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出沒的世界

魔鬼出沒的世界

《魔鬼出沒的世界》是2015年6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爾·愛德華·薩根。本書闡述了科學和非科學的區別,提出了從各種角度進行思考的“探測謊言的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魔鬼出沒的世界
  • 又名:The Demon Haunted World
  • 作者:卡爾·愛德華·薩根
  • 譯者李大光
  • ISBN:978-7-5443-5347-2
  • 頁數:570頁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開本:16
  • 版次:1
  • 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序言,目錄,

內容簡介

與其咒罵魔鬼的黑暗,不如點亮一支科學的蠟燭。
祝願我們的世界擺脫惡魔的糾纏,充滿陽光。
卡爾·薩根博士的著作《魔鬼出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是他臨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年便創下最佳暢銷書第一名的記錄。作者以廣博的知識,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裡的分析和發人深省的啟示,闡述了科學和非科學的區別,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綁架事件”、信仰療法、月球上的“人臉”以及其它各種騙局,駁斥了科學毀滅信仰和科學是另一種專橫的信仰體系的觀點,探討了誤用科學的危險,提出了從各種角度進行思考的“探測謊言的方法”。能夠引起爭論,能夠引發各種不同見解和令人感到振奮是使《魔鬼出沒的世界》在出版當年即引起人們最廣泛談論的原因。

編輯推薦

《魔鬼出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
美國1996年全年暢銷書榜首,卡爾薩根傾其一生所積累的資料和苦思所得而著述的最後一部書。
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全球的文明,在這個文明世界中,大多數重要的元素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創造了另外一些東西.使得幾乎無人理解科學和技術。這無知和權力混合製成的易燃品早晚有一天會在我們面前燃成熊熊大火。特別是在這個千年,偽科學和迷信似乎越來越具誘惑力,非理性的海妖的歌聲更加悅耳迷人。我們以前是否在什麼地方聽到過這歌聲?在物質稀缺之時,在國家的自尊心或敏感問題受到挑戰之時,當我們為失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令人滿意的地位而極度憂慮之時,當狂熱的火焰在我們的身邊沸騰之時,我擔心,長期以來我們的思維習慣會控制我們的一切。

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年11月9日~ 1996年12月20日),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衛·鄧肯天文和太空科學研究會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出色的科學家。他同時還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組織、美國行星研究學會的會長及創始人之一。20 世紀50 年代起他就成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顧問,參與了探索金星“水手一號”項目的設計。70 年代初期,薩根首次出現在“今夜秀 (The Tonight Show)”節目,將天文的奇觀和理論以及關於生命的起源介紹給數百萬觀眾。薩根還是搜尋地外生命的積極支持者。在冷戰高峰時期,薩根建立氣象模型說明全球核戰可能導致地球生態失衡,提出“核冬天”假說。
卡爾·薩根博士不僅僅是一名傑出的、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的天文學家,更是一位功勳卓著的科普大師。他的優秀科普作品《伊甸園的飛龍》曾獲美國普利茲獎,20世紀80年代他主持拍攝的13集電視片《宇宙》,被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上映,此外他還撰寫了數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讀物。

譯者簡介

李大光,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科學傳播教授,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全國科普先進個人獎獲得者。發表學術文章、著述和譯著約150萬字。

序言

我的老師
那是1939年秋季的一個狂風怒吼的日子。公寓樓外面的街道上,落葉隨風旋轉,每一片樹葉都像是有生命一樣在舞動。我很舒適地待在溫暖安全的臥室里,母親在另一間屋裡忙碌著準備晚餐。在我們公寓裡沒有那些經常無須藉口找你麻煩的大壞孩子。只是在一個星期以前,我剛剛打了一場架——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已經忘記了是與誰打的架了,可能是第三樓層的桑尼·阿格塔,我狠命地向他掄出一拳以後,發現自己的拳頭打穿了斯奇徹特先生藥房的大玻璃窗。
斯奇徹特先生對我的傷勢非常關心:“很快就會好的,我保證。”他邊安慰我,邊往我手腕上敷一些令人痛苦難耐的消毒劑。我母親把我帶到設在本公寓裡的一個醫生的診所。他用一把小鉗子取出了玻璃碎片,並給我縫了兩針。
“兩針!”當天晚上父親不斷地嘮叨。他知道針的意義,他是一家製衣廠的裁衣工。他的工作就是用非常鋒利的鋸將大厚堆的布料裁剪成服裝初樣,接著這些初樣被傳給一大排坐在縫紉機邊的女工。他對我能夠克服天生的羞怯而發怒感到高興。
奮起反擊有時是一件好事。我從來沒有打算使用暴力。這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桑尼先推了我,而我是隨後用拳頭擊穿了斯奇徹特先生的玻璃窗的。我傷了自己的手腕,花費了一筆不該花的醫療費用,打壞了一塊平板玻璃,然而卻沒有人對我發火。就連桑尼對我也比以前友好多了。
我對事情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而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待在溫暖的公寓裡,邊透過臥室的窗戶凝視紐約灣,邊考慮這個問題,比起到下面街頭再去冒險要舒適得多。
像往常一樣,我母親換了衣服,化了妝,等待著我父親回來。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一起眺望著波濤洶湧的水面。
她指了指大西洋的對面,說:“那邊的人正在打仗,彼此殘殺。”我聚精會神地向那面瞭望。
“我知道,”我答道,“我能看見他們。”
“不對,你不可能看見,”她反駁說,口氣幾乎是嚴厲的,“他們太遙遠了。”然後返回廚房。
她怎么知道我是否能看到他們?我不明白。我眯著眼睛眺望著,我認為我確實看到了地平線上那一小條土地,在那上面有很小的人影,他們相互推打,用刀劍決鬥,就像我的漫畫書上畫的一樣。但也許她是對的。或許這只是我的想像,有點像是午夜時分偶爾將我從沉睡中驚醒的怪物,我的睡衣被冷汗浸透,心怦怦直跳。
當一個人在想像的時候,你怎么能知道呢?我凝望著灰暗的海水,直到母親招呼我洗手吃晚飯。讓我高興的是父親用雙手一下子把我舉了起來。我可以從他一天內長出的胡茬上感覺到外面世界的寒冷。
就在那年的一個星期天,父親耐心地向我解釋0是算術中的一個占位符號,教我讀那些發音古怪的大數字的名字,還告訴我為什麼沒有最大的數字。(他說:“你可以永遠在一個數字上再加1。”)我忽然被要求進行兒童必須接受的寫出從1到1000的所有整數的必修課程。我們沒有成沓的紙張,但父親給了我一沓灰色的硬紙片,那都是他將自己的襯衫送到洗衣房時積攢下來的。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這項訓練,但是使我感到驚訝的是,進展非常緩慢。當我剛剛寫到幾百的時候,母親告訴我已經到我洗澡的時候了。我很不情願,我決心寫到1000。就像他一生中常扮的調停者的角色一樣,父親介入了:如果我能很高興地去洗澡的話,他將幫我繼續寫下去。我非常高興。當我重新接手時,他已經寫到將近900了,於是當我達到1000時只不過是比平常上床的時間晚了一點點。這些大數字的重要性在我一生中都沒有忘記過。
同樣也是在1939年,我的父母帶我參觀了紐約世界博覽會。博覽會在我眼前展現了科學和高新技術可能帶來的美好前景。萌芽時代已經結束,這裡展示著我們這個時代能為未來的人們帶來利益的各類產品。但很有可能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未來人對1939年的人並不很了解。“未來世界”將人人身強體壯、乾淨整潔,工作效率很高,就我所知,看不到任何窮人。
“看聲”是一個令人困惑的但卻吸引人的展品。確實如此,當用小錘敲擊音叉時,在示波器的螢幕上出現了美麗的正弦曲線。另一張海報上告訴人們:“聽光”。確實如此,當光線射到光電管的時候,我可以聽到摩托羅拉收音機調台旋鈕處於兩個頻道之間時產生的靜電噪聲。世界清晰地向我展現了我從未想像過的奇妙。聲音是如何變成圖像,而光線又是如何變成聲音的呢?
我的父母不是科學家,他們對科學幾乎一無所知。但是他們通過讓我了解既要具有懷疑精神,又要保持求知慾望的這種方法,教給了我這兩種難以結合在一起的東西,而這卻是科學方法的核心所在。他們的生活幾乎可以說是貧窮的,但當我宣稱要成為一位天文學家時,我得到了毫無保留的支持,儘管他們(像我一樣)對什麼是天文學並不了解。他們從未勸我考慮周全一些,提出成為一名醫生或是律師也許會更好的建議。
我真希望能夠講一下在我國小、國中、高中階段里激勵我從事科學事業的老師,但當我認真回想時,這樣的老師竟然沒有一位。能夠回憶起來的只有元素周期表、槓桿和斜面、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無煙煤與有煙煤之間的差別等呆板的記憶。全然沒有不斷增長的對新事物的新奇感,沒有接觸到任何進化的歷史演變過程,也沒有任何人給我們講過每個人所曾信奉過的錯誤思想。在高中的實驗課上,我們得到的都是由猜測所得的結果。假如得不出結果,我們就得不到及格的分數。那時,我們根本就得不到追求個人興趣的鼓勵,也沒有人讓我們去探究那些知覺的或概念性的錯誤。在課本的後面,才有可說是令人感興趣的材料。學校的時光通常都是在你尚未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你可以在圖書館裡,而不是在教室里找到有關天文學的美妙的書籍。教師將多位除法像教烹調書上的配方一樣灌輸給你,卻不解釋單位除法、乘法、減法是怎樣組合起來以得出正確答案的。在高中時,教師恭敬虔誠地傳授求平方根的方法,似乎這種計算方法是西奈山親手所授。我們的學習僅僅是記住自己被要求做什麼,並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你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並不重要。在高中二年級時,我遇到了一位非常稱職的代數老師,從他那裡我學會了很多數學知識。但他也非常嚴厲,常常使得一些女孩子哭鼻子。在上學這些年中,我對科學的興趣是通過讀科學和科幻的書以及雜誌而保持下來的。
大學是我實現夢想的地方:我發現大學的老師不僅懂得科學,而且還確實能夠對科學做出解釋。非常幸運的是,我進入了對於學習的時代來說非常好的學校——芝加哥大學。我成了以恩里科·費米(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1938年因在放射性實驗中取得重大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譯註)為宗師的物理系的一名學生。我從薩布拉曼·揚·錢德拉塞卡(薩布拉曼·揚·錢德拉塞卡(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著有《恆星結構研究導論》(1939)、《恆星動力學原理》(1942)和《輻射傳能》(1950)等著作。——譯註)的理論中領略到了數學的真正優雅迷人之處;我有幸可以與哈羅德·尤里(哈羅德·克萊頓·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1893~1981):美國科學家。因發現氘獲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是研製核子彈的關鍵人物。著有《行星的起源和發展》(1952)。——譯註)討論化學;在夏季,我又成了印第安納大學H﹒J﹒馬勒(赫爾曼·約瑟夫·馬勒(Hermann Joseph Muller,1890~1967):美國生物遺傳學家。獲194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譯註)的生物學徒弟;我跟G﹒P﹒柯伊伯(傑勒德·彼得·柯伊伯(Gerard Peter Kuiper,1905~1973):美國天文學家。太陽系理論最有影響的權威之一。——譯註)學習行星天文學,他是當時唯一的全食研究者。
在跟柯伊伯學習時,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作信封背面的計算:一個可能解決某個問題的想法突然湧現在腦海里,你立即找出一個舊信封,用你的基礎物理學知識,在信封上寫下幾個粗略的公式,填上可能的數值,檢驗一下你的答案是否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不成功,你再尋求另外的解決方法。這樣尋找錯誤,就像刀切奶油一樣容易。
在芝加哥大學我還非常幸運地修完了羅伯特·M﹒胡欽斯(羅伯特·梅納德·胡欽斯(Robert Maynard Huchins,1899~1977):美國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校長和名譽校長(1929~1945;1945~1953)。——譯註)開設的一門普通教育課。他的課程將科學作為人類知識燦爛輝煌的織錦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展現在你的面前。難以想像一個有抱負的物理學家會不去了解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巴赫、莎士比亞、吉本(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英國歷史學家。其名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譯註)、馬林諾夫斯基(布羅尼斯瓦夫·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i,1884~1942):波蘭社會人類學家。作品有《邁盧土著人》(1915)、《原始心理學的祖先》(1927)以及《科學的文化論》(1944)。——譯註)和弗洛伊德以及其他的著名學者。在一堂科學概論課上,他將托勒密(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90~168):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數學家,生於埃及,長期居住在亞歷山大。他在天文學上的研究成果體現在《天文學大成》這部巨著之中。另著有《光學》和《地理學指南》。——譯註)關於太陽圍繞地球旋轉的學說講得生動感人、引人入勝,使得一些學生對哥白尼學說的研究有了更新的認識。在胡欽斯的課程中,老師的地位與他們的研究幾乎毫無關係。與今天美國大學的標準不同,那時對老師的評價卻是根據他們的教學水平,以及他們是否具有向下一代傳授知識和啟發學生的能力。
這種活躍的學術氣氛使我得以填補上了我過去所接受的教育中的許多空白。許多以前非常神秘(不僅是在科學方面)的東西在我的頭腦中變得清晰明了起來。我同時也親眼看到了那些能夠發現一些宇宙規律的人所享受到的榮耀。
我一直對20世紀50年代的那些輔導我的教師非常感激,而且一直在試圖知道他們中的每一個人是否都知道我的感激之情。但是,當我回首往事時,我似乎清楚地感到,我所學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來自中學和國小的老師,也不是來自大學教授們,而是來自我那對科學幾乎一無所知的父母,他們對我的教育早在1939年就開始了。

目錄

再版序/1
原版序 我的老師/5
第一章 最寶貴的東西/1
與客觀事實相比,我們全部的科學都很原始和幼稚,但是,這正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章 科學與希望/23
當我們自我放縱和放棄自我批判時,當我們將希望和事實混為一談時,我們就滑入了偽科學和迷信的泥沼。
第三章 月球上的人和火星上的人臉/41
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內都有與其相關的偽科學。我們人類有欺騙自己的才能,因此,懷疑精神必須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探索者的各種探索工具中的組成部分。
第四章 外星人/61
我們對於外星人的期盼是如此之樸素,我們所樂意接受的證據是如此之輕率。
第五章 欺騙與秘密/81
幾乎從未有人問過我:“把UFO說成是外星飛船的證據的可信性有多大?”
第六章 幻覺/99
幻覺隨時隨處存在。如果你曾體驗過,這並不意味著你精神不正常。它們具有許多跨文化和跨年代的共同因素。
第七章 魔鬼出沒的世界115
在傳統的宗教被科學所鄙視的時代,用科學的外衣將古老的神靈和魔鬼包裝起來,並將其稱為外星人,這不是很自然的嗎?
第八章 真實與虛幻的區別139
很少一點提示和問題,特別是在治療的環境中,都很容易地誘導出清晰的但完全是錯誤的回憶。
第九章 治療方式/155
在這些治療專家中,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職責是支持自己的病人,而不是提問或懷疑。無論病人講的是什麼,不管多古怪,他們都接受。
第十章 車庫中的飛龍/173
同樣,唯一明智的辦法是暫時否定龍的假說,等待今後的事實材料,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那么多清醒的、嚴肅的人都有同樣奇怪的錯覺。
第十一章 憂傷的城市/193
如此多的來信,如此熱烈的反響以及伴隨著這一奇怪經歷(被外星生物劫持)——不論其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如此巨大的痛苦,深深地打動了我。
第十二章 鑑別謊言的藝術/205
菸草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為這種成癮性毒品製造出一種品位,其部分原因是鑑別謊言的技術、懷疑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方法還遠未得到普及。輕信是可以殺人的。
第十三章 對現實的迷狂/227
讓蘭迪氣惱的不是遠古的神秘主義和迷信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復甦,而是人們那么輕易地就接受神秘主義和迷信並由此而導致欺詐、凌辱,乃至謀殺行為。
第十四章 反科學/253
儘管各種各樣的偏見和文化沙文主義層出不窮,而且不斷地改頭換面,但是,科學仍然是接近於數學而遠離時尚的。
第十五章 牛頓之眠/275
今天的一些神秘現象也會被我們的後代徹底揭示。比如說,我們現在還不能通過大腦化學來給出意識狀態的變化的詳細解釋,這並不意味著“精神世界”的存在是非物質的奇蹟。
第十六章 當科學家認識到罪惡/289
今天,我們的毒箭能夠破壞全球的文明也可以滅絕整個人類。現在道德上的模糊不清所造成的代價太高了。因為這一點——科學家們必須承擔高度的倫理責任,非同一般的、前所未有的倫理責任。
第十七章 懷疑主義與好奇心的聯姻/299
科學的核心是平衡兩種看起來互相矛盾的態度——對新想法的開放,不管它是多么古怪,多么與直覺相反;以及對所有想法,新的或舊的,進行最無情的懷疑性的調查。
第十八章 風揚起塵土/311
科學傾向深深地埋藏在我們之中,不論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還是任何文化中。它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的手段。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第十九章 世上沒有傻問題/325
有天真的問題、乏味的問題、表述不當的問題,以及在不恰當的自我批判之後出來的問題。但是每個問題都表明他渴望理解這個世界。
第二十章 火中的房子/343
科學應該屬於每個人,如果我們為了我們孩子的更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我們還能做點別的什麼。
第二十一章 自由之路/359
文化是從奴隸制度通向自由的必由之路。世上有各種各樣的奴隸制度和自由,但是讀書永遠是尋求自由的道路。
第二十二章 機率與運氣/373
運氣僅僅是你最喜歡的狀態而已。我們僅記住了自己過五關斬六將,卻忘記了走麥城。
第二十三章 麥克斯韋和“科學呆子” /385
不是根據人的優點或缺點對人進行評價,而是將注意力集中於人的零星信息,然後將這些零星信息歸入到以前建立的數量本來就不多的認識框架中。這樣做省去了思考的麻煩,但卻因為在許多問題上的深刻偏見而付出代價。
第二十四章 科學與巫術/409
因科學發展而獲得的空前力量必須與科學團體的道德關注和關心程度相輔相成,必須建立在最廣泛的對公眾進行的科學與民主重要性的教育基礎之上。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愛國者應該提問題/429
在這個魔鬼出沒的世界裡,我們作為人而居住在這裡,這可能便是我們與這個日益增長的黑暗勢力之間的全部區別所在。
致謝/445
再版後記/4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