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日融

魯日融

魯日融,1933年6月1日出生於中國湖北均縣。1945年參加文藝工作,1950年任漢中文藝工作團樂隊。後來年考入西北藝術學院,學習二胡,兼修作曲、指揮。1954年畢業留校任教,擔任二胡教學,民樂隊指揮。歷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長等職。現任西安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陝西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陝西省歌舞劇院民族交響樂團藝術顧問等職。他的學生中,就有中國著名音樂家趙季平,紀溪坪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日融
  • 別名: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3年6月1日
  • 職業:小提琴、二胡演奏員
  • 畢業院校:西北藝術學院
  • 信仰:無
  • 代表作品:《歡樂的秦川》、《採花》、《搖籃曲》、《曲江吟》
  • 性別:男
簡介,教學理念,演奏風格,指揮風格,創作,

簡介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教育生涯里,魯日融集教學、演奏、創作、指揮於一身。編創二胡練習曲150餘首、獨奏曲20餘首、重奏曲、彈撥樂曲和民族管弦樂曲20餘部、論著十餘篇,為“秦派二胡”、“長安樂派”的創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學生中,就有中國著名音樂家趙季平,紀溪坪等等.

教學理念

倡導教學、演奏、創作和理論研究為一體。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其特點是嚴謹規範、因材施教、博採眾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德藝兼教。數十年來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材與教學體系,培養了一批在民族音樂理論、二胡教學、演奏、民樂作曲、樂隊指揮等領域的優秀人才。

演奏風格

音色淳厚、瀟灑明快、粗獷中見細膩、質樸中現神韻。其功力紮根於傳統和秦地民間音樂文化之中,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二胡風格技藝。1960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二胡、琵琶教材會上,魯日融演奏了自己創作的具有西北秦風韻的《迷胡調》、《信天游》後,被老一輩二胡藝術家和與會同仁稱之為是“對二胡演奏風格、技法的新的開拓。”

指揮風格

熱情奔放、清晰流暢,對作品處理深刻準確。由他執棒多年培育起來的西安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隊向全國推出的《歡度新春》《秦腔主題隨想曲》、《音詩·驪山吟》、《長安社火》等一批優秀民族管弦樂作品,受到海內外同行的好評。他還為《黃土地》等十餘部影視片配樂:1991年他率“長安古樂團”訪問歐洲時,在法國指導錄製的《長安古樂》CD專輯榮獲巴黎查理考斯學術金獎。

創作

根植於本土民間音樂的沃土中,具有一股黃土高原的泥土氣息。高昂豪放的“秦腔”,委婉細膩的“碗碗腔”,明朗質樸的“迷胡”,熱烈激越的“社火”以及蒼茫、宏壯、清峻、沉鬱的“信天游”都成為他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所以他的作品無不融入對秦地民風民俗和秦人生活思想的感受,從而形成了一派清新、濃郁的西秦風韻。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調》、《秦腔主題隨想曲》、《《歡樂的秦川》、《採花》、《搖籃曲》、《曲江吟》等。
發表主要論著有:《陝西風格二胡作品的特色與演奏技法》、《長安古樂首次走向世界》《劉天華繼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歷史成就及現實意義》《華彥鈞的二胡藝術成就對中國現代專業二胡教育的啟示》、《國樂教育在高等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本文獲1998年度香港國際教育中心、亞太華文教育成果金獎)《魯日融二胡藝術》、《重視民族室內樂作品的創作與演奏推廣》。
八十年代以來他先後應邀出訪日本、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與講學活動。宣揚華夏民族音樂文化,講授“秦派二胡”,介紹“長安樂派”受到了各地音樂界的歡迎。1992年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調》《 秦腔主題隨想曲》《豐收道情》《信天游》《歡樂的秦川》《趕車》《採花》《搖籃曲》《曲江吟》等。民族室內樂三重奏《塞外情》《蝶戀花》《魚水情》,五重奏《尋覓》(1993年獲第三屆全國民樂展播特別獎);彈撥樂《懷念》(1992年獲陝西省國慶十周年獻禮優秀作品),《長安社火》(與趙季平合作,1983年獲第三屆全國音樂作品民族器樂三等獎)。《合歡令》(1991年獲第二屆全國民樂展播創作獎),《歡慶序曲》(與張大龍合作,獲1992年陝西省音樂作品二等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