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鳧

魚鳧

魚鳧,主要有以下三個意思:

一、傳說中古蜀國帝王名。

二、魚鳧即魚老鴰,是一種捕魚的水鳥

三、地名,指魚鳧城,又名柳城,是今成都市溫江區別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鳧
  • 職業:國王
  • 主要成就:統一四川建立魚鳧王朝
  • 類型:詞語
  • 拼音:yú fú
  • 語意:水鳥
  • 葬地:魚鳧城北大墓山(今溫江區城北)
詞語解釋,蜀人祖先,魚鳧氏,傳說故事,魚鳧遺址,相關浮雕,

詞語解釋

蜀人祖先

神話中蜀人的祖先是“蠶叢”和“魚鳧”。蜀與“鐲”通,即野蠶。蠶叢“目縱”,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蠶叢、柏砱、魚鳧三代都有數百歲,“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績是“教民捕魚”。從《蜀王本記》迄今川西民間口頭故事都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
魚鳧
“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蜀王本紀》)”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華陽國志》)還有一個版本的《蜀工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引《御覽》卷八八八)這就紿後來的學者和作家留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到“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治水的鱉靈,都和農業生產有關。

魚鳧氏

魚鳧氏是古蜀國五代蜀王中繼蠶叢、柏灌之後的第三個氏族,建都今溫江區萬春、柳城一帶。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後,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於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餘株,柳城的美譽流傳了整整四千年。從文物考古發現來看,人們注意到了廣漢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開始,就出現了與鳥有關的器物,這當與柏灌氏取代蠶叢氏有關。而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僅有鳥圖案,而且同時還有魚圖紋飾。這一變化則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與鳥族和魚族密切相關,或者說,它反映出魚鳧氏取代柏灌氏的歷史事實。
魚鳧的“鳧”字有好幾種通假字。《讀史方輿紀要》說四川彭山縣:“魚鳧山在縣東北二里,或曰魚鳧津也。”《四川通志〈輿地〉》:“南溪縣魚符津,在縣北三十里”;《後漢書〈郡國志〉》:“南安(今樂山)有魚涪津。”;《山海經〈大荒西經〉》:“有魚偏枯,名曰魚婦”;《左傳〈文十六年〉》杜預註:“裨、攸、魚庸三邑。魚,魚腹縣”;賈誼《服鳥賦》中的“服”字即“鵩”字,也即鳧的假借字。以上的魚鳧、魚符、魚涪、魚婦、魚腹、魚服、魚鵩,實為一事,都是指的魚鳧。鳧是本字,而符、涪、婦、腹、服、鵩則是鳧的假借字。

傳說故事

魚鳧架橋
溫江萬春鎮境內有條馬壩河,在古時候非常大,河寬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見底。那時,河的南北兩岸有兩個王國,百姓們都靠打魚為生。在南邊的這個王國里,有箇中年人,既聰明又勇敢,漁民們都很佩服他,就擁戴他當了打漁頭。這個王國的大王兇殘貪婪,捐稅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惱火。打漁頭也忍不住了,心一橫,帶領老百姓推翻了那個大王,重新建立了一個王國。因為大家都是打魚的,打魚要用漁網、魚叉,還要靠餵的魚老鴰下水逮魚,魚老鴰是一種野鴨,古稱鳧,因而這個王國就取名叫魚鳧國,那個打漁頭當了大王就稱為魚鳧王了。
從此以後,漁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魚鳧王的心也越來越大了,想擴大自己的地盤。手下有人對他說:“大王,不如把河的地盤搶過來吧!”魚鳧王聽了就召集人馬,悄悄地開始練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過河去了。河那邊的人還沒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輸了。魚鳧王打了勝仗,接著又把今郫縣那邊的犀浦、花園、德源占了。
魚鳧王每次回來,路過馬壩河,都要在河邊休息,所有的馬匹就跑到河邊喝水,一喝把河水都要喝乾。
後來,魚鳧王打下了彭州,又帶人馬去打綿州。綿州那邊十多個小王國聯合起來對付他,魚鳧王這回打了敗仗,帶起人馬丟盔棄甲地逃,後面追兵跟著攆,直攆到馬壩河邊。當時馬壩河邊又沒有渡船,魚鳧王急得沒有辦法,誰知正在他危急之時,突然,河面上一道金光,一下子飛來滿天的魚老鴰,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橋,他們趕緊從這橋上跑回去了。等到追兵攆攏,魚老鴰又飛了,沒法過河,只有退兵。
後來,魚鳧王一來為了感謝魚老鴰搭救之恩,二來為了方便兩岸百姓的往來,就在馬壩河上修了一座橋,取名就叫魚鳧橋。
封樹定界
魚鳧王以魚鳧故都(今成都市溫江區)土地上種植地域最廣,易成活,易識別,好看且獨具風格的柳樹作為魚鳧古城的疆界。古蜀人開始廣植柳樹,春天伊始,萬樹吐綠,柳絲搖易,萬柳迎春,溫江城區也叫柳城。
大戰飲馬河
魚鳧王在溫江建都以後,為了擴大疆域,又帶領一些人到湔山去種他未下山前開墾過的土地。這時,川西壩上出現了另外一支人馬,為首的叫獠仡子,勇猛剽悍,不知是從哪裡打過來的,他趁魚鳧王不在國中,攻占了魚鳧城。
魚鳧城北面有一條河,魚鳧王時常到河邊放馬飲水,大家都叫它飲馬河。魚鳧王得到獠仡子攻占魚鳧城的訊息後,立即率領人馬趕回國來。剛到飲馬河邊,魚鳧王想出計策,命令他手下兵卒,裝成老百姓,晚上在河邊燒香點蠟,大聲呼喊:“魚鳧王呀魚鳧王,你快點回來吧!獠仡子的人馬都打過來了!
獠仡子聽到呼聲,以為魚鳧王真的沒有回來,就叫他的人馬連更曉夜鳧水渡河,想再占領飲馬河北岸土地。哪曉得剛剛渡了一半人馬,魚鳧王的隊伍突然從河邊冒了出來。魚鳧王一聲令下,只殺得獠仡子人仰馬翻。獠仡子昏昏濁濁就打了敗仗,只得收拾殘兵敗將,朝南邊逃跑了。
魚鳧王這一仗大獲全勝,非常高興,回到魚鳧城後,立即下令獎賞:官兵酒宴三日,戰馬放飲三天。

魚鳧遺址

魚鳧遺址位於溫江區萬春鎮報恩村,現依稀可見城牆遺蹟。古城遺址埂長1810米,保存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初次發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體形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鑿、石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餘件、陶器數十件,以及房址、城牆、墓葬等大量文化遺存。創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之最。試掘證實:該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於廣漢三星堆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成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9年,魚鳧古城遺址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更為有利的是古蜀國兩代開國蜀王,柏灌和魚鳧的王墓均在溫江境內的壽安鄉和魚鳧遺址的萬春鎮緊鄰。
“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在李白的《蜀道難》中,傳說中的古蜀文明,讓一千多年前的這位古人感到既神往又茫然。相繼對魚鳧城遺址、三星堆及金沙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卻可以讓我們走進神秘遙遠的古蜀文明。魚鳧即魚老鴰,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古蜀魚鳧部落崇拜的圖騰,現成都市溫江一帶就有魚鳧王墓、魚鳧城遺址等多處遺蹟。大約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原來生活於岷江上游的魚鳧氏族,進入成都平原,其氏族首領繼蠶從、柏灌之後而為蜀王,史稱魚鳧王。

相關浮雕

魚鳧王是古蜀史前文化傳說中的古蜀先王。生活在成都溫江萬春一帶,以耕作漁獵為主。
魚鳧時代隱含了溫江、郫縣、金沙、三星堆等古蜀文化的燦爛歷史,從結繩記事到象形文字元號的誕生都與魚鳧王息息相關。
該雕塑根據史前魚鳧文化傳說,花鰱姑娘受蠶叢先王的旨意與魚鳧王結為伉儷,新婚之夜魚鳧王后嬗變為花鰱魚,由此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時隔三載之後魚鳧王為拯救百姓的苦難,與水怪決一死戰,最後嬗變為魚鳧鳥(魚老鴰)與自己的心愛的花鰱王廝守永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