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禹道

魯禹道

魯禹道,原名至道,曾化名東魯,永城市山城集人,1913年10月生於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至道
  • 別名:魯禹道,東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永城市
  • 出生日期:1913.10
  • 職業:共產黨人
魯禹道,原名至道,曾化名東魯,永城市山城集人,1913年10月生於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在本村私塾讀書,1932年至次年先後在省城開封私立明德中學和公立中國中學學習,後因時局動亂和家庭經濟拮据而輟學。
1938年9月參加魯雨亭抗日游擊隊,任第三中隊第九小隊隊長。 1939年3月魯禹道等6人第一批加入共產黨。5月, 任中共魯雨亭抗日游擊隊總支書記。8月魯雨亭率領游擊隊歸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 魯禹道任一總隊特務連指導員。9月1日,魯禹道和張先舟等3 人作為一總隊的黨代表參加了新四軍游擊支隊在渦陽縣曹市集召開的第一次黨代表大會。1939年10月,魯禹道從一總隊調出,先是協助地方政府組織民眾開挖抗日溝,年底被任命為永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區區長。他和區委書記楊伯勛等領導全區9萬人民開展抗日鋤奸剿匪鬥爭,建立抗日民眾團體, 募集抗日資金,動員青壯年參軍,收繳公糧支援前線,全區工作有聲有色。1940年2月任夏永碭縣永六區區長。
1940年12月12日,八路軍第四縱隊十七團團長兼夏永碭縣長劉子仁等在永蕭邊境裹脅2000多人武裝叛變,扣押大批黨員幹部。魯禹道聞訊,於13日即帶領魯健和蔣鵬仙奔赴夏邑向夏永碭縣委反映。縣委遂又派他們前往豫皖蘇邊區黨委匯報。邊區黨委決定:任命魯禹道為夏永碭縣縣長,整編夏永碭縣地方武裝及黨政幹部,將夏永碭縣大隊改稱雨亭總隊,魯禹道兼任總隊長,率領總隊近千人的武裝迅速分化瓦解打擊劉子仁叛軍。劉子仁惱羞成怒,廣貼告示,懸賞1萬銀元捉拿魯禹道。1941年5月,魯禹道率領雨亭總隊隨新四軍第四師轉移至津浦路東洪澤湖地區,編入四師十一旅三十一團。8月,他調任中共懷寶縣呂梁區委書記, 年底又調任該縣黃集區委書記。1942年春,調任懷寶縣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長。次年2 月,調淮北行署,先後任民政處幹部科副科長、科長、處長。1943年調回懷寶縣任黃集區委書記兼區長。
1944年8月, 新四軍四師主力打回津浦路西收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永城縣抗日民主政府隨之恢復,魯禹道任縣長兼縣總隊長。他和縣委書記兼政委王光宇一面指揮縣區武裝配合主力打擊日偽,一面帶領全縣幹部,組織發動民眾恢復發展各級政權組織。在全縣廢除保甲制,建立區鄉村各級政權、黨和農會組織,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1945年初,永城縣改名為雪楓縣。秋末,魯禹道改任縣委書記兼縣總隊政委。1946年6月,他和縣長種來朋領導全縣反奸反霸清算鬥爭, 貫徹中央“五四”指示。縣委縣政府在蔣口區李新樓召開鬥爭大地主李老窯(原名李東閣,是時已死)的小老婆王氏的大會,震動了全縣,創造了經驗,推動了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8月, 他率領萬餘民工和民兵參加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的隴海路破擊戰之後,雪楓縣受到國民黨重兵的衝擊和“圍剿”。11月,他奉命隨華中八分區主力開闢新區,任中共鹿(邑)亳(縣)太(和)縣委書記。1947年初,魯禹道復調任中共雪楓縣委書記兼縣長、縣大隊長兼政委。此時,國民黨反動軍政體制已在永城死灰復燃,白色恐怖異常嚴重。他和副書記閻濟民,根據敵我力量對比情況,將全縣分為兩條戰線,3個片,並設立一個聯絡點,指揮恢復地區,堅持縣不離縣、 區不離區、鄉不離鄉的武裝鬥爭方針,先後粉碎了敵人5次大的“清剿”, 並利用戰鬥間隙,繼續深入地進行土地改革。1947年11月,魯禹道調任新成立的中共碭南縣委書記兼縣長、縣大隊長兼政委,負責豫皖蘇三分區向北發展,承擔了繁重的支援淮海戰役的任務。至1949年春,碭南縣即勝利完成了消滅國民黨地方武裝、土地改革、支援前線等重要工作和戰鬥。
淮海戰役後,行政區劃恢復原建制,魯禹道調任河南省商丘行政區專員公署專員。1951年4月,調任淮陽專署專員。1952年8月,奉命進京,先後任國家物資儲備總局財務處處長、辦公室主任、監察室主任、業務處處長、副局長等職。1982年12月離休,享受副部級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