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哈克

魯道夫·哈克

魯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早年在當地一家船廠當學徒,後進入當時設在什切青的德國唯一一所船舶工程學校格拉鮑(Grabow)船舶工程學院學習 專業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道夫·哈克
  • 外文名:Rudolph Haack
  • 國籍:德國
  • 民族:日耳曼
  • 出生地:沃爾加斯特
  • 出生日期:1833年10月17日
  • 逝世日期:1909年12月12日
  • 職業:艦船設計師
  • 主要成就:為清國主持設計定遠、鎮遠兩艘亞洲第一鐵甲艦
  • 代表作品:定遠、鎮遠號鐵甲艦;濟遠號穹甲巡洋艦;經遠、來遠號被甲巡洋艦
  • 性別:男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1833年10月17日出生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小港口城市沃爾加斯特(Wolgast)

人物生平

1856年,魯道夫·哈克受聘擔任位於布雷多(Bredow)的福切尼和布魯克公司(Messrs. Fürchtenicht and Brook)的總工程師。第二年這家公司擴建為後來大名鼎鼎的伏爾鏗什切青機械製造股份公司(Stettiner Maschinenbau A.G. Vulcan),因此哈克也成為伏爾鏗公司發展史上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普法戰爭期間,魯道夫·哈克曾在普魯士軍中服役,因功獲得一枚鐵十字勳章。
普法戰爭前夕,針對自身海軍力量薄弱的缺陷,普魯士政府熱心於擴充海軍。然而當時,普魯士的造艦工業發展落後,海軍裝備的主要軍艦大都依賴從國外定製,德國海軍部曾與伏爾鏗公司商談有關自行建造鐵甲艦的事宜。但是在當時的德國,此事對多數人而言風險無疑太大,使得談判處於停滯狀態。最終魯道夫·哈克承擔起了責任,並獲得了成果成功,1873年由伏爾鏗建造的德國第一艘國產鐵甲艦“普魯士”號(Preussen)順利下水,使得德國造船和鋼鐵行業在世界的聲譽獲得顯著的提高,德國海軍的造艦訂單從此主要留在本土,魯道夫·哈克也成為德國軍艦建造史上的傳奇人物。
從1881年開始,中國政府為發展近代化的海軍而積極在歐洲訂購新式軍艦,時任伏爾鏗公司技術經理的魯道夫·哈克擔綱了中國海軍“定遠”、“鎮遠”鐵甲艦,“濟遠”、“經遠”、“來遠”巡洋艦的設計和工程主持任務,與中國駐德外交人員李鳳苞、徐建寅、許景澄等多有交流。
1887年,哈克離開什切青前往柏林定居,一方面究心於運河機械的研究,同時仍然繼續為伏爾鏗公司提供服務,擔任技術顧問。移居柏林期間,魯道夫·哈克撰寫了多篇涉及海軍裝備技術的重要文章,其在1896年發表的有關德制中國軍艦在甲午黃海海戰中表現情況品評的文章,是研究甲午戰爭的重要參考資料。
1898年,哈克受德國政府委託,開展船舶運河航行中適用機械的實驗。其在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Dortmund-Ems Canal)上進行的實驗結果被廣泛引用。為此,哈克曾獲得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他還同克拉默先生(R. Cramer)一起,擔任了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位於赫恩(Herne)附近賀禮汗堡(Henriehenburg)河段上的大型升船機的設計評審,最終採用的設計造型雄偉,聲名遠揚。
在規劃連線北海到東海的運河時,哈克先生主張修建較大的船閘,可惜未能得以施展。1903年,哈克的好友、日耳曼勞埃德公司技術總監米登多夫(Middendorf)逝世,由哈克一度接任了勞埃德技術總監職位。魯道夫·哈克還曾是德國工程師協會(VDI)柏林分會主席、德國海事技術協會(STG)名譽會員。
1904年,哈克正式退休,定居於新埃伯斯瓦爾德,1909年12月12日逝世於斯。 由他所奠基的德國運河升船機科學系統,百年之後在中國三峽大壩水利工程中也得到了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