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島

鮀島是汕頭市的別稱,由來已久。地處韓江、榕江、練江的出海口,桑浦山與礐石山遙相呼應。在三江的匯集的地方形成了天然的海灣,聳立在海灣南端的礐石山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擋住南太平洋的狂風巨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鮀島
  • 別名汕頭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地理位置:韓江、榕江、練江的出海口
“鮀”字的字義,鮀島的來由,

“鮀”字的字義

簡體字:(魚它)(共13劃)
繁體字:鮀(共16劃)
漢語拼音:tuó
注音字母:ㄊㄨㄛ(陽平聲調)
釋義: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魚類,也用於地名。
如:鮀島(汕頭市別稱)、鮀城、鮀浦(地名,今屬廣東省汕頭市)
參見:“汕頭市”“鮀城”詞條

鮀島的來由

鮀島是汕頭市的別稱,由來已久。早在唐宋年代,汕頭的地域屬潮州府管轄下的澄海縣鮀浦巡檢司,汕頭還是一片海灘。地處韓江、榕江、練江的出海口,桑浦山與礐石山遙相呼應。在三江的匯集的地方形成了天然的海灣,聳立在海灣南端的礐石山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擋住南太平洋的狂風巨浪。汕頭並不是海島城市,而是在海灘上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逐漸形成起來的商埠。之所以稱汕頭為鮀島至今在汕頭的本地人也很難說得清楚。在原有的漢語文字型檔里找不到‘鮀’字,在全國的其它地方和文字記載也很難找到這個文字的出處。按《潮汕字典》的注釋,‘鮀’為尾鰭可以製作魚翅的小鯊魚,這也是“鮀”字最早出現在潮汕字典,可見與汕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早在以前的鮀浦港灣里,人們經常可看見一種潮汕人稱之為‘白吳’的海洋動物成群的在礐石山下的港灣及牛田洋里遊蕩穿梭,時隱時現,這種‘白吳’就是現在已經非常稀有的中華白海豚。當白海豚在海面上浮現的時候,遠遠望去就像在海面上出現駱駝的駝峰一樣。也許,那時的人還不知道白海豚稱之為什麼魚,也就形象的稱為‘鮀’。於礐石遙望桑浦山,就像成群的‘鮀’在島邊遊蕩,而“浦”字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加之鮀浦那時正處於三江出海口的商埠頭,就有了“鮀浦”一說。由此推想,當初沙汕頭剛開始形成之時的沙汕坪在海水漲潮退潮的時候給人錯覺猶如一座小島,就有點類似現在的烏橋一帶,人們總是習慣性的稱為烏橋島一樣。如此來說,鮀浦巡檢司一帶曾經是這種鯊魚出沒的地方,地處桑浦山下的鮀浦片區是汕頭市唯一以“鮀”字命名的地方,加之當年沙汕頭就是隸屬鮀浦巡檢司管轄的, 估計“鮀島”由此而得名。
汕頭全景汕頭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