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魚(動物)

鮐魚(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鮐魚,鱸形目鯖科,鮐屬。又名:青花魚、油胴魚、鯖魚、花池魚、花巴、花鯷、青占、花鯡、巴浪、鮐鮁魚。體粗壯,呈紡錘形,尾柄結實;尾鰭基部每側有縱隆起嵴兩個。頭大,前端尖細,呈圓錐形。眼大,位高,有發達的脂眼瞼。上下頜等長;牙細小,上下頜齒各一行。側線明顯。背鰭兩個。體背呈青藍色。有不規則深藍色橫紋或斑紋。斑紋延伸到側線下方。為海洋洄游性上層魚類,游泳力強,速度大。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北可達鄂霍次克海。

可分為兩個地方種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黃海和東海。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經濟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經濟價值,藥用價值,營養價值,營養成分,區別,適宜人群,釣法簡介,加工技術,鮐魚,熏魚,食譜營養,注意事項,

簡介

脊椎動物,魚綱,鯖科。體呈紡錘形,長達20~60厘米,頭大,前端尖細,呈圓錐形。眼大,具有發達的脂膾。上下頜都有1列細齒。側線明顯。尾柄細。背部青色,腹部白色,體側上部具深藍色波狀條紋。背鰭2個,第1背鰭有棘9~10條;第2背鰭和臀鰭後方各具有5個小鰭;尾鰭叉形。為暖水性遠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以浮游甲殼類中的端足類、磷蝦類和橈足類,以及其它魚類等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魚肉結實,含脂肪較多,可供鮮食、醃製、熏制或制罐頭食品;肝油內含較高的維生素,可制魚肝油。
鮐魚鮐魚

形態特徵

鮐魚體粗壯微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20~40厘米,體重150~400克。頭大、前端細尖似圓錐形,眼大位高,
口大,上下頜等長,各具一行細牙,犁骨和胯骨有牙。體被細小圓鱗,體背呈青黑色或深藍色,體兩側胸鰭水平線以上有不規則的深藍色蟲蝕紋。腹部白而略帶黃色。2個,相距較遠,第一背鰭鰭棘9~10根,第二背鰭和臀鰭相對,其後方上下各有5個小鰭;尾鰭深叉形、基部兩側有兩個隆起脊;胸鰭淺黑色,臀鰭淺粉紅色,其他各鰭為淡黃色。
鮐魚

分布範圍

鮐魚分布於太平洋西部。近海均產之。主要有海洋島、連青石、釣魚島、大沙及沙外,等漁場,漁期一般春汛為4~7月份;秋汛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撈。

生活習性

鮐魚為遠洋,暖水性魚類,不進入淡水,每年進行遠距離回遊,游泳能力強,速度大。春夏時多棲息於中上層,活動在溫躍層以上,在生殖季節中常結成大群到水面活動。捕撈適宜水溫在8-24攝氏度之間,以14-16攝氏度時漁獲量最高。有趨光性繁殖習性
鮐魚是分批產卵的,生殖季節中至少排卵三次。放卵時間主要在半夜到黎明前後。或從傍晚到半夜。懷卵量大約在25~263萬粒之間。卵浮性,球形,透明無色,主要分布於10~0米水層中,卵徑為0.95~1.25毫米之間,生殖季節初期較大,以後逐漸變小。油球一個,球徑為0.25~0.30毫米之間。呈極淡的米黃色。卵黃間隙很小。卵子發育迅速,水溫12℃時越需要1.6小時孵化,15℃時約需80小時,20℃時約需50小時。但在10℃時發育不正常。出孵子魚全長為3.25~3.36毫米之間;油球的位置在卵黃囊後端。卵黃囊在第三天就接近於吸收完畢。當年生幼魚生長很快,7月初在青島出現的30~40毫米叉長的幼魚,10月間能長到200毫米左右。

經濟價值

鮐魚為我國重要的中上層經濟魚類之一。此種魚類分布廣、生長快、產量高、魚肉每百克含蛋白質21.4克、脂肪7.4克,肉質堅實,除鮮食外還可曬制和做罐頭,其肝可提煉魚肝油。

藥用價值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癆虛損;神經衰弱
功效:滋補強壯。

營養價值

鮐魚的營養價值很高,鮐魚經濟價值頗高,是一種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食用魚。據測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1.4克,脂肪7.4克,鈣20毫克,磷226毫克,鐵2.0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29毫克,尼克酸9.7毫克。鮐魚除供鮮食外,還可加工茄汁魚罐頭和五香魚罐頭等,還可分別煉製人造白脫和魚肝油。 據有關資料介紹,鮐魚體內還含有兩種營養價值較高的物質:一種叫二十碳五烯酸(EPA),另一種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兩種物質在鮐魚脂質中含量較高。據日本有關部門測試,EPA含量達到8%~10%,而DHA的含量較EPA為高。
EPA和DHA對人體有以下保健作用:(1)防止血管擴張;(2)抑制血小板凝聚;(3)降低血壓;(4)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5)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6)降低血液粘稠度;(7)防止心肌梗塞;(8)防止腦梗塞,最終防止成人病。
孕婦及青少年和兒童多食鮐魚,有助於生長發育、提高智力。
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富含磷,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供給能量與活力,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富含蛋白質,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

營養成分

鮐魚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熱量(千卡) 155
鮐魚鮐魚
硫胺素(毫克) 08
鈣(毫克) 50
蛋白質(克) 19.9
核黃素(毫克) 12
鎂(毫克) 47
脂肪(克) 7.4
煙酸(毫克) 8.8
鐵(毫克)1.5
碳水化合物(克) 2.2
維生素C(毫克) 0
錳(毫克)04
膳食纖維(克) 0
維生素E(毫克) 55
鋅(毫克)1.02
維生素A(微克) 38
膽固醇(毫克) 77
銅(毫克) .09
胡蘿蔔素(微克) 1.4
鉀(毫克) 263
磷(毫克) 247
視黃醇當量(微克) 69.1
鈉(毫克) 87.7
硒(微克) 57.98
說明:
可食部為每100克食品的可食用部分(不可食用部分包括皮、籽等等);
含量為100克食部(即可食用部分)的營養素含量。

區別

鮐魚和鮁魚都屬於海水魚類。體型基本相似,所以經常被誤認為是同一種魚,通稱為鮐鮁魚。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從體高辨別:鮐魚魚體較高,呈橢圓狀;鮁魚魚體較長,呈圓狀。從背鰭辨別:鮐魚兩個背鰭間距較遠;鮁魚兩個背鰭緊靠。
鮐魚鮐魚
從尾鰭辨別:鮐魚尾鰭上下各有5個小脂鰭;鮁魚尾部上下各有8-9個小脂鰭。
從顏色辨別:鮐魚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規則的深藍色斑紋,腹部淡黃色;鮁魚背側為黑藍色,並有許多黑色圓形斑點,腹側銀灰色,腹部為灰白色。

適宜人群

適宜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後感覺氣促、骨質疏鬆、心悸症狀的人群。
適宜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
適宜消瘦,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水腫等症狀的人群。
適宜生長發育停滯的兒童。
食療保健
鮐魚魚肉入藥,性味甘平,有滋補強壯之功,用於治療慢性胃腸道疾病、肺癆損傷、神經衰弱等。
鮐魚的心含細胞色素C、維生素C等,胃黏膜含透明質酸酶、維生素B12等,胰腺含胰島素,精巢含魚精蛋白,卵含磷脂、固醇、神經磷脂等,肝含維生素A、D等。魚油中富含EPA、AA、是防止動脈硬化,防止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成分。
注意:鮐魚一定要吃新鮮的,一經隔潮(死亡時間超過2天),魚體內會產生過量組織胺,能引起食物中毒,中毒症狀:食後30min到3h內,顏面及上半身潮紅,出現酒醉反應,心悸、頭痛或出現蕁麻疹,但體溫正常,無瀉下、腹痛表現。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過敏性食物中毒反應,食後30分鐘-3小時內,顏面及上半身潮紅,酒醉祥,心悸、頭痛或出現蕁麻疹,但體溫正常,無瀉下、腹痛反應。而非待異質所致。對中毒原因物質多數認為紅肉內含組織胺所致。當魚體變質或不新鮮時,大量細菌增長繁殖,尤以莫爾根變型桿菌,可使魚體內組氨酸脫羧基而形成組胺。也有人認為是由於魚體內含有Sdurine與組胺起協同作用所致。還有人認為是由於魚體本身自溶作用,因變質而產生大量腐敗胺分解後而形成組胺。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1.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銅等礦物質形式與免疫機能有關的酵素。
2.護髮:含蛋白質的食物,經胃腸的消化吸收形成各種胺基酸,是合成頭髮角蛋白的必需成分。
3.健腦:含磷,是合成卵磷脂和腦磷脂的重要成分,可增強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
4.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胃腸道疾病,肺勞虛損,神經衰弱症等。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釣法簡介

鮐魚屬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游泳力強,能作遠距離回遊,有趨光性。
體重體長:一般為30-50CM,體重為0.5-1.5KG
釣場:深水海域、島嶼附近。
釣法:船釣拖釣法、遠投竿遠拋拖釣法、嘰浮釣法。
餌料:小魚、魚肉片、小魷魚片、小活蝦。
釣期:1-12月。

加工技術

鮐魚

鮐魚除供鮮食外,還可加工茄汗魚罐頭和五香魚罐頭等。由於體內脂肪多,肝臟維生素含量高,還可分別煉製人造白脫和魚肝油。

熏魚

熏魚,是將生魚或熟魚用熏材燃燒的煙加以熏制而成的。鮐魚、鰺(山鮐魚)、鮁魚、鮸魚鰻魚以及淡水魚中的魯魚草魚鯿魚等都可做熏魚的原料。
熏制食品大概起源於人類穴居時代,但較為廣泛地發展為商品還是在近代。因熏製品具有獨特風味,為人們所喜愛。魚類經煙燻後,煙中的芳香物質透入魚肉間而具有特殊的臘香味,煙中所含的酚粘附於魚體表面而呈鮮艷的金黃色,外觀頗美。另外,製品所含脂肪較不易氧化,可以提高製品質量。
魚類熏制方法有冷熏、熱熏、液熏、電熏等。比較普遍採用的是熱熏法。熱熏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20-140℃之間,時間一般2小時左右。
熏制用的熏材,一般常用的有刨花、鋸屑、谷糠、稻糠、玉米芯、花生皮、茶葉(喝過的乏茶葉可曬乾後使用)等,但不得使用多脂木材的刨花和鋸屑,因樹脂多的熏材能使製品發黑而有苦味,所以針葉樹類的木材不能使用。
大規模的生產熏魚,需建造專用的熏室,以形成批量生產。小量生產或家庭加工自食則可利用現成的炊食鍋灶進行熏制。這裡只介紹小規模的熏制方法。
1.原料:以新鮮度良好的魚類為原料,最理想的原料魚是鮐魚、山鮐魚、鮁魚等。
2.剖割:先用清水洗去鮮魚體上的粘液和污物,用背開法將魚剖開,摘除內臟,並切去頭、尾,個頭大的魚要適當截成塊,用清水洗淨腹腔內的血污。
3.醃漬:經過剖割洗淨的魚,用8%左右的鹽進行醃漬,經過10小時左右,取出洗滌,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脫去部分鹽,使含鹽量保持在4%左右即可。
4.風乾:醃漬洗滌後的魚瀝水後,攤放在竹簾上或穿掛起來進行風乾,乾燥時間為1天左右,乾燥程度以魚體表面沒有水分,用手指壓魚時,能很快恢復原形為適當,含水量在65%左右。
5.煙燻:把適量的熏材(最好是谷糠、稻糠、或茶葉)放在鍋中,鍋下加火,使其鍋中的熏材燃燒冒煙,鍋中放一鐵箅子,把風乾好的魚擺放在箅子上,蓋嚴鍋蓋,鍋下加文火,使熏材慢慢燃燒,約2小時左右,當魚體表面色澤金黃,肉麵紅黃時即可出鍋,熏時煙不可過火,否則原料熏後會有糊味,熏料可單用一種,也可幾種同時使用。
6.熏魚的貯藏:魚經熏制後,脂肪的氧化比鹽乾魚慢得多,但由於熏魚的含水量較多,鹽分較少,故易腐敗變質。用熱熏法加工的熏魚,在常溫下只能保存三、五天的時間,為了延長貯藏期,可將熏魚裝入壇內,噴灑上少量的白酒,然後密封,則可存放半月以上。
7.熏魚的食用:把熏魚放在容器內,加入蔥、姜、花椒等調料,在鍋中蒸1小時左右,將魚取出 放在熱花生油中炸成棕紅色即可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把鮮魚先行燒、炸等烹調,然後再熏制,用這種工藝熏制的魚,風味一般比較濃厚。

食譜營養

鮐魚:鮐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易被人體吸收的食物;鮐魚體內還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擴張血管、防止血液凝結等作用;DHA對大腦細胞、特別對腦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注意事項

鮐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多種營養,鮮食時味美,加工出來的鹹品和乾品也相當可口。但是食後發生過敏性食物中毒者卻屢見不鮮,尤其是食用鮮度較差的鮮魚,則更易發生中毒。
食用鮐魚中毒的患者,多見於食後30分鐘至3小時內,出現顏面及上半身潮紅,酷酊似酒醉樣心悸、頭痛或出現蕁麻疹,但體溫正常,無下瀉腹痛。
食用鮐魚為什麼會引起中毒呢?國內外的學者曾進行過較長時間的研討,大多數認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青皮紅肉魚含有的組胺所致。當魚體變質或鮮度較差時,細菌大量繁殖,尤其是摩爾根變型桿菌,可使魚體內組胺酸脫羧基而形成組胺。也有人認為:由於魚體本身的自溶作用不斷加深使其變質,產生大量的腐敗胺,分解後形成組胺,特別是鮐魚屬大洋洄游性魚類,體內酶的活性強,為適應旺盛的新陳代謝需要,故組胺含量也就較白肉魚類為多。另外,還有人認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其他有毒物質與組胺的共同作用所致。
為了防止食用鮐魚中毒,一方面要加強魚的保鮮,儘量食用鮮度較好的魚。不食用腐敗變質的魚;另一方面要在烹製時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減少或避免中毒現象發生。在烹製鮐魚時,可分別加入適量的雪裡蕻、山楂、綠豆、小白菜等一起燉煮30分鐘以上,即可將大部分組胺解除。如果在烹製前做一番簡單的預熱處理,即用10%的鹽和5%的醋混合水溶液把魚在鍋中氽15分鐘左右,將大部分組胺破壞,然後再進行烹調就更保險了。
編號:
8199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鯖科
拉丁科名:
Scombridae
中文屬名:
鯖屬
拉丁屬名:
Scomber
拉丁種名:
japonicus
定名人:
(Houttuyn)
年代:
1782
中文名:
日本鯖
模式產地:
長崎
俗名:
鮐魚, 花鯷, 花鯡
生境:
大洋性暖水性中上層魚類
國內分布:
中國沿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