聽到軍旅雜沓之聲,頭鵝報訊,群鵝高鳴,其聲震耳,朱阿堯立即召集眾豪傑,機智伏擊,清兵被朱阿堯打得亂成一團,叫苦連天,損兵折將,倉皇逃命。當鄧友倫無計可施時,忽傳探子抓住朱阿堯一名兵卒,經拷打盤問得知阿堯有表弟許明貪生怕死,軟弱無能,協助守御鯉寨,遂設計擒拿許明,經威脅利誘,許以官爵,約定九月初三夜三更時為內應,開寨門讓清軍入寨。許明怕泄露風聲,先毒死更鵝,按計而行。是夜,黑雲漫天,大地昏暗,清兵400餘人,乘朱阿堯不及防備,直撲鯉魚寨,縱火焚燒營地,烈焰沖天,朱阿堯忙率眾抗禦,傷亡慘重,被逼帶領殘兵衝出重圍,分散藏匿,自己潛入虎踢石避過搜捕,脫險後收集舊部,投奔鄭成功,被封為右協水師都督。朱阿堯成為鄭成功麾下的一名虎將,是收復台灣的先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