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

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

《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中傑。

基本介紹

  • 書名: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
  • 作者:吳中傑
  • 定價:¥58.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魯迅生平,

內容簡介

《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的題目,是賀聖遂老弟提出來的。那時,聖遂剛到復旦大學出版社任職不久,有一次到我家來閒談,順便說起,以《魯迅的抬棺人》為題寫一本書,一定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個選題很有值得開掘之處,可以作為《魯迅後傳》來寫,就接受了下來。但要寫《後傳》,總得先寫《前傳》或《本傳》。我原來寫過一本《魯迅傳略》,篇幅較少,本有擴寫成《魯迅傳》的想法,但那時魯迅研究中許多問題搞得很混亂,需要加以梳理和澄清,關鍵還是要從魯迅本人的著作中尋找答案。我就在重新解讀魯迅著作的基礎上,評點了魯迅的雜文、小說、詩歌、散文和書信,出了四部評點本,並在此基礎上,寫出《魯迅傳》。其間還穿插著寫了幾本別的書。待到著手寫《魯迅後傳》,已經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了。好在聖遂不催不逼,讓我慢慢地讀,慢慢地寫。可惜我才疏學淺,慢工卻出不了細活。

圖書目錄

《魯迅的抬棺人:魯迅後傳》
前言
蕭軍:一個獨立不羈的作家
胡風:九死而未悔的藝術殉道者
雪峰:頭顱撞在理想的碑石上
紺弩:不自由的大自由主義者
黃源:在文藝與政治的夾弄中
巴金:重新舉起了“講真話”的旗幟
附錄:魯迅與“遵命文學”
後記

作者簡介

吳中傑,教授、博士生導師。1936年出生,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執教。主要從事文藝理論、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古代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於魯迅研究用力尤勤,兼寫雜文隨筆。已出版的學術著作有:《吳中傑評點魯迅小說》、《吳中傑評點魯迅雜文》、《吳中傑評點魯迅詩歌散文》、《吳中傑評點魯迅書信》、《魯迅的藝術世界》、《魯迅畫傳》、《魯迅傳》、《海上文譚》(與高雲合作)、《文藝學導論》、《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主編)等,又有散文集《人生大戲場》、《舊途新旅》、《海上學人》、《復旦往事》等。他所主持的“文藝學系列教材建設”項目,獲2001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魯迅生平

魯迅清朝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 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來在南京求學時才改名為“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棄醫從文(詳見《藤野先生》一文),回國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奉母命回國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擔任教師。  辛亥革命後,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
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國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其中《魯迅全集》中的《社戲》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風箏》。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魯迅被譽為“民族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