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煤

魯煤(1923~ ),原名王夫如。話劇編劇。代表作:《紅旗歌》(執筆者)、《里外工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煤
  • 出生地:河北
  • 出生日期:1923
  • 職業:話劇編劇
人物介紹,魯煤劇作的歷史價值,

人物介紹

直隸(今河北)望都人。1944年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赴晉察冀解放區,入華北聯合大學學習。同年任華北大學文藝研究室文學組創作員。建國後,歷任中央戲劇學院創作室、文化部藝術局創作室、中國劇協創作室編劇,《戲劇報》、《劇本》月刊編輯,中國戲劇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著有話劇《紅旗歌》(執筆者)、《里外工會》,詩集《撲火者》等。

魯煤劇作的歷史價值

魯煤劇作的歷史價值,是由其獨特的藝術性所決定的。如果我們把魯煤放在新中國話劇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的話,就會發現,魯煤並不是孤單單的一個人,在他的前後左右站立著無數的同伴:胡可、陳其通、劉佳、杜烽、沈西蒙、漠雁、楊履方……如果把活躍在新中國成立後劇壇上的作家們比作一片森林,那么每個作家就是其中的一棵大樹,魯煤也是這眾多大樹中的一棵。
煤劇作的歷史價值首先是劇作選材的獨特性。他的劇作都是描寫工人生活的作品,為中國話劇創作填補了一個空白。儘管在此之前,田漢的《麗人行》,姚時曉的《姊妹們》、《飢餓的礦工》等劇作中都描寫過或涉及到工人的生活,但是,以大型話劇的藝術形式描寫工廠的工人生活,魯煤的作品是第一個。他創作的大型話劇《里外工會》描寫的是中國工人階級的苦難成長史;大型話劇《紅旗歌》是第一個描寫紗廠女工從事生產的劇本。這些作品不僅開拓了中國話劇創作的題材領域,而且密切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形勢,特別是中國革命從農村土地革命轉向城市建設的需要。
魯煤文集魯煤文集
因此,魯煤的劇作一出現就受到工人的讚揚和觀眾的歡迎。當年《紅旗歌》從石家莊演到北平,又逐步擴大到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劇團演出,均收到很好的效果,評論界也是一片叫好聲。
魯煤從不諱言自己的創作是為政治服務的問題。魯煤的“為政治服務”,與那種概念化的“為政策服務”是有著根本區別的。魯煤說“必須為黨的政治任務服務”,就是要求自己的作品要有明確的主題思想,具體地說就是“為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四億五千萬人民的革命戰爭和締造新中國服務”。實際上這跟今天的“二為”文藝方針的精神是一致的。他還說,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文藝工作者必須全心全意地深入工農兵鬥爭生活”“幫助他們做實際工作,熟悉、了解他們,向他們學習,成為知心朋友”。實際上是說作家要深入生活,這是創作的基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魯煤的“為政治服務”,是用作品來說話的,而不是喊口號,唱政治高調。《里外工會》、《紅旗歌》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作品中,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鮮活,所以能夠吸引人。《里外工會》對劉美姐性格的描寫,對國民黨職業特務張仁善虛偽、狡猾、狠毒的心理的刻畫,都是惟妙惟肖的。《紅旗歌》中對馬芬姐、金芳和大梅的描寫也非常成功,特別是對馬芬姐思想轉變和性格發展的描寫很成功。馬芬姐的技術好,但性格倔強,軟硬不吃,思想落後,只認死理。在生產管理員彭剛和金芳的耐心幫助下,她才有所轉變。但是,她的轉變是非常個性化的,她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行動表達著其複雜的心理,同樣也表現出了她的倔強性格。她可以拚命地幹活兒,卻不願跟大梅說話。別人以為她是不想同大梅和好,實際她是心裡覺得有愧。她說:“以前我恨紅旗、恨標準數,可打這回上班以後,我多么想紅旗、想標準數啊……可是,我再也沒法兒把你們為我落後受的損失補過來啦,我再也沒法兒把我的罪過贖過來啦。我恨,我恨死我自個兒,我沒臉見人,我不能空口說白話求你們原諒……”馬芬姐的形象是一個落後工人思想轉變的典型。
魯煤主要的話劇作品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末的解放戰爭時期,這些作品在今天還有沒有現實意義?我認為有。它的現實意義就在於,對今天的現實題材的話劇創作具有著啟示作用。按今天的說法,魯煤的劇作在當時也屬於“主旋律”的作品,那么今天的戲劇界仍然存在著如何創作好現實題材(或“主旋律”)的戲劇作品的問題,從這一點說,魯煤劇作的成功對今天的現實題材的話劇創作無疑具有一種啟示和借鑑作用。
第一點啟示是,重視生活才能寫出好劇本。如今現實題材的話劇創作,數量不少,但質量高的卻不多。我認為作家缺乏責任意識、深入生活不夠等是主要的原因。魯煤創作《里外工會》和《紅旗歌》等劇作,首先是他和創作組的同志們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其次是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積累。魯煤說,1947年11月,解放軍解放了石家莊,他們感到“歡欣鼓舞、揚眉吐氣,急於奔赴它,去擁抱它”,捷報傳來後第三天,他們創作組的幾個同志,就打起背包徒步行軍到石家莊,分別下到幾個工廠里,去深入生活。他們與工人生活在一起,從生活到思想,努力與工人打成一片。在對工人們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學文化的過程中,魯煤也被工人們的事跡打動了。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和生活積累,所以他們在作品中才寫出了生動的故事、鮮活的語言,使觀眾看了感到真實。
第二點啟示是,思想是認識生活的關鍵。沒有生活不能創作出好作品,同樣,有了生活也不等於就能創作出好作品,還要看你是否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抓住生活本質的東西。就如毛澤東說的,文藝作品要來源於生活,還要高於生活。否則,儘管寫了一大堆生活,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提煉,發現不了生活的真諦,仍然顯示不出劇作的思想深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