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雁

魚雁

魚雁,古代用以形容書信 。 據《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後來,由於古代魚雁和書信的密切淵源,魚雁成為了我國早期郵政的象徵,如同歐洲一些國家早期郵政以牛號角、牛角頭為標誌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雁
  • 釋義:即書信
  • 詞意引申:魚雁傳情
書信代稱,早期郵票象徵,魚雁簡介,魚雁貢獻,

書信代稱

在我國古代,魚雁和書信有著密切的淵源,古詩文中留有許多記載,如“關山夢魂長,魚雁音塵少”、“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等。因為傳說古代剖鯉魚時,看見魚肚裡有書信,“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後來人們便把書信叫做魚書,而鴻雁是候鳥,往返有期,故人們想像雁能傳遞音訊,因而書信又被稱作“飛鴻”、“鴻書”等,而古稱信使為“魚雁”,也叫“鴻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有詩曰:“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
《漢書·蘇武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記載: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 19年,矢志不變。他後來得以歸漢,主要是因為匈奴單于相信漢使所說鴻雁傳書上林苑,被天子射獲,確知蘇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單于無奈,只得放回蘇武,“鴻雁傳書”一時傳為美談。

早期郵票象徵

1896年 12月,清政府開辦國家郵政,於次年 10月 1日首次發行普通郵票 12枚,“分”單位面值郵票 6枚以蟠龍為圖,“角”單位、“圓”單位面值郵票各 3枚,則以鯉魚和飛雁為圖。
1898年初,大清郵政發行的第二套普通郵票倫敦版有水印和 1901年發行的第三套普通郵票倫敦版無水印,“角”單位、“圓”單位面值郵票仍以鯉魚和飛雁為圖。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一組《飛雁圖》郵票,使用時間很短。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人民幣面值新郵票印量跟不上需要,故利用部分中華郵政郵票改值使用,其中包括《飛雁圖》郵票,共 8枚。由於歷史的傳承,人們將魚形喻為通信、郵驛的象徵,有時印上郵票畫面,如 1990年發行的 J.174《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主圖為姑蘇驛,襯底則是魚形紋圖案。

魚雁簡介

魚雁,本名魚安治(筆名魚雁) 男,1933年10月生,陝西商州人。高級記者。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陝西省委黨校馬列主義理論班。曾任陝西商洛地委委員,地委宣傳部長,地區報總編,兼陝西新聞協會理事,陝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理事等職。

魚雁貢獻

魚雁,本名魚安治(筆名魚雁)的主要貢獻:1981年走上地委宣傳部領導崗位後,對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宣傳工作進行了全面改革,形成了適應新時期的系統思路和格局,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1982年對地、縣宣傳單位的改革,拚棄了理論脫離實際的作風,使之變成為經濟建設辦實事的單位。1985年對農村宣傳和黨員教育工作的改革,很快適應了聯產承包經營的新要求,為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省略。1986—1987年,在全區開展的商品經濟觀念教育活動中,使幹部、民眾衝破了自然經濟和計畫經濟的思想禁錮,為貧困山區實行市場經濟開闢了一條大道。1989年被陝西省委評為優秀宣傳工作者,商洛地委宣傳部同時被評為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工作先進單位。1992年被全國評為1991年度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十名特等獎獲得者之一。主要著述:在省以上報刊發表作品300多萬字,部分獲省以上好新聞獎。撰寫的《貧困地區進市場領導觀念要更新》、《貧困地區進入市場經濟要樹立十大觀念》等思想政治工作論文,被中央和省級多家報刊發表,被全國有關研討會評為特等獎,並被收入多家叢書。公開出版的著作有《地方小報概論》,被專家評為填補了新聞領域歷史空白的一部力作。《匆匆歲月》為新聞作品代表作選。《燭光曲》被有關師範學校列為師德教育參考教材。《路在何方》被有關專家評為為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闖出了一條新路。主編出版了《農村商品經濟講話》、《神秘寶地的開拓者》、《全面準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風采人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