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山梵唄聲明集

魚山梵唄聲明集

《魚山梵唄聲明集》是著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人釋永悟禪師所著,2012年1月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魚山梵唄聲明集》由當代苦修高僧永悟禪師編著,展現的是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陳思王曹植曾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刪治《太子瑞應本起經》出而始創“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其後帛橋、支鑰亦云祖述陳思”的“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曹植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使得佛經在唱誦時天衣無縫,“貴在聲文兩得”。魚山唄唐初傳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傳至韓國,稱之“魚山”,全稱“魚山梵唄”。具體而言,魚山梵唄在曹植後,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帛法橋、支曇龠、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的發展和提倡,至唐朝鼎盛,並分散到佛教各大宗派,廣泛流傳、套用。804—850年間,日僧空海、圓仁等大師將魚山梵唄請至日本生根,並傳承有序,發揚光大,至今仍保留唐朝時從中國請去的曲線譜手抄本《魚山聲明集》及元、明時期轉抄的《魚山私抄》、《魚山目錄》等梵唄史料,並影印收錄在《大正藏》八十四冊悉曇部中。如今,魚山梵唄佚存破譯,實為人類文化遺產瑰寶。

基本介紹

  • 書名:魚山梵唄聲明集
  • 作者:永悟禪師
  • ISBN:756178938
  • 類別:佛教文化
  • 頁數:323
  • 定價:68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16開
《魚山梵唄聲明集》簡介,《魚山梵唄聲明集》內容提要,《魚山梵唄聲明集》的功德意義,作者簡介,

《魚山梵唄聲明集》簡介

《魚山梵唄聲明集》流失千年的佛教音樂古譜,由當代苦修高僧永悟禪師破譯集成。本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傳印長老敬題書名,現任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及一誠、星雲、田青等50餘位大師專家題詞、作序參入編輯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魚山梵唄聲明集》內容提要

魚山梵唄聲明集
佛教與儒、道共同構成了傳統文化國學的主流,梵唄是佛教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古老的《魚山梵唄聲明集》流失千年,現今破譯集成,不僅是佛教的壯舉,更是整箇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件幸事!魚山梵唄從古至今被日本、韓國、台灣等海內外佛教尊為梵唄之源,廣為流傳。梵唄流與源的往來,凝聚著各國文化經濟的黃金紐帶。
《魚山梵唄聲明集》由當代苦修高僧永悟禪師編著,展現的是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陳思王曹植曾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刪治《太子瑞應本起經》出而始創“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其後帛橋、支鑰亦云祖述陳思”的“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現全稱“魚山梵唄”。曹植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使得佛經在唱誦時天衣無縫,“貴在聲文兩得”。後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及“亦云祖述陳思王”的帛法橋、支曇鑰、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將梵唄提倡傳承發揚光大,盛於齊梁,普及隋唐。804—850年間,日僧空海、圓仁等大師將魚山梵唄請至日本生根,並傳承有序,發揚光大,至今仍保留唐朝時從中國請去的曲線譜手抄本《魚山聲明集》及元、明時期轉抄的《魚山私抄》、《魚山目錄》等梵唄史料,並影印收錄在《大正藏》八十四冊悉曇部中。如今,魚山梵唄佚存破譯,實為人類文化遺產瑰寶。
本書內容涵蓋原《魚山梵唄聲明集》六章,原集共有六章,原譜相傳於南北朝時期,經研究,其遵照四聲、五音、六律等傳統音韻體系。傳承在日本真言宗稱之密教,天台宗稱為顯教,有此之分。本書又附以中國現行唐後梵唄所保留的古唄板眼記譜,一併翻譯成五線譜,供養諸佛菩薩聖眾!最重要的是,《魚山梵唄聲明集》還收錄了梵唄聲明悉曇四十二字母及《魚山梵唄遺韻四十二契》,並增加了魚山梵唄樂理要素、學習古唄要旨、功德意義等。可以說,這對梵唄的研究、佛教文化的興揚有很好的促進意義,功德無量!

《魚山梵唄聲明集》的功德意義

本書與作者主編的魚山梵唄《論文集》、《念誦集》合稱《佛教梵唄三大集》。《魚山梵唄聲明集》蒙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親題書名。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讚嘆加被作序,正是首次將已在大陸失傳的魚山梵唄唐朝古譜挖掘、整理、破譯展現給萬千信眾及有心學習、研究、了解魚山梵唄的學人。
本書作者是佛教釋尊八十三世佛子比丘、中國禪宗曹洞正宗三十三代傳人釋永悟禪師。禪師法門龍象,有感魚山古唄失傳的悲哀,發宏願恢復梵唄。大願必果得龍天護持,而有《魚山梵唄聲明集》成果初現。首先,永悟禪師三十餘年來不斷苦修梵唄、參悟梵唄,得到海內外高僧真禪、明煬、本煥、一誠、傳印、維賢、星雲、天納傳中、學誠、夢江、永信、覺醒等大德、長老的關懷、指導。如今的梵唄傳承人釋永悟對古唄有著深刻而精準的把握,這與眾大德的指導密不可分。再有,此書的完成特別得到田青先生的指導和樓宇烈、袁靜芳、王志遠、馮光鈺、徐文明、賴信川等海內外諸多音樂學家、教授、學者在學理上的支持,有了這些理論支持本書才能夠順利完稿。永悟法師已將多年苦修所得整理成冊,全稱定為《魚山梵唄聲明集》,最後又得無量護法大功德主們的鼎力相助,殊勝因緣具足,此集順利問世,真謂功德無量!
魚山梵唄的故里——山東東阿魚山,矗立著雄偉的魚山梵唄寺,在永悟禪師發心住持下,梵唄寺經歷了初建到成型再到蓬勃發展的軌跡,尚需各位大德的支持關懷。魚山梵唄寺的發展見證了眾人的付出與魚山梵唄的一個又一個成果問世。2006年9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魚山梵唄節”。同年12月,“魚山梵唄”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魚山梵唄”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失傳多年的魚山梵唄以《魚山梵唄聲明集》的形式佚存破譯,再次面世,稱其有著填補歷史空白之意義亦不為過。讀者細細讀來,會發現悠悠千年的魚山梵唄古音已在您耳邊迴蕩……
梵唄祖庭(本煥長老題);魚山梵唄寺(一誠長老題); 魚山梵唄聲明集(傳印長老題)  慧皎法師《高僧傳》(519)卷十三《經師》:“自大教東流,乃譯文者眾,而傳聲蓋寡,良由梵音重複,漢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響無授。始有魏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意經音。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其後帛橋、支鑰亦云祖述陳思,而愛好通靈。。。。”
————梁。慧皎法師
魚山梵唄久稀傳,法曲遙聞亦勝緣。更喜威音環宇宙,群生福聚海無邊”
田青主編 《中國佛教音樂選粹》而題 ————啟 功
著名的魚山梵唄創始人曹植是梵唄中國化的始祖,魚山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與日本往來交流三十餘年,更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內容涵蓋原《魚山聲明集》六章,又附以中國現行唐後梵唄所保留的古唄板眼記譜,一併翻譯成五線譜!更收錄了梵唄聲明悉曇四十二字母及《魚山梵唄遺韻四十二契》,新增魚山梵唄樂理要素、學習古唄要旨、功德意義等。這對梵唄的研究、佛教文化的興揚有很好的促進意義,可謂功德無量!
————學 誠
永悟法師,倡大正藏《魚山聲明集》,法水溯源,功德無量。失之於朝,求之諸野。田青辛卯夏末”。與永悟法師共勉“精進”
————田 青
魚山梵唄始稱“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唐初傳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傳至韓國,稱之“魚山”,全稱“魚山梵唄”。具體而言,魚山梵唄在曹植後,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帛法橋、支曇龠、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的發展和提倡,故歷史上尊曹植為中國佛教音樂第一人——祖師。魚山梵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人類寶貴文化遺產。佛教傳入東土以後,梵唄漢化風靡天下,而音樂的感染力和傳播功能較之其他藝術更加強烈。同時,佛教音樂特有的韻味很吻合人們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其音清新典雅,超凡脫俗,其韻幽遠深長,唱者身心合一,物我兩忘;聞者,胸襟豁然,收攝身心,使人意念淨化受持,於裊裊音聲中細細體味人生真諦。
———永 悟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永悟禪師,俗名未起樂入空門,字參天,佛教釋尊八十三世佛子比丘、中國曹洞正宗三十三代衣缽入室接法傳人,禪拳道創立人、青年武術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山東省東阿縣佛教協會會長、魚山梵唄寺住持、禪拳道場宗主。人們稱僧俠客——伏虎羅漢,魚山上人。
本書作者永悟禪師本書作者永悟禪師
師童貞入道,1980年入少林寺皈依行正老和尚,從此在少林寺習學少林功夫與禪法。1985年5月追隨住持德禪長老依止行慈法師,偶一悟得師公賜“永悟”,荷擔如來家業。1990年6月於洛陽白馬寺受具足戒,1993年增戒。深得少林寺武功真諦及多位長老的功力,對少林寺拳械實戰、禪學內功、武醫套用領域均有較深入修煉、研究。禪拳道戒定慧,造詣頗深。師承曹洞正宗嗣法“君臣五位” 空有不二,理事圓融,頓悟上根智者:回互以細密,萬物皆虛幻,萬法本源為佛性‘一悟永悟’之根本;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的《金剛經》頓悟法門,接引眾生當頭喝棒,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二依《文殊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參念佛者誰?’的念佛禪漸修方法;三依《易筋洗髓經》悟得少林真功調身“易今洗誰?”悟得“參透禪機修真我,感悟人生成大道”精神創《禪拳道》理念修身接引眾生、身心統一的性命雙修。師出版著作有《禪拳道》、《中國魚山梵唄節論文集》、《中國魚山梵唄聲明集》及《魚山梵唄,和諧之音》音樂會光碟;校正《中國魚山梵唄念誦集》等;撰寫論文《少林寺禪與拳》、《少林寺心意把》、《曹植與佛教音樂》、《音聲佛事話梵唄》等20餘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的歷史與傳承
釋永悟
2010年04月29日10:28 來源:《人民政協報》
梵唄伴隨佛教傳入中國,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梵唄逐漸成為佛事活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梵唄,也永遠跟一個偉大的詩人——曹植和一個今天看來很不起眼的地方——魚山聯繫在一起。
何謂梵唄?
梵唄是指用清淨的言語讚嘆諸佛功德。梵是梵文“梵那摩”的省略,意為清淨、離欲;唄是梵文“唄匿”的省略,意為讚頌、歌詠。後來逐漸引申為佛教儀式中各種唱念的通稱。
梵唄通常分為三節,即初唄、中唄、後唄。梵唄主要用於三方面:講經儀式、六時行道(後世朝暮課誦)、道場懺法。
魚山梵唄”選自《太子瑞應本起經》,這部佛經記述了釋迦牟尼佛從出生、出家、成道、至說法度人的一段歷史。“魚山梵唄”的唱詞可按文學形式歸納為四大類:一、贊(五句贊、六句贊);二、偈(四言偈、五言偈、六言偈、七言偈);三、咒(咒語、真言,音譯念、吟誦);四、文(經文或白話文組成)。演奏梵唄所需要的法器主要有磬、大小木魚、中鼓、扁鼓、鐘、鉿、鐺、引磬、鈸和大板等打擊法器。
早在吠陀時代,古印度人就相信聲音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這一傳統直接影響到佛教。梵唄一直為我國歷代高僧大德所沿用,成為修行的必經法門,並且被歸入戒定慧三學之“定學”的範疇,在佛教觀念中具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魚山梵唄的緣起與傳承
佛教傳入中國不久,梵唄隨之而來。但由於漢文和梵文結構的巨大差異,以及音韻曲調結構方式的不同,慧皎在《高僧傳》中留下如此感嘆:“梵音重複,漢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揭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音短而詞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響無授。”面對困境,東來傳法之人與受法之人磨合梵漢之異,不斷將梵唄漢化。
漢語佛教唄唱是由曹植髮端創製的。陳思王曹植(192-232),字子建,精通音律,善於屬文。曹植於魏明帝太和三年被封為東阿王,於太和四年(230年)遊覽魚山(今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當時山澗流水、岩穴來風、林鳥曉唱、草蟲低吟,忽而空中傳來悠悠梵響,美妙動聽。曹植被此深深吸引,並擬其音調記錄成譜,再依據《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纂唱詞,填入曲中,由此創作而成中國最初之漢語梵唄——“魚山梵唄”。
南北朝時期,蕭子良倡導、舉辦了“梵唄研討會”,對魚山梵唄進行系統整理。
隋唐期間,傳統梵唄留下的基本曲調以及唱誦方式,成為每一個出家人的日常必修課。當時主要流行的梵唄便是由蕭子良所整理的魚山梵唄。
明清時期,隨著佛事儀軌整理、定型,梵唄被稱為“儀軌音樂”或“佛事音樂”。當時的佛事儀軌音樂還糅合了民間傳統曲調中的部分曲調。
魚山梵唄還遠播韓國、日本,為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在唐代時,“魚山”在韓國語言裡的意思就是“梵唄”。魚山梵唄在日本傳承不斷,很好地保存著隋唐時期流傳的梵唄古貌。
成功入選非遺名錄
令人惋惜的是,古老的魚山梵唄發展至今,由於沒有得到充分保護,已瀕臨滅絕。
幸而,在黨和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魚山梵唄寺及有關遺蹟得以籌建、修復,並於2004年被正式批覆為宗教活動場所,在住持釋永悟禪師的主持下,收集唐朝以來的魚山梵唄古籍善本二十餘卷。2008年6月,魚山梵唄成功入選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魚山梵唄的蒐集、整理、保護與傳承工作仍在進行中。
(責任編輯:常雪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